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财政部公布的2025年1—10月财政收支情况显示,前10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稳步回升,财政支出增幅放缓,但民生相关支出依然维持较高增幅。10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继续提高,税收收入延续较快增长。
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65万亿元,增长0.8%,增幅比前9个月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全国税收收入15.34万亿元,增长1.7%,增幅比前9个月提高1个百分点;非税收入3.31万亿元,同比下降3.1%。前10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58万亿元,同比增长2%。
今年前10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回升,主要是税收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从主要税种看,前10个月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4%、2.4%、1.9%、11.5%,增幅比前9个月分别提高0.4个、0.2个、1.1个、1.8个百分点。
企业所得税收入在今年前8个月首次实现同比正增长,随后持续保持较快累计增幅,主要得益于工业企业利润改善。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教授孙鲲鹏此前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曾指出,企业所得税等主要税种均按现价征收,与企业产品价格和利润高度绑定。
财政基建支出有望反弹
从财政“第二本账”表现看,前10个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45万亿元,同比下降2.8%;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09万亿元,增长15.4%。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较快增长主要是各级财政持续加快债券资金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等资金共支出4.54万亿元(含以往年度结转债券支出)。
吴棋滢认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将对四季度和明年初基建形成支撑;在此基础上中央财政还额外安排部分结存额度用于项目建设,反映了在三季度以来基建增速较快放缓背景下政策的积极调整,四季度的地方投资修复将是一个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