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张宝全和王秋杨为了筹集50万元拍自己想拍的片子,选择了下海。刚开始时,张宝全在海南做地产,王秋杨在北京做贸易。其中,在海南做海洋运输的生意,让张宝全挖到了生命中的“桶金”。1992年他们开始进入房地产业,用王秋杨的话来说,是“房地产暴发的机会和可能性大”。从此他们开始了在国内房地产业“发迹”的经历。
张宝全的经营理念和创新思维几乎堪称与“喜剧明星”潘石屹媲美。他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做地产,从早年的今典花园、空间蒙太奇,到现在的苹果社区,给京城楼市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成功的销售案例,也留下了类似“案名征集”、“能吃的房子”等一系列成功的策划案例。
而作为今典集团执行总裁的王秋杨,把他们夫妻的成功归功于客观上的运气和主观上的努力。而且作为一个“夫妻档”式的公司,俩人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张宝全很感性,很有创造性;而我更擅长运营管理,帮助他实现他的创造,我的理性成分是他做重要决策的判断依据,我们两个人在合作上可说是天衣无缝。”在公司里,王秋杨主要就是扮演“大管家”的角色,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代表“理性的一面”。
最近,张宝全也许是玩“腻”了地产,想圆一下在心中萦绕已久的关于电影事业的梦想,也许是在无聊间突然发觉“谁也别指望地产能一辈子赚钱”,于是在近一年来“玩”起了EVD。原因就不用多管了,总之,张宝全在“抢”到EVD的标准后,风风火火地向EVD投入巨资,很可能两年后,我们就看见地产界的张大官人当选影视界或者IT界的新人。
点评:夫妻俩的日子过得很滋润潇洒,想玩地产就玩地产,想去爬山就爬山,想去南极就南极。这些都腻了,那就去玩高科技,去玩电影……可谓羡煞旁人。
2、郭炳湘郭炳江郭炳联三剑客·三兄弟
门派:新鸿基集团
职务:郭炳湘———集团董事局主席
郭炳江———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
郭炳联———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
关系:兄弟
以郭炳湘为首的郭氏兄弟自接过父亲生意后,三人同心打理,不但将父亲事业推至高峰,更晋身富豪榜,声名显赫,是子承父业最成功的家族企业之一,新鸿基地产的业务主要集中于香港,土地储备量在香港地产商中保持数一数二的地位。目前,新鸿基集团是香港的上市公司,在中国大陆、美国三藩市以及加拿大也拥有不少的投资。
在继承了父辈巨额财富的基础上,郭氏兄弟同心协力,虽然一度面临危机,特别是在香港金融风暴中,因为投资方向过于单一,损失惨重。但郭氏兄弟团结一心,让新鸿基大旗始终傲然屹立。
点评:虎父无犬子,郭氏三兄弟齐心协力,共同把家族公司推向新高峰,可谓手足情深的典范。
3、黄如论和黄涛———行事低调的父与子
门派:世纪金源集团
职务:黄如论———董事长
黄涛———总经理
关系:父子
黄如论,2004福布斯大陆富豪榜第47名,身价2.18亿美元。有人认为这个财富数额非常保守,真实数字理应大大在此之上。作为一个富豪,黄如论另一个令人记忆深刻的特点是他乐善好施,在胡润2005慈善家排行榜上,黄如论以2.86亿元成为大陆慈善之王。
