又到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
多家券商警示“李鬼”风险
你遇到过山寨券商分析师、APP吗?当“李逵”变成“李鬼”,是不是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还有进行非法炒股大赛的,例如万和证券表示,不法分子假冒万和证券名义,开展以“万里鹏程和你同行”为主题的2024年私募实盘大赛,使用“米信使IM”社交软件进行虚假信息传播,诱导参赛人员从非法平台下载软件并开展非法证券活动。
基于上述非法诈骗行为,多家券商提醒,投资者不要被“保本”承诺冲昏了头脑,因为如果对方做出此类承诺,多半是披着券商分析师、投资顾问外衣的骗子;同时,投资者在遇到不正规的“合作协议”时要提高警惕,注意分辨;要注意不要轻信任何个人或团体提供的网络平台,明辨并使用正规的线上平台或手机APP,避免上当受骗。
界面新闻了解到,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主要是假借证券公司名义或声称与证券公司合作等方式开展非法证券活动,包括伪造券商LOGO及相关图片、假冒券商工作人员通过微信、电话、QQ、抖音等方式,劝说投资者加入荐股微信群,下载仿冒交易软件,或直接向投资者推荐股票等。
有券业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监测数据显示,仿冒问题呈高发态势:共发现钓鱼网站1503例,已全部关停;仿冒App25例,已全部下架;非授权应用商城上架App125例,已全部下架;假冒客服电话1995例,已全部处置。
这一现象并非孤例,多家知名金融机构均遭遇类似问题,部分头部券商平台的仿冒数量甚至超过千例。上述从业人士指出,“诈骗手段不断升级,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其隐蔽性和迷惑性显著增强。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短信群发器、电脑群发软件、任意显号软件等工具,伪造与官方高度相似的文件或App,增加了消费者辨别真伪的难度。”
多地证监局发布“避坑”指南
根据公告,四川证监局此前配合公安机关查处辖区首例“期权类”非法经营案,涉及投资者上万人,涉案金额8300余万元。
此外,河北证监局还曾发布关于防范非法证券活动网上信息的五条风险提示:
三是不要轻易在来路不明的网站投资、理财、充值,不要轻易点击安装他人推荐的来路不明的APP,不要认为能安装的APP就是正规安全的。
四是不要相信原始股境外上市的谎言。虚假宣传购买原始股境外上市可获取高额收益,具有诈骗或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特征。有关公司及其股东向境内公众售卖“原始股”也将承担法律责任。
五是不要轻信所谓“维权机构”“维权人士”能够帮忙追回损失,小心二次上当受骗。
对此,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指出,“当前用户信息获取渠道日益多元化,不法分子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规则,通过私域引流实施诈骗,增加了源头防控的难度。这些不法分子通常使用统一话术和规避敏感词的技巧,使得平台和金融机构难以迅速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