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紫金矿业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乌拉特后旗紫金矿业有限公司收到乌拉特后旗人民法院作出的《刑事判决书》,乌后紫金犯非法采矿罪,没收违法所得约4.61亿元,并处罚金1500万元!然而,此公告却让紫金矿业市值涨起来了!这跟过去一年紫金矿业因完成多笔重大收购案有关吗?粗略统计,2022年以来,公司仅在并购投矿方面的资金投入就超过了300亿元,这样的大手笔放眼整个A股市场也是首屈一指。但大举投资矿业资产的回报周期较长,看似不差钱的紫金矿业,现金流、负债状况已不容乐观!
子公司无证采矿8年
乌后紫金成立于2005年,由紫金矿业出资1.425亿元持股95%。而其非法采矿一事发生在成立的8年后。
当时,乌后紫金主要开发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的三贵口锌(铅)矿,该矿山分为南矿段、北矿段。而乌后紫金在2012年只取得南矿段的采矿权。
此后,乌后紫金对北矿段进行补勘,并于2013年9月获得资源储量备案,并交纳了有关价款及多次申报采矿权。但因矿业政策及人为等多种因素,北矿段一直没有取得采矿权,加上相关人员法规意识淡薄,造成该项目长期无证开采。
在2013年8月至2020年期间,乌后紫金通过以探代采的方式,在乌拉特后旗东升庙三贵口北矿段进行巷道掘进及矿石采挖,涉案矿石价值共计约4.61亿元。
根据法院1月3日下发的判决结果,乌后紫金累计被罚没4.76亿元,7名涉案人员则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至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不等,并处罚金20万元至6万元。
紫金矿业表示,公司已责成乌后紫金深刻吸取教训,认真反思检讨和改进工作,增强依法合规意识,进一步加强与当地有关部门沟通,尽快完善相关权证手续。本次诉讼判决结果为一审判决,在违法金额认定上,公司对司法机关未吸纳乌后紫金辩护意见表示遗憾。
不过在二级市场上,紫金矿业这一负面消息却并未掀起过多水花,公告后的一个交易日,1月5日,紫金矿业A股报收10.39元/股,微涨0.87%,总市值2735.62亿元;港股报11.34港元/股,涨幅1.8%,总市值2985.74亿港元。
对于紫金矿业的股价反应,有投资者表示意外,“挨罚4亿多,竟然涨起来了。”“被罚4.7亿应该暴跌啊,怎嘛没反应很奇怪?”
与此同时,也有投资者紫金矿业对其涨势依然看好,“只要人民币升值趋势不变,紫金上涨逻辑就不会改变,看金看铜,谁涨跟谁。”
而对于此次子公司被处罚,大股东紫金矿业是否需要承担责任一事,河北泰科律师事务所张福昊律师分析,子公司违法的,母公司法人不需要负责任。《公司法》可以看出,公司设立子公司,子公司是有法人资格的,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同时也可以独立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子公司的运行存在违法行为的,应当由子公司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
去年豪掷近350亿元并购
紫金矿业的前身是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矿产公司,1993年改组后,紫金矿业正式成立,2003年香港上市,2008年上交所挂牌,是国内少有的港股A股两地上市的企业。
而2022年,虽然经历旗下子公司被立案调查的全过程,但这并未影响创始人陈景河的整体布局。他从年初1月起就开始在全球扫货,并以海外买矿打响第一枪。
回顾2022年紫金矿业的“豪购”,有9宗和金属矿相关,其中金矿5宗(含铜金矿),锂矿3宗,还有1宗钼矿。
首先锂矿,紫金矿业从2022年年初起就开始在“扫货”,目标就是锂矿。
3个月后,4月29日,紫金矿业收购了西藏阿里拉果错盐湖锂矿70%权益、江南化工9.82%股权、盾安环境8907万股股份等在内的四项资产包,总作价为76.82亿元。
6月,紫金矿业又出资约18亿元收购湖南厚道矿业71.1391%股权,获得湖南道县湘源铷锂多金属矿,该矿是国内稀缺的大规模、低品位硬岩锂矿,资源量位列全球硬岩锂矿第13位和国内第3位,并伴生铷、铯、钨、锡等多种金属。
2022年,紫金矿业也将钼资源纳入自己未来的资源版图,而且一出手,就是全球储量最大的单体钼矿。
截至2022年年底,陈景河一年累计“买买买”消费已达349.63亿元,其中约288.3亿元为买矿支出。
负债1671亿元创下新高
毋庸置疑,陈景河历经多年蛰伏、苦心经营之后,通过全球化布局才打造了今天的矿业巨头。公司在前期收购的一些项目也带来了非常丰厚的回报。比如,2016年投入约25.2亿元收购的卡莫阿铜矿49.5%股份,如今其持有的矿山权益对应的铜矿价值高达1万亿元。
但对于上游矿产资源的投资,项目往往具有投资金额大、回报见效较慢的特点,这导致上市公司承担着较大的风险。一方面,企业的短期资本支出大幅增加,影响其现金流和偿债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还需要警惕项目建设进度不达预期、矿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的风险。
具体就紫金矿业而言,近几年公司的负债规模屡创新高。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三季度,公司的总负债分别为667.51亿元、1077.17亿元、1156.98亿元和1671.69亿元。
