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震荡期的主线切换:优绩资产价值凸显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作者:张思远    责编:张健

(本文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张思远)

2025年10月底以来,A股突破4000点整数关口后,进入了持续的区间震荡。前期领涨的科技板块热度回落,电力、煤炭、银行等高股息红利板块轮动走强,传统消费领域同步回升,叠加部分主题概念的短期炒作,市场资金呈现发散态势。

深入剖析当前市场格局,资金流向、市场结构与基本面的三重变化,正共同指向主线切换的必然趋势。本文将从资金再平衡、长期资金偏好、基本面支撑三个维度,解析4000点后A股的核心配置逻辑,探寻业绩驱动型行情下的领涨板块。

一、资金再平衡:拥挤赛道退潮与优绩资产承接

本轮结构性牛市的核心特征,在于居民投资行为变革引发的资金配置重构。与过往主动型基金主导的分散投资模式不同,当前市场资金呈现显著的ETF化特征——本轮牛市以来,通过ETF入市的资金规模持续增加,已远超此前几轮牛市的水平。

ETF的被动投资机制加剧了市场分化。一方面,指数成分股权重决定资金流向,权重靠前的热门标的吸纳更多的ETF资金,而中小盘股面临流动性边缘化;另一方面,主题型ETF的爆发式增长进一步放大行业间的资金失衡。政策导向与盈利预期驱动下,高增长赛道ETF持续获得资金净流入,而传统行业ETF则面临资金净流出压力,形成“热门赛道拥挤、价值板块折价”的极端格局。

资金过度集中已导致科技板块呈现显著的拥挤特征。此前,公募基金对TMT板块的持仓比例突破30%,处于历史高位;市场交易结构持续固化,成交额前1%的公司贡献全市场20%的成交额,头部效应远超2015年和2020年两轮牛市。

根据以往规律,当市场微观结构同时具有高拥挤和高估值的双重特征时,往往触发调整,并且以两种路径实现:一是系统性趋势反转,二是结构性主线切换。当前A股的整体趋势排除了前者可能——宏观经济增速保持稳定,政策面未出现收紧信号,系统性慢牛的基础依然坚实。在此背景下,资金从拥挤赛道向筹码较为疏松、估值处于低位的板块迁徙的概率显著上升。

三季报披露进程中,业绩超预期企业的涌现为资金切换提供了优质承接标的。截至10月30日,已披露财报的公司中,41.44%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54.29%的企业净利润同比改善,这些具备真实盈利支撑的标的,为从热门板块溢出的资金提供了优质的承接。

(三)市场从流动性驱动向基本面驱动进行范式转换

牛市初期的流动性宽松逻辑正在退潮,基本面驱动的特征日益凸显。2025年上半年,政策刺激下的资金涌入推动科技板块估值快速抬升,预期交易占据彼时的核心逻辑。但9-10月的市场震荡实现了筹码充分换手,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归理性,估值泡沫得到部分消化。

当前市场已从估值拔升期逐步转向盈利验证期。前期热门板块需要业绩兑现支撑估值,而经济复苏周期中,企业盈利拐点的显现为新主线提供了基本面支撑。截至10月30日,A股上市公司三季度净利润平均增长率达6.42%,较此前提升明显,盈利企业达3340家,盈利企业家数占比为78.29%,显示基本面驱动的行情正从点状扩散至面状。

二、长期资金入市:重塑市场的价值投资偏好

(一)资本市场改革推动长钱资金入市

顶层设计的持续完善正在重塑A股的资金结构。2024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明确“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为核心导向,后续的新版《国九条》更是将中长期资金放到前所未有重要位置;2025年5月出台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进一步推动行业从“规模导向”向“回报导向”转型,通过强化监管透明度、优化产品设计,为长期资金入市创造制度环境。

资金入市渠道的拓宽成效显著:2024年12月个人养老金制度全国推广以来,已累计归集资金超1000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用于配置权益类资产;证监会精选的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纳入投资目录,为养老金提供了低波动、高分红的配置标的。这些具备“耐心资本”属性的长期资金,正在逐步改变A股“炒小炒差”的短期交易特征,转而向优质公司长线长投。

(二)中长期资金的配置逻辑偏好

与游资、散户的短期投机风格不同,中长期资金的规模特性决定其必然选择价值投资路径。一方面,从微观交易结构视角观察,随着资金规模的扩大,在交易中面临的冲击成本呈非线性上升趋势,买卖价差形成的滑点损耗最终将超越预期收益,使得长期价值投资策略成为大型资金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长期资金的负债端特性要求稳定回报,过度追逐热点板块可能引发净值剧烈波动,与养老金、保险资金的风险偏好相悖。