黄如论把四个孩子都安排在公司管理岗位上,他的兄弟姐妹乃至兄弟姐妹的孩子也都在公司工作,几乎重要的管理岗位都由黄家的人把持。由于这样一个家族式的公司结构,黄如论事必躬亲,多年来公司的每一项决策都是他自己拍板,没有受到外力影响,据说他曾经每天都要去工地巡视3次,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推敲。
点评:总觉得黄如论拥有一种浓厚的传统文化精神。他对易经的信奉,对公司的管理,对儿子的教诲,对社会的回报,无不体现出这样的传统文化。
4、张力和李思廉:非血缘胜似亲兄弟
门派:富力集团
职务:张力———总裁
李思廉———总裁
关系:非血缘兄弟
1993年,平民家庭出身的张力邀请香港人李思廉一起出资2000万元成立了广州天力地产公司———富力集团的前身,从此,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开始了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合作。
张力和李思廉合作伊始,即在广州珠村拿了一块宅基地盖富力花园。但由于品质低下以及策划不成熟,房子卖了一半就卖不动了,被迫以很低的价钱卖给了天河区做教师宿舍。这次失败的经历给张、李一个很大的教训,让他们从此注意总结拿地的经验,此后,不断累积的经验逐步形成了富力发展思路。
张力如此对媒体描述他与李思廉的关系:“我和李生10年没有红过脸,在商界也是。我们之间没有签署过任何一份文字的东西,大家讲的都是信用。当然,更重要的是大家分工要明确,正是由于两个人的工作很少有交叉,摩擦才会少一点。”
而李思廉则这样透露双方合作的原则:“如果一件事情有一个人坚决反对,那么富力就不会去做。印象中好像没有出现过一方坚持做、另一方坚持不做的事情。”
据介绍,张力的“站位”属于“前锋”位置,负责工程开发及管理方面;而李思廉的“站位”是“后卫”,管着财务和销售。
李思廉与张力合作初期,公司结构松散,业务杂乱,甚至还经营过餐馆。但自从在地产上获得成功后,他们就专心致力于地产业务。
点评:富力集团的10年成功之路,或者可以看作老天爷对张力、李思廉两人精诚合作的厚报。
5、许荣茂和许世坛:精心雕琢将门出虎子
门派:世茂集团
职务:许荣茂———董事长
许世坛———执行董事
关系:父子
目前,世茂集团已不再满足单纯作为住宅开发商,它还参与商业地产的开发。在上海大本营之外,世茂集团加紧战略的实施,北至哈尔滨、中俄边境,南至福州,西至武汉,均拥有开发项目,在将来,中西部将是世茂集团的发展重点。
作为家族式企业,许荣茂一直注意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儿子许世坛进行培养,每逢重要商业活动,都会将其带在身边,甚至近两年已经开始逐步让许世坛独自完成一些重大任务。例如,让许世坛独自奔赴台北进行世茂滨江花园的促销活动,独自到成都参与成都“地王”的竞拍(最后因意外原因导致竞拍失手)等等。
据说,晚上回家,许荣茂喜欢把自己沉浸在书海、报刊里,让白天的不愉快和压抑都抛之脑后。而且许荣茂无论多忙,只要与儿子许世坛同处在一个城市,晚上10点到11点,都要同儿子散步,因为他觉得“散步不仅能增强体能,还能在相互间交流各自的体会”。
而年轻的许世坛大学时期就读于澳洲,毕业后于1998年参与世茂集团的工作,从低层做起,到销售总监,再到现在的执行董事,每一步都留有父亲精心打造的印记。许世坛也对媒体透露,父亲给他教诲最深得便是:“只有基础坚实,才能建高楼,才能更好地看到远处!”
