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新能源板块行情如同坐上过山车。
有市场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表示,新能源板块表现不佳,一方面是自2020年以来锂电池赛道整体上涨幅度较大,考虑到国内市场资金的投资风格,新能源板块存在被市场“兑现”的可能。另一方面,新能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透支超前预期估值的可能性,当下的股价很大程度上可能是未来一至两年的估值价格。新能源板块虽然整体业绩表现突出,但整个行业的平均估值也在下降,在无法出现业绩超预期的情况下,股价的表现只能是结构性的,整体较难出现趋势性的走势。
利润流向上游
2022年中报显示,宁德时代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129.71亿元,净利润81.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6.32%和82.17%;比亚迪同期实现营收1506.07亿元,净利润35.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71%和206.35%。后者作为整车生产厂商,在营收占优的情况下净利润不足作为动力电池龙头的前者一半。
从产品类型看,宁德时代动力有电池系统、锂电池材料与储能系统三大板块,收入分别为791.43亿元、136.7亿元和127.36亿元;比亚迪在汽车、电池相关业务之外,另有规模庞大的手机部件组装业务,两项业务的收入分别为1092.67亿元和410.7亿元。
宁德时代中报显示,其上半年毛利率为18.68%,同比下降8.58%;动力电池系统、锂电池材料与储能等三大主营业务毛利率全线同比下滑,跌幅分别为7.96%、0.5%和30.17%。宁德时代方面此前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以来,碳酸锂、电解液价格的快速上涨给经营带来压力,但公司一直都有对电池的金属原材料进行套保,并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做处理和披露。
东方证券统计的动力电池相关产品价格跟踪数据显示,碳酸锂目前的价格为 49.7万元/吨,较年初上涨80.55%;锂金属、锂精矿与氢氧化铝的价格年内涨幅则分别达到120.22%,174.64%和118.20%。宁德时代方面此前也表示,预计碳酸锂的价格或许会上涨20%到30%,但没能料到其价格从3万元涨到50万元。
原材料价格的跳涨令下游厂商叫苦连天,也令行业人士呼吁对碳酸锂等价格进行干预。据上海钢联数据,截至9月22日,电池级碳酸锂涨2500元/吨,均价报51万元/吨,创下历史新高;工业级碳酸锂涨1000元/吨,均价报49.75万元/吨。即便如此,华西证券仍预测,碳酸锂供给最为宽松的阶段已经过去,进入四季度青海盐湖受天气影响产量下降,且下游厂商均有旺季赶工意愿,需求或加速释放,锂盐供需结构将进一步紧张,价格有望维持目前上涨态势,不排除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的旺季备货期出现锂盐价格再创新高的可能性。
虽然原材料成本飙升,但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等产销两旺推动了新能源行业的扩张。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1-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96.7万辆和16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1.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7万辆和3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倍和1.1倍。新能源汽车出口34万辆,同比增长97.4%。
中信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袁健聪表示,2022年上半年,行业维持高景气度,在需求与供给匹配不足的结构性错配下,逐步摆脱局部疫情、国际局势等外部因素的扰动,整车产销量稳健增长,旺盛的下游需求带动锂钴资源、锂电设备、电解液、正极材料等中上游产业全面成长,营收及利润水平持续提升。随着优质车型加速投放,经济形势回暖向好及多地政策、法规推动,预计下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高企,高增长趋势有望延续。
三十三度资本基金经理程靓告诉经济观察报,从国内市场来看,四季度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整体预期相对乐观,但整体乐观是否被市场买账是存在的疑问,但结构性的机会还是存在的。从政策层面来说,新能源板块核心逻辑并没有变化,实现碳中和是整体政策的发展目标之一;从经济发展角度来说,新能源汽车对内可以替代传统燃油车的市场,对外也可以占领此前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
不过,程靓也指出,全球经济可能陷入衰退,市场对消费需求可持续性问题存疑。以新能源汽车为例,短期在政策推动下或许可以快速发展,但是满足部分需求后,市场后续整体的实际需求量能否达到相对可预期性的增速仍存在质疑。