因此,业绩稳定性、现金流质量、估值合理性成为长期资金的核心筛选标准。2025年三季度,热门股的估值快速拉升,很多都超过上百倍,然而这些股票主要持仓者中,少见长期资金的踪影。相反,那些市值较大,估值处于相对低位,现金流健康,盈利良好的股票,更受中长期资金的青睐。如今,随着以科技为主的热门板块回落,以红利为主的低估值板块接力,“向优绩资产集中”的配置趋势,正在逐步主导市场定价逻辑。

(三)年末机构的防御性配置切换

2025年最后两个月,机构资金的调仓行为进一步强化主线切换趋势。前三季度的主升浪让多数公募基金收益率达标,截至三季度末,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达25.93%,超六成产品跑赢沪深300指数。在4000点震荡格局下,机构倾向于采取“防御性配置”策略,锁定已有收益。

下一阶段,机构资金将逐步从TMT为代表的热门板块净流出,转而加仓业绩改善且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标的。这类标的具备双重优势:一是安全边际充足,相较前期领涨的热门板块,估值仍处于低位,能够满足机构的防御需求,且增长空间大;二是业绩确定性强,此类公司由于其自身的经营模式、企业所处行业等原因,往往受外部市场波动和宏观经济周期影响较小,业绩相对稳定。机构的提前布局,既为年末业绩保驾护航,也为明年的行情储备了核心标的。

三、基本面回暖:经济复苏驱动企业盈利改善

(一)美联储降息打开流动性空间

全球流动性环境的改善为企业盈利提供了有利外部条件。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后,中美利差倒挂格局逐步收窄,人民币汇率企稳回升。2020年以来累计流出的16万亿元跨境资金中,自美联储宣布降息以来,持续向国内回流,带动国内M2增速回升至8.4%。

资金回流直接改善了企业融资环境。三季度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3.14%,企业融资成本持续下降;2025年第三季度,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9.7%,为企业扩大生产、研发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在流动性宽松与融资成本下降的双重驱动下,A股非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优化至41.5%,较年初上升0.65个百分点,企业信心进一步增强,融资扩大生产加速。

(二)宏观经济复苏奠定盈利基础

2025年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呈现全面回暖态势。GDP同比增长4.8%,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从年初的5.7%攀升至6.5%,连续四个月环比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剔除汽车后的核心消费增速达4.9%,显示内需修复动能持续增强。

工业领域的积极变化尤为显著。“反内卷”政策推进下,无序低价竞争得到遏制,工业品价格即将触底,10月PPI同比跌幅收窄至-2.1%,工业生产有触底反弹趋势;9月库存周期完成从被动去库存向主动补库存的切换,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增速回落至2.8%,供需格局持续优化。这些变化共同推动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升,截至三季度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利润累计同比增长3.2%,较此前呈持续提升趋势。

(三)三季报验证业绩改善趋势

截至10月30日,A股4266家上市公司披露三季报,占全部上市公司的78.45%,业绩改善的整体态势得到充分验证。盈利企业数量达3340家,占比78.29%;营收正增长企业2553家,占比59.38%;净利润增长企业2316家,占比54.29%。值得注意的是,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的企业数量达1768家,占比41.44%,较往期提升明显,显示企业盈利质量显著改善。

分行业看,有色金属、基础化工、非银金融三大板块表现尤为突出,有望成为后续业绩主线的领涨板块。在有色金属行业,金价创历史新高带动贵金属板块营收增长,三季度行业营收同比增速达16.5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2.08%,ROE水平升至3.19%,位列申万一级行业前列。在非银金融行业,资本市场回暖推动交投活跃,自营业务与经纪业务收入大幅增长,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达64.9%,ROE升至在2.86个百分点,盈利弹性显著。基础化工行业,产品价格回升与成本下降形成共振,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4.16%,其中精细化工子板块增速领先,显示行业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成效显著。以上三大板块业绩改善具备基本面支撑,当前估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且具备承接大规模资金的容量,符合长期资金与机构资金的配置需求。

结论:优绩主线的配置价值凸显

4000点后的A股震荡,本质上是市场从“流动性驱动”向“基本面驱动”的过渡期调整。资金再平衡、长期资金入市、基本面回暖三大力量的叠加,决定了后续市场主线将聚焦于业绩确定性强、估值合理的优质资产。

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配置应把握三大逻辑:一是回避拥挤度高、估值透支的热门赛道,转向业绩兑现度高的价值板块;二是重点关注三季报业绩超预期、现金流稳健的行业龙头,尤其是有色金属、基础化工、非银金融等具备估值修复空间的领域;三是顺应长期资金的配置偏好,坚守价值投资的核心原则,淡化短期主题炒作,聚焦企业内在价值。

在系统性慢牛的大背景下,4000点并非终点而是新起点。随着基本面驱动逻辑的深化,优质资产的估值修复与盈利增长将演绎为下一阶段的主线,成为下一阶段市场上涨的核心动力。