在父亲的雕琢下,许世坛已经呈现出大将风度。在许世坛奔赴台北进行世茂滨江花园的促销时,台湾媒体这样形容他:“他就是许世坛,外表看起来还有点稚气,但谈起房地产市场的现况,却一点也不含糊。尽管家世显赫,许世坛面对大家关切的眼神,却一点压力也没有。”
点评:在父亲的教诲下,许世坛显然已经崭露头角,或者几年以后我们会看见一个新的地产大腕。
6、韩国龙和韩国建:建十年磨剑铸造太阳星城
门派:冠城集团
职务:韩国龙———总裁
韩国建———冠城集团旗下太阳星城总经理
关系:堂兄弟
韩国龙早年已经从福建移居香港,并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涉足商海,靠从事房地产开发和经营掘到了人生的桶金。在1993年开发了冠城园后,韩国龙在内地的“手”相继伸到厦门、杭州、桂林等城市,投资领域也逐步实现了多元化。一次次成功的运作,冠城集团成功上市,他个人也进入了福布斯大陆百富榜。
韩国龙的堂弟、太阳星城总经理韩国建这样描述兄长:“他从来不做伤和气的事,从来也没为做生意跟人吵过架红过脸。”
韩国建本人则操盘着太阳星城,该项目建筑面积将达150万平方米以上,是四环以内的项目之一。据说韩国建很低调,喜欢埋头做事,不太善于言辞。但对于太阳星城技术方面的问题却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对产品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是个典型的“产品派”老总。
点评:兄弟两人,一个主持集团战略发展,一个则操盘集团重点项目,成绩斐然。
门派:SOHO中国
职务:潘石屹———董事长兼联席总裁
张欣———联席总裁
关系:夫妻
据说,两人的结合,从当时他们的背景出身看,反差极大,但经过几年磨合,终于走上了平稳合作的轨道。
潘石屹和张欣的分工很明确,也有些传统———基本遵循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原则。用张欣的话来说就是:“所有与国外的关系,商业决定以外的事情,像建筑设计工程管理等由我做;谈判、销售、政府关系和所有与钱有关的事情都是他做。潘石屹打过比喻,就像以前耍猴卖艺的,他是先出来敲锣的,然后我出来耍猴,最后再出来拿帽子收钱的又是他。”
在这样的分工下,潘张二人配合十分默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楼市概念和奇迹。潘石屹几乎拿到了国内应该拿的奖项,而张欣拿到的奖项都是国际性的,比如威尼斯双年展特别奖、《商业周刊》“亚洲之星”、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等等。
按理,潘石屹很难有走红的资本,借用他个人主页的描述:“人称老潘,甘肃天水人,身不高,体不壮,头发不浓密,但身手头脑均敏捷矫健。年龄未及不惑,吃过文革的苦,享过改革的福,故能上能下,可屈可伸。”就是这么一个人,不但引领着楼市,还把个人在楼市之外的事业发挥得淋漓尽致,建立起个人形象品牌。
点评:他们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
8、曾伟和妮可:夫妻“互补”显威力
门派:世纪朝阳集团
职务:曾伟———董事长
妮可———董事
关系:夫妻
1996年,曾伟在美国认识了后来成为自己妻子的妮可。那时侯,来自北京的妮可已经取得了美国国籍并打算长期生活在美国,但在曾伟的追求下,妮可被打动了,次年便回到了北京。
有一公司高层称:曾伟和妮可的互补效应非常明显,妮可在公司里是永远服从曾伟,他们的关系非常成熟,对公司发展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棕榈泉国际公寓的开发过程中,曾伟和妮可本着抓住每一个细节、迎合高端人群的原则,打造出一个高品质的公寓,业界好评如潮。恰好此时北京楼市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棕榈泉国际公寓销售火爆,2002年以9800元/平方米开盘,两年之后均价已经涨了100%,依旧有供不应求的势头。
