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从去年底就一直在表达我对医药行业的担忧,并且建议尽量暂时不要碰医药。
这都过去大半年了,还是有很多网友希望我再讲一讲医药。
之前我都是站在行业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的,并只建议尽量不要碰,但是我忽视了一点!
那就很多人已经被套在医药里了,不知道该继续加仓摊薄成本,还是割肉,亦或是就放那不管了。
所以今天我针对被套这个事,来讲一下我个人理解的解套的方法。
不过嘛,还是先把医药行业的趋势和大背景简单介绍一下。
医药这个行业,从老百姓的需求来讲,确实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行业。
需求巨大,未来的空间自然也大。这就是大家这么着迷与医药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大家着迷于它还跟生活有关。这个行业是我们能感同身受的行业。只要自己或身边的人有点什么病,都会感叹:看病太难了,太贵了。
于是乎就会认为医药是暴利,赚大钱的行业,而且还是刚需。饭可以吃得差一点,但生病了却得用最好最贵的药!
最终就让投资者趋之若鹜,都去投资医药行业。
但是大家忽视了一点。医药行业买单的客户里,有一个超级大客户,那就是医保。
任何行业只要有超级大客户,就很难说是一个好行业。因为大客户具有议价权。更何况医保这个大客户有点行政力量。你说企业怎么跟它斗?
我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老百姓去看病,大头是医保在支付。现在财政这么紧张,连各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绩效奖金都降了,区区几个医药企业还在话下吗?
财政为了省钱,医保为了省钱,能不把单价降下来吗?单价下降,医药行业整个大蛋糕就变小了。
医药行业里也有一些还不错的细分行业,比如之前大家都看好CXO和CRO。但大家仔细想想,当其他子行业被集采打残之后,资金是不是全都会涌入这些还有点希望的子行业呢?那么最终就会让股价和估值变得极高。
大家一定要注意,好公司可不等于好股票。买股票除了要考虑公司基本面,还要考虑价格!
这就是行业的现状。接下来讲讲在投资上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以上的现状分析只是我个人的理解,并不一定对。如果几年后,证明我是错的,那只能说我对这个行业的认知还不够,所以赚不到这笔钱。
但是我得坚持原则,看不懂的情况下,就不碰!谁说一定要在医药上才能赚钱呢?我可没这么轴!
如果你真的坚定相信自己看好医药是对的,并且能在逻辑和证据上解释得通,那么你可以大胆的投,但是如果失败,你得承担相应损失。
不过嘛,向我咨询的网友们,我认为你们肯定是没这个信心的,要不然就不会来问我这个问题。既然信心不足,那还是悠着点!
我认为对于医药行业的投资一定要考虑自己对医药行业的认知。
如果你担心,除非你能制定相应的策略来消除这些隐患,否则最好就别碰了。根据墨菲定律,你担心的事,总会发生。
就比如,我当初投资中概就是这样,我就认定我中概不会完蛋,这次下跌一定是一个超级大机会。原因我说过很多次了,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但我同时也考虑到可能的风险,所以我就通过仓位管理,一个月不创新低时买入,金字塔定投式建仓,假定最坏的情况(沦为公用事业)会跌到哪里等方式来减少风险。
经过我自己的测算,即便最坏的情况发生,对我总资金的损失也就5%左右。我完全能扛得住。
所以,如果你非要投资医药,我认为也应该这样去思考。
我提醒一下大家,之前高层的态度是偏左的,所以才出现互联网反垄断,打击教培等事件。现在态度开始逐渐偏右了,但是对医药的态度似乎还是偏左。大家可以仔细琢磨一下。
我个人认为,如果你能明确分析到政策转向的节点,就能在最佳时机介入。否则再暴几个集采的雷出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医药跟当时的中概互联是差不多的情况,有沦为公用事业的可能。(我说的只是一种可能)
如果我说的这些担忧和风险,你不能有效化解,那么买入后肯定整天都一惊一乍的,所以最好还是守住自己的能力圈吧!