第一财经一财号独家首发,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张思远

“长钱长投”仍面临现实约束。

沪深两市成交额2.04万亿,较上一个交易日放量969亿。全市场近4000只个股上涨。

THE END
0.中国股市:2024下半年我最坚定看好的10只翻倍大牛股!(名单)【中国股市:2024下半年我最坚定看好的10只翻倍大牛股!(名单)】1、中信海直(000099)核心题材:飞行汽车(eVTOL)+低空经济+风电,现价​:30.67,总市值​:237.93亿公司亮点​:全国性甲类通用航空企业,我国通用航空业首家上市公司2、第一创业(002797)核心题jvzquC41yy}/crlwrkgp0lto1focvne1fkucrq1678:3?>
1.中国人保:看好十年方向这是第二个长线看好的股票,2024年8月2号收盘这是第二个长线看好的股票,2024年8月2号收盘5.69元,市值2516亿,动PE7.02倍,此贴为证,10年后再回看$中国人保(SH601319)$jvzquC41zwkrk~3eqo537=<897<:687;;8:6:@9
2.2024年下半年投资10股组合!财富号2024年下半年投资要加大风险控制力度。当前为数不少的散户投资者频繁交易,追涨杀跌,正在为高市盈率发行的新股丶次新股,热门赛道高市盈率股,大小非解禁套现股,亏损丶绩差丶ST股垃圾退市股买单。低价位买入绩优红利资产股10股组合长期投资(一年或一年以上)是增加收益抗风险的最好形式。本栏曾在2021年提出三大组合收益jvzquC41ecogwqfq0ggtvvtpg{4dqv4pgyy0497627734:7477:95?797;6
3.主流机构2024下半年A股展望中信中金一致看多高股息成价值投资首选日前,2023年行业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的中信证券召开今年下半年的投资策略会,现场座无虚席,而其喊出“下半年A股将迎来年度级别上涨行情的起点”更是让不少投资者血脉偾张。要知道,在经历了2024年上半年几次大的波折以后,大多数投资者对A股未来的发展并不乐观,而中信证券以自己的行业地位为A股下半年“正名”,其影响显jvzquC41ycv/gjxvoqtf{7hqo1g0497628765:5668=:393jvor
4.截至8月31日,A股上市公司2024年半年报已经落下帷幕。随着半年报的葛卫东近年来“转战”A股市场,由于风格明显,持股市值较多,且历史上有多个成功案例,颇受市场关注!从其历史持股特征来看,葛卫东偏好中长线持股,对科技股情有独钟,且喜欢重仓出击。 根据截至8月31日披露的2024年半年报数据,二季度末,葛卫东家族及旗下公司共现身17家公司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之中(其中4家公司有家族内两人jvzquC41zwkrk~3eqo527@68:76478825;:57B7
5.2024年十大金股,证券公司投顾老师告诉你一,平高电气。走势稳健,只要不放量,天空才是他的尽头。只要在阴线买入,总能让你盈利的好品种。jvzquC41nkibk7hqhqum0lto1cyl1zfa55?56960jvsm
6.市场热点板块与大涨股深度解析(2025年宁德时代(sz300750)市场热点板块与大涨股深度解析(2025年11月13日) 一、核心板块动态追踪 (一)锂电池板块:价格回升+排产提速,上游材料需求共振 近期锂电池产业链呈现显著复苏信号,核心驱动因素集中于产品价格上涨与行业排产提升两大维度。作为锂电池电解液核心溶质的六氟磷酸锂,价格持续走强,较前期低点累计涨幅接近120%,行业盈利空间显著修复;同时,国内主流锂电池厂商排产jvzquC41iwhb0|npc0ipo7hp1Ay>vqwgcf,ckmB678;6(}nf?4643;<
7.中金公司:未来3—6个月重点关注三条主线此外,黄金、铜等全球定价资源品的高景气在下半年有望持续。3)行业预期有望改善、具备较高业绩弹性的领域,如受益于周期修复和技术进步的电子半导体,政策指引下供需格局有望好转的锂电等新能源板块,电力、燃气等公用事业的改革和涨价预期也值得关注。建议关注6大主题:1)出口&出海链;2)新宏观范式下的资源股;3)盈利jvzquC41hktbplj0gcyuoxsg{0ipo8f142852?6353613;>6444ivvq
8.长江研究2024年12月金股推荐新浪财经长江研究2024年12月金股推荐 事件描述 美国大选结果揭晓,或造成外部扰动,但不改变国内政策向好变化带来的牛市行情。特朗普当选或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考虑到A 股和港股估值仍处历史均值附近,货币和财政等政策仍在路上,参考2019 年经验,预计市场或震荡上行,若政策加速落地,开始重新关注顺周期和消费,12 月的政治局会议jvzquC41uvudm7kkpctdg7xkpc4dqv3ep1yuqlp1iq4qjy4xTgvpt}dUjq}0mrsf1ngtvnxv1tvukm49:8:62;676370kwigz0v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