点评:曾伟给业界留下做事极为认真的印象,而妮可甘愿做曾伟背后的女人,这两点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9、黄光裕和张志铭:财富霸王的地产之路
门派:国美集团
职务:黄光裕———董事长
张志铭———国美集团旗下鹏润地产总经理
关系:大舅子—妹夫
前不久传出黄光裕即将成立新的地产公司———国美地产的消息,更爆出了聘请童渊出任总经理的新闻,显然黄光裕对房地产业“垂涎之心”大盛。有说法称,今后国美地产在北京之外要有大动作。
而被公认为国美二号人物、黄光裕的妹夫张志铭在两个月前辞去了国美电器董事等职务,仅保留鹏润地产总经理职务。对此,有两种分析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黄光裕将着重加强房地产开发方面的力量,另一种意见则认为黄张两人不和导致出现这样的调整。但张志铭目前将继续操办国美集团在北京的几个地产项目。
根据相关报道,鹏润地产引入国美电器的经营理念,借鉴国美电器连锁的管理模式,实现跨地域的品牌化、规模化及连锁化经营。从位于东四环外的“国美城”项目开始,今后鹏润地产开发的项目将不再沿用“鹏润”品牌,取而代之的将是“国美”品牌。
点评:一代枭雄黄光裕的意图,外人很难明了,咱们姑且把自己当作一个看客,看看热闹也挺舒服的。
10、朱孟依和朱沐之:独步江湖的朱氏地产
门派:合生创展珠江投资
职务:朱孟依———合生创展董事局主席
朱沐之———珠江投资控股股东
关系:兄弟
虽然业界对朱孟依其人的了解有限,但对于他统帅下的地产巨无霸企业———合生创展却是如雷贯耳,耳熟能详。2004年,合生创展透露其销售额突破100亿元,这个说法也得到普遍认可。
谈起朱孟依的发迹史,你却不得不佩服确实是“天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世纪80年代初期,那时也许朱孟依中学才毕业没多久,但已经具备强烈的商业拓展意识,他作为一个小包工头,通过帮助家乡镇政府建设商业街,并参与租金分成,获得了他的桶金。上世纪90年代初期朱孟依来到香港,和香港人创办了合生创展公司。不久,朱孟依来到广州,在广州天河区购买了大量农田,从此拉开了合生创展腾飞的序幕。
围绕合生创展的崛起,珠江投资公司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合生创展的绝大多数地产项目,都与珠江投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家公司的合作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共同缔造了地产江湖的霸主地位。
而珠江投资的控股股东之一正是朱孟依胞兄朱沐之。跟朱孟依一样,朱沐之为人也同样低调,在业界默默无闻,流传在外的资料很少。
报载,珠江投资与合生创展的分工是这样,两家公司以组合投资方式做项目,由珠江投资负责拿地,再由两家按某种比例关系组成中外合作合营的项目公司进行开发。在所占比例关系中,据说合作创展约占70%,珠江投资约占30%。
绰号:立地太岁
报载:
风传:
出身影响:
点评:一个大老板,却过着戏剧般的人生。
名片:山东希森集团董事长
绰号:菜园子
史前档案:包工头出身,1999年入主北京玫瑰园,自此在地产界一炮走红。
报载:
风传:
其一、梁希森童年只上过一年小学,从小受够了最刻苦铭心的磨难:曾经食不果腹,衣 不蔽体;曾经浪迹四乡,谋求生路;为住旅馆填一张登记卡,他要求人帮忙;办完事后需要签字,他竟不 会写自己的名字;
其二、他有一个梦想:造起楼房,让所有家乡村民住进去。拆了老房子,节约出宅基地 面积,用于养殖业,再把农民变成工人,都在这个养殖工厂上班,从而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着村民的生活 。
