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财富积累也水涨船高,投资理财的需求日益旺盛。一批理财师和资深投资者摇身变为“网红”,凭借其专业知识和经验,为粉丝提供投资建议,赢得了一众追随者。然而,也有一部分人为了追逐流量,或迎合某些资本的需求,不惜编织种种投资谎言,诱导普通民众做出错误的决策,最终导致财富缩水,甚至倾家荡产。以下便是其中最为常见的四大陷阱,务必警惕。
一、切莫迷信专家理财,捂紧你的钱袋子
许多人在股市、期货或外汇等市场屡屡受挫后,往往会听到这样的建议:“普通人不具备专业的投资能力,还是把钱交给专家打理更稳妥。”于是,所谓的“专家理财”便应运而生。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即便是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或公募基金,也难逃亏损的命运。例如,2024年,许多基金的亏损幅度高达20?0%,让那些迷信“专家理财”的基民损失惨重。进入2025年,银行理财产品也出现了亏损现象。这既有宏观经济环境不佳的因素,也反映了“专家”的理财能力可能并不比普通人高明多少。因此,理财并非盲目依赖“专家”,更应擦亮双眼,独立思考。
二、谨防“大户带飞”的诱惑,避免成为“韭菜”
“跟着大户去投资,准没错!” 如今,不少“网红”理财师开设内部投资群,鼓吹跟随“大户”炒股、投资房产的“致富秘诀”。然而,许多人听信谗言后,要么在股市中血本无归,要么被套牢在楼市中无法脱身。
所谓“大户投资方向”和“内幕消息”,很可能只是精心设计的骗局。例如,上海的李阿姨加入了一个“网红”理财师的微信群,群里定期推荐所谓的“大户”看好的潜力股,并散布各种“内幕消息”。李阿姨信以为真,盲目跟风,结果买入的股票往往成为“大户”撤退的垫脚石。实际上,很多炒股微信群会故意推荐股票,引诱散户入场,以便“大户”在高位套现离场。
三、识破“高收益低风险”的伪装,远离理财陷阱
随着银行存款利率不断走低,许多人渴望通过购买理财产品来增加收益。一些理财师便趁机推销各类理财产品,声称其产品“高收益低风险,稳赚不赔”。然而,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世上根本不存在“高收益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更没有稳赚不赔的投资。一旦投资者购买了这些产品,遭受损失后才幡然醒悟,却为时已晚。
四、戳穿“房价永远上涨”的神话,理性看待楼市
“大城市核心地段的房价即便短期内有所调整,但长期趋势永远上涨!” 许多“网红”理财师不断鼓吹这种观点,同时宣称人口流出、产业结构单一的三四线城市房价将持续下跌。然而,近年来,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价也经历了深度调整。
以市中心区域为例,房价从之前的每平方米9万多元跌至6万多元,跌幅超过30%。闵行区的高兴花园房价更是从最高时的每平方米9.6万元跌至4.8万元,跌幅高达50%。许多在高位买入的投资者损失惨重,甚至连首付款都赔了进去。因此,“大城市核心区域房价永远上涨”的论调是站不住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