接下来,我讲讲如何解套。
我跟大家讲一个故事吧。
我有个朋友,以前是做包工头的。
随着基建退温,他的生意是越来越难做。这还不止,大家都知道这个行业经常都是自己先垫付工程款,然后等着甲方结算。
另外呢,甲方下面有大包工,大包工下面有中包工,中包工下面还有小包工。
我这朋友是这个层级偏底层的。上面只要有一个层级的包工头出现资金链风险,下面的都收不到钱。
他就悲剧了,很多工程款都收不回来。
但是新的工程来了,还接不接呢?还要不要继续往里面塞钱呢?还要不要妄想通过往新的工程中投钱来赚回之前收不回来的工程款呢?
反正他后来果断不做工程了。用手里仅有的钱在县城里搞了快递的代理商。
虽然不能说很赚钱吧,但现金流逐渐在回正。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明白我要表达的意思了。
如果你对医药的前景看不清,那么可以把手里剩余的钱投向你看得懂,有信心的股票或者基金!
如果未来医药逐渐涨回来了,你在另外的股票或者基金上也赚到钱了,不也挺好嘛。
但关键是,你不用担惊受怕,心态会很好。心态好才拿得住!这是投资中非常重要的事!
如何选择其他的投资标的呢?我们接着讲!
我们通常都说分析行业。请问什么叫分析?
是不是被我这么一问就懵逼了?
我举一个例子,假如你要找个老婆,你是不是会对这个女人进行优点、缺点和匹配度的分析。
你会列出很多项目,但是这有用吗?假如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女人,你的这些分析压根就是白忙活。
所以,你要选择的投资标的也要这样对比。最起码要跟医药行业进行对比吧。
那到底比什么?比两个东西:
1.胜率(确定性)
2.赔率(预期收益)
所谓的胜率是指,你有多大的把握这个东西能上涨;
所谓赔率是指,假如上涨,能涨多少?
比如,我们把中证医药指数和创业板进行对比。见下图。
很明显,创业板的预期收益更高。别忘了,2020年医药在疫情这种背景下,也没有比创业板跑出多少优势。也就是说,创业板的赔率更高!
以后恐怕很难遇到2020年这样的背景了。那么中证医药能跑赢创业板的概率就更低了。
那胜率又如何呢?
用3-5年的视角来看,我可以肯定创业板会涨,但是对于中证医药,我倒是没这么大的信心。所以很明显创业板的胜率更高。
假如我有钱补仓,我就不会再去补中证医药,而会去买创业板。难道在创业板上赚的钱就不是钱了吗?为啥非要跟医药死磕呢?
我知道为什么?因为你看不惯任何一个资产亏损。这是一种病呀!得治!
所以我甚至会卖掉亏损的医药,连同补仓的钱一起去买创业板!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
至于你要不要这样做,就看你自己对不同资产的胜率和赔率的分析有多大的信心了!
当然,假如我这样做了,后来医药涨得居然比创业板还猛,那么我也认了。只能说,我对医药的认知确实出现了比较大的偏差!
总而言之,你如何选择,一定要经过深入的分析和对比,把不同资产的胜率和赔率都考虑清楚!还要克服延误损失的人性才行!
如果你分析后,还是认为医药就是好,就是秒。那么就继续加仓医药!每个人的分析都不会相同,所以决策也肯定不一样。只要最终赚到钱就行。
本文主要是借网友的提问,向大家展示一个做资产间比较的案例。
其实像巴菲特等投资大师,他们天天都在对比不同资产的胜率和赔率。这就跟咱们选老婆是一样的。
即便是结婚了,如果现任实在是太差劲了,离婚也是迟早的事。所以对比也是动态的,时不时就要做一次。投资市场更是没有永远这两个字。
同理,我们买入的股票或者基金,在不同时期都有相应的胜率和赔率。通过这样科学对比后,我们的投资之路会变得更加清晰和简单!
希望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
打赏自愿,1分钱都是默默的支持,哈哈!
上面的内容更丰富还做了分类,一起看财经,学投资!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