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夏天,昆明市东川区被一场暴雨洗刷,周边的小河村也因此遭遇了洪水。
为了减少庄稼的损失,暴雨刚结束,小河村的村民们便积极抢险,在河边堆砌堤坝。
也是这时候,一个叫做丁发平的村民在河边发现了异样。
当时,日光映照在河滩上,本来平平无奇的水面却突然发出一阵金光,差点把丁发平的眼睛都闪花了!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丁发平慢慢向前蹚过,并在河床里摸索着。
而等丁发平把“金光”表面上的碎石都拨走后,出现在眼前的赫然是个“金娃娃”!
捡到这样的奇宝,丁发平不敢声张也不敢耽误,立马把“金娃娃”给抱回了家。
刚进家门,丁发平就迫不及待地喊来老婆:“你快来看,我今天捡到了什么。”
“哎哟,这是个什么东西啊?”
在“金娃娃”面前,夫妻俩大眼瞪小眼,谁都不能断定这究竟是个什么。
但所谓的“金娃娃”,其实就是块葫芦状、很像婴儿襁褓的石头,只不过因为它浑身闪着金光,就如同长满金子一样,所以丁发平将它称为“金娃娃”。
如果石头身上真是长的金子,那岂不是发财了?
怀着这样的心思,丁发平掂量了一下石头的重量,估摸着有30多斤,而根据当年的金价,这块“金娃娃”怎么着都值上百万!
丁发平的心里乐开了花,但说到底,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丁发平还从未见过黄金长什么样,所以也不敢妄下结论。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丁发平决定找村子里的人掌掌眼。
然而,当丁发平抱着30多斤的石头在村里问了个遍后,大家都只是围过来看稀奇,根本给不出有价值的答案。
为此,丁发平很是苦恼。
“我看啊,你不如去问问丁奶奶,她年轻的时候可在大户人家做过帮工,肯定见过很多宝贝!”
得到村民的启发,丁发平一拍脑袋:对啊!丁奶奶见多识广,肯定知道这是不是金子。
随后,丁发平找到德高望重的丁奶奶,让她帮自己鉴别一下。
还别说,丁奶奶虽然九十多岁了,但耳清目明,身子骨十分健朗。
得知丁发平拜访的目的后,丁奶奶把石头抱过来端详了一会儿,随即就告诉丁发平:“金、金,是金子,你要发财啦!”
“而且这不是普通的金石头,还是个‘金娃娃’呐。”
刚开始,丁发平只是觉得石头形状怪异,酷似婴儿襁褓,所以给宝贝取名“金娃娃”,那丁奶奶为何也要称它为“金娃娃”呢?
面对丁发平的疑问,丁奶奶给这个小辈讲诉了一个传说。
据闻,在很久以前,小河村的附近有一座山,而这山上还住着一个金娃娃。
不管过去多久,金娃娃都如同婴儿般大小,能跑能跳的,经常在山头山脚四处溜达。
并且,凡是金娃娃走过的地方,身后都会留下一些金子,比如金戒指、金手镯等等。
因为金娃娃的这个特点,当地很多人都想将其占为己有,但可惜的是,金娃娃只有好心人才能看到,有杂念的人根本见不到他的影子……
故事讲完,大多数人都觉得这只是个带神话色彩的民间传说罢了,但丁发平却听得认真,并且对此深信不疑。
丁发平认为,往常自己好事也做得不少,保不齐就是被命运眷顾了呢?
另外,假如金娃娃真的能留下金子,那河边会不会还有宝贝呢?
从此以后,每天干完农活,丁发平都会到河边寻找,看能不能再捡一个金娃娃。
久而久之,丁发平怪异的举动也引起了村民的好奇。
面对村民的询问,丁发平也不打算藏着掖着了,有财大家一起发,全村致富才是件好事。
慢慢的,在丁发平的带领下,小河村2000多个村民都来到河边寻宝,看上去非常热闹。
“指甲盖大小的金子都没捡到,只有一些圆不溜秋的石头。”
村民们在河床翻来覆去,但连续好几日,都没有一个人捡到传说中的金子,倒是有一些跟金娃娃类似的圆润石头。
但这石头终究只是石头,再圆也不值钱啊!
就在村民们有些灰心丧气的时候,他们惊奇地发现,就连河床里的圆石头也慢慢消失不见了!
难道说,这真是行踪捉摸不定的金娃娃吗?
几天后,又一场暴雨袭来,圆石头也再次出现在了河床上。
丁发平觉得这事儿真奇怪,居然只有下过暴雨,圆石头们才肯现身,难道两者中存在什么必然的联系?
丁发平站在河边思考良久,终于,他看到河流上游的那座山,就忽然明白了一切。
“暴雨导致山体滑坡,一些石头顺势落到河里,所以真正的宝贝分明来自山上!”