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达到58.29%,比上年末高出2.82个百分点;短期借款为240.33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35.33亿元,同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00.12亿元,未能覆盖短期借款。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9.48亿元,同期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01.37亿元。显然,大举并购之下,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并不能覆盖其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这就需要从外部募资来“补血”。
10月21日,紫金矿业公告,拟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拟投资于以下项目:收购山东海域金矿30%权益项目;收购安徽沙坪沟钼矿项目;收购苏里南Rosebel金矿项目;圭亚那奥罗拉金矿地采一期工程项目。
这样借钱也要收购的激进策略,很快带来了负面反馈。11月9日,惠誉评级将公司的长期发行人违约评级(IDR)和高级无抵押评级从“BBB-”下调至“BB+”。展望稳定。
“评级下调反映了紫金矿业的收购增长意愿激进,这将导致其杠杆率波动,不再与“BBB”区间评级相称。”惠誉预计,2022年至2024年紫金矿业的杠杆率将维持在2.2倍以上,高于此水平,惠誉将考虑采取负面评级行动。
业绩方面,2022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041.91亿元,同比增长20.84%;归母净利润166.67亿元,同比增长47.47%。其中三季度实现营收717.34亿元,环比增长5.98%;归母净利润40.37亿元,环比减少37.95%。
国信证券研报认为,三季度利润环比下滑是受大宗金属商品价格回落、公司核心矿种金铜锌成本环比提升、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等因素的影响。
左手加入“锂战”,右手黄金避险
左手高调加入“锂战”,右手选择黄金“避险”,紫金矿业看起来“进可攻、退可守”。
资源为王,紫金矿业的家里有矿的“土豪”属性让人羡慕,但也要小心铜金锂等价格波动,海外地缘政治风险和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等等难题。
截止2022年第三季度,紫金矿业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资金缺口迅速扩大。2022三季报显示,紫金矿业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资金缺口81.88亿元,同比增加48.75亿元,缺口迅速扩大。
而且从紫金矿业2022三季报的现金流结构来看,经营活动净流入219.48亿元,投资活动净流出301.37亿元,筹资活动净流入135.25亿元,累计净流入63.81亿元,其经营活动具备一定的造血能力,能够为投资活动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但并未能完全覆盖,仍需依赖外部资金支撑发展。其金融负债水平虽有所降低,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偿债压力较大。
在优质锂矿资源获取难度与日俱增下,抢矿、锁矿确实是让紫金矿业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保持资源品的战略优势地位,避免受到行业挤压。但紫金矿业几个锂项目拿矿成本均不低,付出的真金白银也不少,一旦市场有风吹草动,难免会陷入“被动”。
这也是陈景河在致辞中提出,2023年重点确保阿根廷3Q锂盐湖、西藏拉果错盐湖锂矿、湖南湘源锂矿项目于本年底基本建成投产的原因所在,早投产一天,面临的投资风险就少一分。
此外,2022年的国际金价处于低位,投资金矿也可以对冲其之前高位拿矿的成本。
2022年,紫金矿业先后收购了新疆乌恰县萨瓦亚尔顿金矿(4.99亿元)、山东海域金矿30%权益(39.845亿元)、南美洲苏里南Rosebel金矿(25.59亿元)、招金矿业20%股权(40.63亿元)、哈马戈泰铜金矿(预估总投资4380万美元)。
对于陈景河的逆势并购行为,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当前逆势情况下,陈景河大手笔出资买矿,对其来说有诸多益处,一是资本市场的关注度将会更高,有助于实现品牌溢价;二是有助于给企业整合资源,带来规模经济效应;三是有助于实现在人才、技术、财务等方面的优势互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等。
此外,现在投资金矿也可以对冲其之前高位拿矿的成本。紫金矿业前期的几个碳酸锂项目都是在高景气度市场里通过真金白银抢来的,一旦市场有风吹草动,难免会出现“账目浮亏”,目前国际金价处于低位,买金矿也不会买在山坡上,可以拉低紫金矿业投资矿产的平均成本。
看起来,“进可攻、退可守”,投资矿产似乎是一笔较为划算的买卖,但局势不稳,通胀居高不下,揣在手里的也不一定安全。同期,当前铜金等价格波动,海外地缘政治风险和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等也是摆在陈景河面前的难题,资本大佬此番逆势并购还能赌赢吗?
无论如何,紫金矿业作为中国的“矿业航母”,已然启航,既然目标选择了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