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高慧超实习生江仕志李彦茜佛山报道
广东机器人“七剑客”领涨的背后,是产业端、资本端、政策端三方协同发力的结果。
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前沿阵地,广东三大“引擎”齐发力,推动机器人技术不断突破、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概念到应用,广东机器人企业以创新为引擎,加速技术成果转化,频频推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引发资本市场追捧。
“投资热”下的技术飞跃
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是“七剑客”股价飙涨最重要动力。
不仅产品出色,在实际应用上,广东机器人也“快人一步”,它们已纷纷开始进场“打工”。
降本提质“上岗快”的背后,是“自研自产”已经成为广东机器人企业的基本操作。
“量产”元年孕育广东机遇
在经历了早期的资本追捧之后,未来机器人走势将如何发展?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龙头企业的机器人产品逐步落地,资本市场对机器人板块的投资逻辑将从押注概念向挖掘真实业绩转变,产业链上下游的投资机会将更加明朗。
银河基金基金经理高鹏认为,机器人产业正逐渐转向真正的业绩落地期。机器人板块或将逐步向产业真实需求驱动转变。目前行业正处于“去伪存真”的关键节点,未来几个月尤为重要。
这对广东机器人产业发展更为有利。广东省工信厅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超24万台(套),同比增长31.2%,连续五年稳居全国第一,占全国市场总量的44%。这其中孕育了大量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拓斯达更是实现了“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工业机器人本体+下游自动化系统集成应用”产品全线覆盖,布局了包括四轴机器人(SCARA)、六轴机器人等本体,以及控制器、伺服驱动、视觉系统等核心底层技术,公司自主研发的运动控制器还已批量应用于机器人。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探索期。在此期间,通过场景迭代来优化技术方案至关重要。”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说,人形机器人前期应用落地需要大量试验和训练,能力提升依赖于场景数据的积累。这一点上,作为全国第一工业大省,广东是有优势的。广东场景的开放性使得数据获取更加便捷,这将加速技术的迭代和优化。
越疆机器人就已计划将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Atom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并表示已与国内车厂、电子制造企业及商用服务场景(如咖啡奶茶店)开展合作,预计于今年年中开始试产和批量生产。
不过,卢瀚宸也坦言,目前人形机器人技术能力还达不到批量化商业应用的预期。“大脑”控制和“小脑”运控等许多关键技术仍在不断探索和改进中,应用和路径探索百花齐放,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成熟的技术方案。因此,目前产业发展特别需要耐心资本长期投入以及更多尖端人才加入。
尽管大规模量产仍需时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机器人作为一条潜力无限的黄金赛道,必定会受到众多投资机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