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开年至今,证监会及多地证监局通报的非法荐股案件同比上涨 37%,其中 “免费诊股引流”“直播实时带单”“虚假战绩包装” 成为骗局核心标签。不少投资者抱着 “学技巧”“赚快钱” 的心态入局,最终却遭遇本金亏空、账号失联的结局。透过近期三起典型案例,我们能看清骗局的完整收割链条,更能掌握守护财产安全的关键方法。
一、骗局新套路:人工包装下的三大收割步骤
第一步,人工伪造 “股神” 人设,精准钓客。骗子团队会先在短视频平台、股票论坛注册账号,用 PS 制作虚假炒股战绩 —— 比如某账号 “王哥谈股”,每天发布的 “持仓截图” 显示近 3 个月收益率达 198%,配图里还夹杂着 “与券商高管的合影”“股市闭门研讨会入场证”。这些内容并非随机推送,而是由专人筛选近期发布 “炒股亏损”“求大神带” 的用户,主动私信推荐 “免费诊股服务”。更常见的套路是,在群聊里伪装成 “普通股民”,晒出 “跟着老师赚了 5 万” 的转账记录,吸引他人主动询问 “老师联系方式”。
第二步,免费课程 “洗脑”,瓦解戒心。投资者添加好友后,会被拉入 “免费炒股交流群”,群内每天早中晚定时推送 “名师课程”—— 课程内容多是剪辑的正规财经频道片段,搭配人工伪造的 “学员反馈”:比如群里的 “小号” 会发 “多亏老师的课,我上周解套还赚了 3000”“跟着买的两只股都涨了,太牛了”,同时附上手写的炒股笔记、盈利截图。为了增强可信度,骗子还会定期组织 “直播答疑”,主播伪装成 “十年私募操盘手”,用专业术语分析大盘,偶尔推荐一两只短期上涨的股票(多为市场热点股,纯靠运气),让部分投资者产生 “老师真有实力” 的错觉。
第三步,收费陷阱 “收割”,卷款跑路。当群内信任度足够高时,骗子会开始抛出 “付费服务”:一是 “会员制”,声称交 1.8 万 - 5.8 万元会员费,可获取 “独家内幕消息”“精准建仓点位”;二是 “分成制”,要求投资者盈利后按 30%-50% 分成,亏损则 “下次免费带单”;三是 “虚假平台”,诱导投资者下载非正规炒股 APP,声称 “杠杆更高、手续费更低”,实则平台后台可操控涨跌。上海投资者陈先生就曾中招:交了 2.8 万元会员费后,按 “老师” 推荐买入某只股票,短短 5 天亏损超 10 万元,再联系时发现账号已被拉黑,交流群也被解散。
二、血泪案例:三种典型骗局的真实代价
案例 1:“免费诊股” 变 “强制缴费”
武汉的刘女士今年 3 月在某股票论坛看到 “免费诊股” 广告,输入股票代码后,对方称 “该股有重大利空,需支付 980 元获取‘避险方案’”。刘女士拒绝后,对方开始频繁电话骚扰,甚至发送 “不缴费会被机构列为‘高风险投资者’,影响征信” 的恐吓信息。虽未直接被骗,但刘女士的个人信息已被泄露,后续收到数十条虚假贷款、理财广告,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案例 2:直播带单 “爆仓”,本金归零
深圳的张先生 4 月在某直播平台关注了 “李老师讲股”,主播每天直播分析行情,还免费推荐 “潜力股”。半个月后,主播声称 “要带粉丝做‘波段操作’,赚快钱”,诱导粉丝下载某 “专属交易平台”。张先生投入 15 万元后,平台显示首笔交易盈利 2 万元,但无法提现 —— 客服称 “需再入 20 万元激活提现功能”。张先生察觉不对时,平台已无法登录,主播账号也被注销,15 万元本金血本无归。
案例 3:“分成合作” 藏猫腻,亏损自担
杭州的赵女士 5 月加入 “分成炒股群”,约定 “盈利分 40%,亏损老师承担”。起初跟着操作的两只股票小赚,赵女士按约定分成 8000 元。随后 “老师” 推荐一只 “内幕股”,让赵女士满仓买入,结果该股连续 3 天跌停,亏损超 8 万元。赵女士要求 “老师” 承担亏损时,却被踢出群聊,对方还反咬 “是你自己操作失误,与我无关”。
三、反诈指南:四步远离荐股骗局
第一步:核实资质,拒绝 “无牌” 荐股
根据《证券法》规定,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必须取得证监会颁发的 “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投资者可通过证监会官网、中国证券业协会平台,查询对方是否具备合法资质 —— 凡是声称 “有内幕消息”“百分百盈利”,却无法提供资质证明的,一律视为骗局。
第二步:警惕 “免费”,不贪 “天上掉馅饼”
骗局的核心诱饵往往是 “免费诊股”“免费课程”“免费带单”。要记住:正规证券机构不会以 “免费” 为噱头诱导投资,更不会承诺 “稳赚不赔”。遇到此类宣传,直接拉黑删除,切勿抱有侥幸心理。
第三步:保护信息,不进 “陌生群聊”
不要在非正规平台泄露手机号、股票账户信息,更不要随意加入陌生人推荐的 “炒股群”—— 这类群聊中,90% 以上的 “股民” 都是骗子的 “小号”,目的是营造 “盈利氛围”,诱导你付费。若已加入,发现群内频繁晒盈利、催付费,应立即退出并举报。
第四步:及时报警,留存证据
一旦发现被骗,需第一时间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虚假平台截图等证据,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同时向证监会 12386 热线、地方证监局投诉。若涉及虚假交易平台,还可向网信部门举报平台违规信息,最大程度降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