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福建地产商福晟集团正式宣布了和世茂集团的合作。据了解,两家公司将联合东方资产成立一个新的地产运作平台,而项目则由福晟集团注入其中。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双方并未披露具体的交易内容。
世茂、福晟和东方资产合作三方股权比例为4:4:2
在此次的发布会上,双方并未披露具体的交易内容。
对于福晟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潘伟明来说,2019年是艰难的一年。曾经,按照潘伟明的计划,福晟要在2019年实现销售额900亿元,2020年实现1300亿元。
然而,2019年下半年,股价闪崩,裁员50%、申请破产被拒,对福晟不好的消息陆续爆发。项目停工,多笔高利率的民间借贷,种种消息显示,潘伟明的资金链出现了问题。
福晟的资金流动问题也在13日的世茂福晟发布会上得到了确认。
谈及福晟之前遇到的困难,许世坛在媒体群访时称,福晟之前遇到的是短期资金流动性问题,现在需要做的是短债用长债来置换,把贵的融资的钱换成便宜的钱。世茂会配合金融机构一起做这个事,目前正在做债务重组。
从这时开始,潘伟明把自己和上市公司做了切割,此次的交易部分也完全不涉及上市公司部分。
福晟项目几近全数停工,最终只留约三分之一员工
澎湃新闻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目前福晟集团旗下现在的项目几近全数停工,最终福晟将只留下约三分之一的员工。
值得注意的是,潘伟明并未将福晟集团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而是将福晟系公司可划分为两个平台,一个是福晟集团,另一个便是上市平台福晟国际,两个公司独立运作,当时潘伟明只在福晟国际中装入了六个项目。
在准备上市的这一年,是潘伟明大举扩张拿地的一年。
此前,福晟集团遵循着“五不拍原则”,即不拍利润率低于15%的土地;不拍建筑面积低于10万平方米的土地;不拍风水不好的土地;不拍无信心拆迁的土地;不拍“地王”项目的土地。然而,在不断大举扩张的进程中,在众多房企的规模论中,潘伟明打破了这些原则,福晟拿了很多难以拆迁的旧改项目,同时也拿了很多低利润的项目。
潘伟明组建了一支名为“飞虎队”的拿地队伍。仅在2017年就斥资800亿元拿下了总计货值3199亿元,这样的扩张模式让福晟很快挤进了规模房企的队伍,在当年房企新增土地货值榜上排名第七。
2018年,福晟继续加码拿地扩张,不断采用信托、基金等“短债长投”的融资模式。
并购多个地产公司项目,世茂资产负债率上升至73.2%
世茂集团此前发布的2019年全年销售金额显示,实现累计合约销售金额2600.7亿元,同比上涨48%,此前定下的销售目标为2100亿元,年度目标完成率达到了124%。在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的排行榜中,世茂在全口径销售金额、操盘金额和权益金额3项中均挤进了前十,位居第九。
仅在2019年上半年,世茂房地产就连续从泰禾集团、万通地产、粤泰股份、明发集团、开诚实业等房企手中收购了总计18个项目,总金额近200亿元。在可售货值大幅提升的同時,保持50%以上的去化率水平。按照半年报披露的数据,世茂集团上半年新增60个项目,增加土地储备1412万平方米,其中收购金额占总量的60%。
连续的收购也使得世茂的负债率逐步上升。此前,世茂连续8年净负债率处在60%以下的低位,2019年上半年,世茂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为73.2%,此外,在短期偿债能力方面,2019年上半年的流动比率约为1.5。一般说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短期偿债能力亦越强,反之则弱,一般流动比率应在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