出身影响:
早年坎坷的经历,让他怀有一颗拯救乡民的心。
绰号:双枪将
报载:
风传:
出身影响:
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到商场自然游刃有余。
点评:在官场和商场都有如此成就,还能说什么呢
绰号:扑天雕
史前档案:官员出身,人生经历非常丰富。
报载:
风传:
其一、李长山18岁不到,就已经成了下乡知青,一个农民要吃的苦,他没少吃一点儿, 当时铁匠的工分多,李长山就想办法当了一名铁匠的学徒;
其二、1969 年,他被送进唐山《劳动日报》举办的一个“土记者学习班”学习。机会加勤奋,使李长山参与采写的文章在《光明日报》的显著位置全文刊出,并引起唐山地区的轰 动,也改变了他的命运。
出身影响:
名片:合生创展董事局主席
绰号:入云龙
史前档案:包工头出身,1992年创办合生创展集团,从此发迹。
报载:
朱孟依是广东丰顺县人,早在1980年代中前期,20岁出头的他就已成为镇上的一个包工 头。朱孟依看到镇上很多人在开商铺,就去找镇政府,表示愿意帮助建设商业街,回报只要业主租金分成 。把开发与经营捆绑在一起进行策划,从这开始,朱孟依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原始的地产开发商,这也让他 挖到了事业上的桶金。朱孟依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来到香港,并顺利获得香港居住证,1992年他 与张荣芳、陆维玑夫妇一起在香港创办了合生创展集团。
风传:
其一、朱孟依以低廉价格抢先在当时尚属偏僻的广州天河区购买到大批农田,令合生创 展仅土地资产在此后几年即以数倍乃至10倍以上的级别增长。但也有传闻说,这得益于朱与政府的良好关 系,预先获知
广州新城未来发展的方向;其二、朱孟依做事极其低调,生活也不张扬,几乎不接受记 者采访,在网络上能搜索到他的惟一照片,还是因为合生创展在香港上市必须要提供的那张董事局主席照 片。
出身影响:
点评:也许哪天朱老板与我们在路上擦肩而过,我们却懵然不知。
名片:合生创展董事局主席
绰号:入云龙
史前档案:包工头出身,1992年创办合生创展集团,从此发迹。
报载:
朱孟依是广东丰顺县人,早在1980年代中前期,20岁出头的他就已成为镇上的一个包工 头。朱孟依看到镇上很多人在开商铺,就去找镇政府,表示愿意帮助建设商业街,回报只要业主租金分成 。把开发与经营捆绑在一起进行策划,从这开始,朱孟依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原始的地产开发商,这也让他 挖到了事业上的桶金。朱孟依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来到香港,并顺利获得香港居住证,1992年他 与张荣芳、陆维玑夫妇一起在香港创办了合生创展集团。
风传:
其一、朱孟依以低廉价格抢先在当时尚属偏僻的广州天河区购买到大批农田,令合生创 展仅土地资产在此后几年即以数倍乃至10倍以上的级别增长。但也有传闻说,这得益于朱与政府的良好关 系,预先获知
广州新城未来发展的方向;其二、朱孟依做事极其低调,生活也不张扬,几乎不接受记 者采访,在网络上能搜索到他的惟一照片,还是因为合生创展在香港上市必须要提供的那张董事局主席照 片。
出身影响:
点评:也许哪天朱老板与我们在路上擦肩而过,我们却懵然不知。
名片:当代集团总裁
绰号:铁面孔目
报载:
风传:
或许因为下海前任职于某国家保密机关的缘故,张雷早期的传闻极少,几乎没有在各媒体上出现过, 那就留下一段空白传闻史吧。
出身影响:
读法律专业,干保密工作,自然不习惯张扬,所以为人低调。
名片:富力集团董事长
绰号:豹子头
史前档案:公务员出身,1993年左右和李思廉创立富力集团,从此发迹。
报载:
风传:
出身影响:
在做公务员时即发现了做生意的禀赋,做地产时眼光独到。
点评:纵观其经历,有点时势造英雄的味道。
名片:世纪金源投资集团董事长
绰号:急先锋
报载:
风传:
