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9·24”行情启动以来,A股市场迎来持续的开户热潮。上交所数据显示,若以2025年前8个月的月均开户数估算9月数据,“9·24”行情启动后的一年时间里,A股新开户数将突破3000万户大关。
与此同时,头部券商凭借多渠道获客能力和综合服务优势,在开户潮中脱颖而出,至少8家券商今年上半年新增开户超50万户,存量客户规模也随之水涨船高。这场由“资产荒”与赚钱效应共同催生的市场热度,正重塑着A股的投资者结构与资金入市路径。
开户热度持续
上交所披露的数据勾勒出“9·24”行情启动以来A股市场的开户热度。以去年10月至今年8月为统计周期,这11个月内A股新开户数已达到2874.60万户。参考2025年前8个月的月均开户数据——前8月累计新开1721.17万户,月均开户215.15万户——若今年9月开户数照此估算,那么自去年“9·24”行情启动后的一年时间里,A股新开户总数将超过3000万户。
从2025年以来的开户节奏看,新开户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1月新开157万户,2月大幅增长至283.59万户,3月达到306.55万户的年内高峰。4月和5月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但6月、7月、8月又持续回升,其中8月新开265.03万户,环比增长34.97%,印证市场热度正稳步回升。
在这股开户潮中,个人投资者是绝对主力,同时,机构开户数也有所回暖。今年前8个月,新增机构开户6.51万户,同比增近33%,尤其是今年6~8月,已实现环比三连升。考虑到今年1~7月私募基金备案通过数量同比增近62%,而公募主动权益新发产品数量增速相对偏缓,因此今年以来A股新增机构开户或主要为私募基金贡献。
资金入市“变道”
韦冀星进一步指出,当前居民资金入市的方式已从主动基金转向ETF,背后存在四大核心原因。
首先是产品丰富度高、弹性高,在监管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ETF产品体系不断完善,尤其是针对细分行业、下沉式主题的ETF供给充足,能够满足不同投资者的个性化配置需求。
再次是费用优势显著,ETF的费率远低于主动基金,且在短期赎回时费用更加灵活,叠加监管层持续推动费率下调,进一步放大了其成本优势。这一优势不仅能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还可能提升基民买卖基金的换手率。
最后是决策成本低,ETF锚定特定基准指数,本质是一篮子股票的组合,投资者无需花费精力选择基金管理人,减少了决策环节,更符合普通居民的投资习惯。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居民资金入市的热情并未减弱,只是通过更便捷、低成本的ETF渠道进入市场,这种入市方式的转变正深刻影响着资本市场的资金流向结构。
头部券商“抢客”
在投资者入市热情高涨、新开户数全面提升的背景下,头部券商凭借自身优势在获客竞争中脱颖而出,显著的获客优势转化为客户数量与资产规模的双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