有了这个判断后,丁发平立马带着村民赶到小河的上游,而且还真的在山上看到了不同寻常之处。
“山上的崖壁有很多类似的圆石头,就嵌在里面,但比河里的大很多。”
看到这样的奇景,村民们都兴奋极了,一窝蜂地上前挖石头,企图再找一个金娃娃。
然而事与愿违,等村民挖出不少圆石头后,他们发现这些东西上面根本没有金光,除了样子好看,简直一无是处。
找到了金娃娃的老窝,却不见金娃娃的身影,这个现实彻底耗光了村民们的热情。
丁发平不肯放弃,他费了很大的力气,终于把山上的几块原石头给运回了家,并准备好好琢磨。
有一天,闲来无事的丁发平拿来锤子,并在这些巨大的圆石头上面敲敲打打。
这不敲不要紧,一敲还真让丁发平找到了破绽!
只见当丁发平敲掉石头的表皮后,内层全是金光闪闪的一片,和自己捡到的金娃娃如出一辙!
随后,丁发平又拿来好几块石头做实验,发现都是这种情况,没有例外。
这个消息被传开后,村民们重拾热情、纷纷效仿。
更有甚者,直接用草酸来腐蚀石头表面,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小河村的“金娃娃”越来越多,关于奇石的传闻也愈演愈烈。
这时,一个叫做郑世权的收藏家慕名而来,指名道姓要找丁发平谈笔生意。
要说这个郑世权,他可是昆明观赏石协会的副秘书长,生平见过的奇石可谓数不胜数。
但在当年,纵然郑世权见多识广,也还是被丁发平拿出的“金娃娃”给惊艳到了。
刚开始,看着金光闪闪的石头,郑世权也跟大家一样,认为这石头长满了黄金,不仅稀奇还非常宝贵。
只不过,因为无法探究石头的内部,郑世权也不能估计价值。
然而,郑世权又实在对这块石头喜欢得紧,便在深思熟虑后,向丁发平开出了五十万的高价收购。
“不卖不卖,这可是我的宝贝疙瘩。”
在1998年,五十万已经是个天文数字,但丁发平却坚持认为,这块30斤的黄金能价值百万,怎么能拿石头的价格来谈买卖呢?
拒绝了郑世权后,丁发平找到了专门研究这一领域的张家志教授,问到:“教授,你看我这东西是不是金矿、值不值钱?”
张教授拿到石头呢也不敢马虎,但刚研究了一会儿,张教授就凭借多年的经验给出了结论:“这既不是金矿,也不是沙金,而是硫铁矿。”
所谓硫铁矿,又被称作“愚人金”,顾名思义,愚弄旁人的黄金就是假黄金。
从古时候起,就有大量关于硫铁矿的记载,甚至有外藩进贡的使者,把这种外表光鲜的石头当作宝贝呈给皇帝。
但因为这东西不值钱,和真正的黄金天差地别,所以也只能当作玩物。
听到张教授的答案,丁发平有些情绪激动,他反驳道:“不可能,这跟我见到的铁矿完全不一样,它不仅长在崖壁上,形状还跟个球似的,这些又该如何解释呢?”
丁发平的疑问有理有据,可这难不倒学识渊博的张教授。
“这东西还有个名字,叫做铁胆,是石胆的一种。几亿年前,碳酸钙在地面聚集,又受到地质运动的抬升风化,以及四周的压力,这才导致它出现在半山腰,且形状规整如同人工。”
并且,之前也有人在昆明见到过铁胆,这不是首例发现。
听完解释,丁发平就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浑身都不得劲儿。
但丁发平也很执着,不打算死心的他居然给中国地质大学寄去了一小块“金娃娃”,请求那里的专家再次帮忙鉴定。
“只要她说是黄金,拿我恨不得就把那一块送给她了,自己再去把河里的都捡回来,这不发财了吗?”
揣着一颗紧张的心,丁发平终于在几天后收到了答复。
中国地质大学的专家告诉丁发平,在他们利用先进的设备鉴定后,一致认为“金娃娃”就是硫铁矿的结晶。
这下,丁发平的发财梦算是彻底破灭了,他非常懊悔,当初郑世权出价50万的时候,自己为什么不同意呢?
然而,看着丁发平垂头丧气的模样,张家志教授又说了,这硫铁矿虽然不值钱,但这“金娃娃”样式的石头可不多见啊!
张教授提醒他,目前铁胆很少有人见过,尤其是这么圆润的铁胆,如果将其制作为精美的工艺品,或许销路还不错。
有了张教授的建议,丁发平带动全村村民收集铁胆,并按照这个思路出售奇石,果然改善了大家的经济。
所以,柳暗花明又一村,“金娃娃”的确给丁发平他们带来了“黄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