其一、黄如论自称1991年回国前赚取桶金的数目不超过千万;
其二、黄如论低调、生活简朴,在福州的办公室仅25平方米,没有豪华装饰;
其三、有人称黄如论才是真正的大佬,仅凭他深不见底的资金量,足以让人对他的来头 、背景等方面进行天马行空的臆测。
其四、据说每逢大项目开张,黄如论都会请来佛界著名人士,举行一场旨在祈求财富、 祈求顺利、祈求平安的大型佛事,所有中层以上员工必须参加活动。
出身影响:
出身农村,宗族观念很强。很多集团要职都交给亲属,公司股份很少分给外人,对外人 主要采用福利和房子来吸引。
点评:深不可测的大老板,不张扬、无负面报道。
名片:万通董事局主席
绰号:神机军师
史前档案:讲师出身,做过官员,担任过牟其中幕僚。1991年创建万通,从此发迹。
报载:
1959年生于陕西西安,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中共 中央党校,获法学硕士学位。曾在中央党校、中宣部、国家体改委、武汉市经委和海南省委任职,从事理 论研究及企业策划、经营、组织、管理工作。1991年领导创立了万通公司。
风传:
其二,1989年因政治原因体改所解散,冯仑也“失业”了几个月。此后,他 投靠了当时闻名的南德集团老总牟其中,最初担任政务秘书,月薪250元。一年后,冯仑成为牟其中 的副手,工资也涨到850元,但冯仑很快体会到家族企业的弊端,于1991年离开牟其中。
出身影响:
点评:冯仑历练之丰,令人叹为观止,再加上他一直保持豁达的心态,想不成 功比成功还难。
名片:目前不详
绰号:险道神
报载:
1950年左右出生于香港一个公务员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香港皇家警察队伍。在多年的经商生涯中, 做过进出口、服装生意,也从事过金融期货,但据说最令他玩味和自嘲的莫过于替别人讨债。
风传:
邓智仁曾不无凄凉地自嘲:自己是一个太有良心的人了。有人问起他怎么看待“玫瑰园”这滑铁卢之役的原因时,他斩钉截铁地说:“腐败。”
出身影响:
来自香港,很不适应大陆房地产市场的“潜规则”,最后败走麦城。
点评:邓智仁是北京楼市的一个另类,他的特立独行和唯我独尊,让他在京城地产界显得鹤 立鸡群。
名片:北京市华远集团总裁
绰号:混世魔王
史前档案:军人出身,1984年进入北京华远,从此发迹。
报载:
山东掖县人,1951年3月出生。1969年1月到陕西省延安县冯庄公社插队,同年参军入伍,历任战士、 排长、连长、参谋,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含集体功)六次,多次被评为共产党员。曾当选为西 城区人大代表,现任北京市政协委员。还分别在多个社团组织、大学等机构任顾问、理事、兼职教授、副 主席等职务。
风传:
出身影响:
多年军旅生涯,养成了雷厉风行、出言直率的性格。
绰号:一丈青
史前档案:《散文选刊》编辑出身。1988年投身商界。
报载:
刘博曾经是一个虔诚的文学女青年,担任《散文选刊》的编辑工作。她想写出有份量的 作品,成为大作家,但每周只上两天班的闲适生活让她感到缺乏生活的底蕴。于是在1988年,刘博完成了 近乎颠覆性的转变。
风传:
其一,1988年,刘博看到郑州亚细亚商场招聘公关部经理,便去应聘,在极其缺乏参考 文章情况下,在一个星期内写下平生份策划文案,获得赏识,被要求在一个星期内办好原单位的离职 手续前来上班。
其二,由于出现种种谣言,迫使刘博离开了亚细亚,加盟一家地产公司,以坚韧的毅力 为公司完成项目,据说赚了1亿多元,但公司没有兑付许诺的酬劳,于是她开始谋划自己创业。
出身影响:
由于多年“文人生涯”的影响,所以注重策划,营销大打文化牌。
名片:SOHO中国董事长
绰号:笑面虎
报载:
风传:
其二,他曾经在深圳一家咨询公司工作过,天气酷热,语言不通,还经常加班加点,非常压抑;
其三,他在海南担任过砖厂厂长,手下有300个民工。那时因为刮台风,所有工程都停 工,民工在挨饿着,他就自己掏钱出来为民工买米,吃了一袋再买一袋。
出身影响:
在海南闯荡的生活锻炼了他的“抗击打能力”,所以现在任骂不怒。
