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查證仍中釣魚App 受害人另孭50萬街數
【編者按】香港文匯報記者早前以「放蛇」方式加入多個偽冒資管公司的網上投資群組,並於10月中推出系列專題《甜蜜殺機》揭穿他們的騙局,監管當局其後採取連串執法行動嚴打投資騙案。然而,記者近日發現,一度偃旗息鼓的騙徒群組近日又再復活,騙徒重新聯絡群組成員,慫恿成員入貨進行詐騙。本報今起推出《網騙還魂》系列報道,透過騙案受害者、記者在騙徒群組的親身經歷,揭露騙徒詐騙手法,以及介紹香港證監會及香港警方正提升設備系統實時監察市場,銳意加強執法力度,保護市民及投資者利益。
香港文匯報於10月中揭發多個偽冒資管公司的網上投資群組騙局,一個群組「老師」誘騙組員下載「釣魚」程式,訛稱往程式入錢便可開通「機構席位」購買內地A股,惟騙徒收錢後消失無蹤(詳見10月17日A8報道)。香港文匯報近日專訪該類投資騙案兩位受害人,其中「A先生」被騙去約160萬元,更欠下50萬元貸款,現時要每月還款2萬元。他目前只能無奈「乾等」警方破案,又面對沉重經濟負擔,飽受極大精神壓力。投資騙案可謂害人不淺。 ◆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業俊
A先生在今年8月中旬,突然收到陌生人發出的WhatsApp短訊,邀請他加入「聚沙成塔」投資群組,聲稱會提供投資教學及市場資訊。一直對投資有興趣的A先生,也擔心會遇上投資騙局,做功課上警方的防詐騙陷阱搜尋器「防騙視伏器」查閱,惟當時未見該群組被列「黑名單」而放下戒心,加上騙徒聘用藝人宣傳,而App又做得「似模似樣」,所以按下連結入群。
群內有「老師」和「助理」每日發布市場資訊,亦有股票分析、推薦潛力股、建議組員買入特定股票。A先生見這些股票最終都上升,因此慢慢信任騙徒,購入由「老師」推薦的股票,最初亦從中獲利。約一星期後,「老師」開設投資講座頻道,每晚8時半開播,講解市況、介紹股票。A先生每日準時收聽,從中汲取股票投資知識,了解市況走勢。
聲稱有「特別渠道」買A股
「老師」後來聲稱因為港股弱勢,建議組員買A股。「老師」聲稱與投資機構合作,爭取到買賣A股的「機構席位」,有「特別渠道」直接連接上交所和深交所買賣股票,比一般正常渠道更快捷;並強調名額有限,催促組員加快決定。「助理」先向組員發送一個聲稱專門買賣A股的手機應用程式「金探通」的下載連結,組員以身份證實名登記,並遵循「老師」指示,將資金存入指定銀行戶口後,才能透過「金探通」開通「機構席位」買賣A股。
「老師」先向A先生推薦購入某些指定A股,並指示買入價位和數量,隨即多次要求A先生往「金探通」存入更多資金,及遵循買賣指示,買賣操作需要截圖證明。A先生每次入錢,騙徒都會提供不同銀行戶口。
起初,A先生的投注額不多,他遵照「老師」指示投資,神奇地買入的A股都有斬獲;雖然「出金」要經管理員審批,但A先生試過幾次都能成功「出金」,遂慢慢放鬆戒心,逐步加大注碼。經過大約一個月後,亦即在10月份左右,A先生想提取大部分資金,惟群組管理員以不同理由拒絕A先生和其他組員「出金」,包括指控組員違法違規、系統維修、「老師」被捕等等。A先生一直與「助理」溝通,希望先取回本金,但對方反指A先生違規操作,不聽從「老師」指示擅自沽出股票,拒絕讓A先生「出金」之餘,更威脅要凍結A先生的「金探通」戶口。
「出金」要先付六七成「罰金」
騙徒之後更變本加厲,要求A先生繳付一筆約佔本金六至七成的「罰金」,聲稱繳款後便可以連本帶利提取全部資金。A先生此刻已意識到當中有詐,拒絕再付款,騙徒最終凍結A先生的戶口,令他無法再登入程式,其後又將他踢出群組,並不再回覆他任何信息。該投資群組之後仍運作一段時間,後來整個群組完全消失,「金探通」程式現時亦已無法運作。
A先生其後報警,根據警方所述,該「金探通」App只是一個釣魚App,他之前存入的資金其實是直接存入騙徒戶口,並早已被轉移他方,根本從未用作任何投資,而程式上顯示的一切資金和股票變化都只是假象。
積蓄一夜清袋 每月還2萬貸款
A先生由加入投資群組至發現被騙,前後經歷兩個多月,總共損失大約160萬元本金,當中50萬元屬銀行借貸,年利率約2至5厘,現時每月要還近2萬元,出糧大部分都先用來還債,估計需要一至兩年才能還清,他慨嘆「投資了大部分積蓄,一夜清袋,影響好大,現時日常開支都『掹掹緊』」,目前只能盼望警方盡快破案,追回本金,坦言面對極大的經濟及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