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焦虑,“AI诊股”的精准收割
[随着科技、数字金融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融合,金融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诈骗分子也运用AI技术“升级”诈骗手段,开展非法金融活动。]AI正成为金融投资中便捷好用的投资工具,但不少诈骗分子也开始利用AI和大数据,打着“AI分析”“智能投顾”的旗号,一边用“风险预警”制造焦虑,一边用“专属诊断”画饼诱惑,让不少投资者在恐慌与期待中掉入陷阱。【案例】A先生在网上四处搜索某只股票的信息,进入某网站浏览时,网页弹窗精准地推送了一条信息:“【AI智能诊股】紧急提示!您关注的XX股票存在主力出逃风险,立即获取免费深度报告!”A先生将信将疑地点了进去,便收到一份科技感十足的“诊断报告”,报告看上去似乎数据详实、图表专业,A先生不由自主地按照指引,添加了“专家助理”的企业微信,添加后又不断按照提示,转账解锁了99元的“大数据AI进阶风险报告”、999元的“VIP专属诊股服务”……诈骗分子往往先通过爬虫等科技手段,抓取投资者在社交平台的持仓分享、搜索浏览记录,识别投资者身份及其正在关注或持有的投资标的,再结合公开的股价数据,针对性推送“暴跌预警、主力出逃、绝对投资机会”等内容吸引投资者。这种“精准戳痛点”的操作,让投资者不假思索寻找“解决方案”,此时,诈骗分子便会拿出看起来专业性很强的“AI诊股报告”“智能投资方案”,“唬”住投资者付费解锁更多报告或课程。而事实上,所谓的“AI诊股”,大多只是AI工具用股价、均线、成交量等公开基础指标,批量生成的数据图表,报告中添加了很多专业术语、柱状图、饼状图,看起来无比专业,实则根本没有真正的“大数据分析”和“内部数据调研”,而一旦按指引付款,钱就会直接被诈骗分子卷走。AI时代如何对抗“精准”诈骗?1、保护自己的“数字足迹”大数据背景下,我们更要注意,要谨慎授权App、小程序、网页等读取自己的身份信息、搜索记录、通讯录等隐私数据,及时清理浏览器保存的敏感信息。在上网发帖、评论时,更要留意不随意透露自己的身份等隐私信息。2、查清资质正规金融机构不会隐藏核心信息,不断诱导投资者付费解锁功能或报告,也不会强调可通过AI诊断精准把握风险、预测市场、独家投资建议。可通过金融机构官方公布的网址或电话核实机构和从业人员信息,通过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期货业协会官网,查询合法机构名录、从业人员信息、产品备案信息等,未经注册登记的信息都不可信。3、不盲目轻信“AI”等高科技光环科技加持不改变投资的本质,没有任何AI能绝对精准预测股价和风险,也没有任何“智能投顾”能让我们“稳赚不赔”。投资中,应不断加强自身投资知识的学习,提升专业素养,了解证券期货基金市场的基本原理、交易规则、风险特征等知识,才能不盲目被高科技光环的噱头吸引,在面对各种恐慌性“风险提示”时,也能有自己的判断,不被轻易诱惑。声音:本资料仅用于投资者教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我们力求本资料信息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及时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资料版权为易方达基金所有,所载文字、数据和图表等未经易方达基金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转载、复制、改编、二次创作等任何形式使用本内容。对于任何侵犯本资料版权的行为,易方达基金将保留依法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来源:易方达投资者教育基地
[随着科技、数字金融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融合,金融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诈骗分子也运用AI技术“升级”诈骗手段,开展非法金融活动。]
AI正成为金融投资中便捷好用的投资工具,但不少诈骗分子也开始利用AI和大数据,打着“AI分析”“智能投顾”的旗号,一边用“风险预警”制造焦虑,一边用“专属诊断”画饼诱惑,让不少投资者在恐慌与期待中掉入陷阱。
A先生将信将疑地点了进去,便收到一份科技感十足的“诊断报告”,报告看上去似乎数据详实、图表专业,A先生不由自主地按照指引,添加了“专家助理”的企业微信,添加后又不断按照提示,转账解锁了99元的“大数据AI进阶风险报告”、999元的“VIP专属诊股服务”……
诈骗分子往往先通过爬虫等科技手段,抓取投资者在社交平台的持仓分享、搜索浏览记录,识别投资者身份及其正在关注或持有的投资标的,再结合公开的股价数据,针对性推送“暴跌预警、主力出逃、绝对投资机会”等内容吸引投资者。
这种“精准戳痛点”的操作,让投资者不假思索寻找“解决方案”,此时,诈骗分子便会拿出看起来专业性很强的“AI诊股报告”“智能投资方案”,“唬”住投资者付费解锁更多报告或课程。
而事实上,所谓的“AI诊股”,大多只是AI工具用股价、均线、成交量等公开基础指标,批量生成的数据图表,报告中添加了很多专业术语、柱状图、饼状图,看起来无比专业,实则根本没有真正的“大数据分析”和“内部数据调研”,而一旦按指引付款,钱就会直接被诈骗分子卷走。
AI时代如何对抗“精准”诈骗?
1、保护自己的“数字足迹”
大数据背景下,我们更要注意,要谨慎授权App、小程序、网页等读取自己的身份信息、搜索记录、通讯录等隐私数据,及时清理浏览器保存的敏感信息。在上网发帖、评论时,更要留意不随意透露自己的身份等隐私信息。
2、查清资质
正规金融机构不会隐藏核心信息,不断诱导投资者付费解锁功能或报告,也不会强调可通过AI诊断精准把握风险、预测市场、独家投资建议。
可通过金融机构官方公布的网址或电话核实机构和从业人员信息,通过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期货业协会官网,查询合法机构名录、从业人员信息、产品备案信息等,未经注册登记的信息都不可信。
3、不盲目轻信“AI”等高科技光环
科技加持不改变投资的本质,没有任何AI能绝对精准预测股价和风险,也没有任何“智能投顾”能让我们“稳赚不赔”。
投资中,应不断加强自身投资知识的学习,提升专业素养,了解证券期货基金市场的基本原理、交易规则、风险特征等知识,才能不盲目被高科技光环的噱头吸引,在面对各种恐慌性“风险提示”时,也能有自己的判断,不被轻易诱惑。
声音:本资料仅用于投资者教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我们力求本资料信息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及时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资料版权为易方达基金所有,所载文字、数据和图表等未经易方达基金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转载、复制、改编、二次创作等任何形式使用本内容。对于任何侵犯本资料版权的行为,易方达基金将保留依法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