虽然“宁王”暂失公募基金头号重仓股之位,但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二季度取代消费行业登顶公募第一大重仓行业。数据显示,主动权益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2022年二季度对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持仓市值达到6093.94亿元,占比为14.42%,较上年末持仓市值增长3.08%。此外,新能源赛道上下游的基础化工、有色金属与汽车等相关行业也受到资金关注。
铨景基金研究总监李振晖认为,前期投资者对于主流热门赛道的预期过于一致,资金配置过于拥挤,且在经济弱复苏的背景下,市场对CXO(医药外包)、风光锂与储能等板块抱有高预期,使得增长略不及预期或利空消息令资金抱团瓦解,容易造成踩踏,进而影响整个市场。国内新能源发展与国外的发展进度不同,前者具备先发优势和产业链完整性,且具备内需强劲和制造业比价优势。他表示,短时的市场调整是合理的,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投资者进行研判跟踪和介入。
融智投资基金经理胡泊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光伏板块前期机构抱团的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往往在回调的过程中,容易形成流动性不足导致的踩踏,近期大盘整体出现了明显的缩量,应对了这样一个现状。从长期来看,小市值成长股未来长期的表现仍值得看好,但是短期整个市场目前还是有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的因素。
李振晖认为,随着市场在7-9月连续的回调整固,指数目前已经回到4月份市场恐慌时的低点。回到经济基本面来看,近期银行降低存款利率,货币政策延续了相对宽松的总基调,无风险利率的降低相对会提高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对当下的股市也有很好的提振。而随着三季度上市企业盈利数据的逐渐改善,A股的配置价值将具备较强的吸引力。
外围政策风险
受益于持续的研发投入与政策扶持,中国新能源行业在世界范围内一枝独秀。中信证券指出,从全球视野看,中国电动化供应链快速发展、最为完善,龙头企业已供应海外,作为全球优质制造资产的价值凸显。
能源市场调研机构SNEResearch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规模达2967亿元,宁德时代以30%的市占率位居第一,LG新能源、比亚迪分居第二、三位,中国厂商市场份额合计达到56%。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达24.7%,较2021年增长7.5个百分点,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此外,欧盟也正式提出强迫劳动法案,该法案适用于在生产、制造、收获和提取的任何阶段使用强迫劳动的产品。虽然未指明具体产品及地区,但令光伏板块高位承压。
中信证券点评称,中国新能源及光伏领域相关企业料在今后几年内亦可享受IRA法案相关利好政策,短期来看预计美国在相关产业链上依赖中国的现状难以改变。长期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企业具备较强的先发优势,供应链成熟,成本优势突出,预计中国企业的供应链市占率难以被完全替代,中期内仍将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近日,比亚迪董秘李黔在朋友圈发文称,在电动车行业,美国还处在靠加大补贴来扶持的初级阶段,中国已经完全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了。
程靓告诉经济观察报,对于新能源行业来说,外部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是至关重要,比如当前美欧的一些行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中国出口销量可能被减弱。如果下游市场需求被堵,那么上游和中游的销量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前期高景气的新能源赛道已经累积了较大涨幅,同时海外政策性的风险开始累积,鉴于新能源尤其是光伏对海外的需求依赖较大,因此外需可能会对整个光伏产业产生重大影响,造成比较大的风险。尤其是在去全球化的进程中,出口占比较高的板块和行业,可能会受到较大的冲击。
申万宏源认为,IRA法案对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影响相对有限,主要影响电池相关企业。美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新能源企业在充分竞争中优势明显。其认为,短期IRA法案对于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补贴扶持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产业链回流,但若是美国新能源企业仅依靠财政补贴而不形成自己的产品优势和成本把控能力,将无法撼动中国新能源企业当前的优势地位。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