点评:有人倾慕老潘的金钱,也有人倾慕老潘的幽默和胸怀,但应该不会有人 倾慕老潘的形象。
名片:北京国华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绰号:镇三山
史前档案:国有企业负责人出身,开发“华贸中心”让他成为地产界焦点人 物。
报载:
房超1955年生,自1979年起,历任山东莱芜发电厂科长、副厂长。曾任北京西单赛特商 城董事长、山东鲁能集团公司总经理、山东电力多种产业管理局局长、国家电力公司中兴总公司副总经理 等职务。他作为鲁能集团切入地产行业的先锋,开发了西单国际大厦(西单赛特),那独辟蹊径的开发模 式给京城地产业带来的启示至今余音未绝,但他真正成为业界焦点似乎应该归功于开发“华贸中心 ”。
风传:
出身影响:
国企大老总出身,办事大气,有魄力,敢于挑战国贸。
名片:泰禾(香港)集团董事副总裁
史前档案:有海外生活工作背景。2004年中期操盘“运河岸上的院子”,从 此广为人知。
报载:
沈琳有香港、海外的生活和工作经历。她才二十出头,就敢于在股市里大量溢价收购 “原始股”并从中获利,初显商业天赋。少年得志,二十多岁便担任集团副总裁,短短几年间 成功地主持开发多个项目,奠定“江湖”地位。
风传:
其一、沈琳像其他女人一样,会买大量漂亮的衣服,会追求时尚甚至引领时尚。她爱用 “Celine”、“S-Ferragamo”这两个国际;
出身影响:
既是文化人,也是精致女子,所以就有了“运河岸上的院子”这个案名和经 营理念。
点评:女性,而且这么年轻。
名片:顺驰集团股东,融创集团董事长
绰号:拼命三郎
史前档案:1988年,山西人孙宏斌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进入联想,很快成为联想企业 发展部主管,分管联想北京以外的所有业务,其时,杨元庆仅是联想的一名工程师。
报载:
1990 年,孙宏斌被认为有从联想独立出去的企图,他也与柳传志产生了直接冲突。不 久孙被拘捕入狱,1992年被法院以“挪用公款13万元”的罪名判处5年有期徒刑。1994年3月刑 满释放,不久,在联想的支持下,他创办了顺驰公司,从此走上成为一代地产枭雄的道路。2003年10月, 海淀区法院撤消当年的判决,改判孙宏斌无罪。有报道称孙宏斌评论这事情时说:“那是一段痛苦 的经历,但如果没有这件事,也就没有我和顺驰的现在与未来。”
风传:
其一、据说柳传志在孙宏斌被拘捕前,曾给孙“改正”的机会,但孙始终坚 持着自己的想法;
其二、孙宏斌在94年出狱前后,请柳传志吃饭,并向柳传志承认自己当年思想不成熟;
其三、柳传志对孙宏斌的评价是:“坐了4年牢,还没有沉沦,态度还很积极,年 轻人能这样很不容易。”因此,他对孙说:“我从来不说谁是我的朋友,但是你可以告诉别人 你是我朋友。”
出身影响:
早在联想时就特立独行,而牢狱之灾更磨练了他的意志,所以就有了顺驰的“疯 狂”。
点评:青衫磊落险峰行,长风破浪会有时。
名片:天津富力董事长
绰号:圣手书生
史前档案:报人出身,1995年底进入商界,被称为地产界“儒商”。
报载:
风传:
出身影响:
为人处世,操盘手法,都带有深深的文人“烙印”。
点评:从商,对得起老板;做文,对得起自己。
名片:金三元集团董事长
绰号:锦豹子
史前档案:开饭店出身,2002年,投资建设了北京产权式度假酒店。
报载:
沈晓峰是湖北天门人。金色假日酒店是他开发的一家产权式酒店,位于延庆县,按照四 星酒店标准建成,这也是在北京地区开发的家产权式酒店。
风传:
其一、1994年前后,沈晓峰开办了“金三元酒家”———一家面积仅有300平方米的小餐馆。创办初期,经历了许多挫折,最惨淡的一天仅有10元的收入;
其二、沈晓峰和父亲经过长期的查资料研究,进行了上百次的实验,发明了中国餐饮史 上的道专利菜“扒猪脸”。紧接着,通过提高服务标准,让产品通过了 ISO9002国际质量 体系认证,开创了中国中餐企业通过ISO9002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