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重组是资本市场上历久弥新的题材,“只要你敢想,股价就敢涨”。在今年一季度的十大牛股中,具有重组题材的个股就有7只,其中,牛股联络互动今年一季度累计涨幅为284.76%,最新收盘价为141.90元。从3月19日起,“新世纪”简称变更为“联络互动”。从此,移动互联网平台概念产生,该股也成为A股稀缺的移动互联网平台标的。公开资料显示,公司2014年进行的重大资产重组实施完成后,公司的基本情况和业务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已由计算机系统集成和软件外包服务业务为主的传统IT企业转变为占据海量入口的移动互联网平台级企业。
其三,不少公司抛出了惊人的高送转方案,成为股价上涨的催化剂。在一季度的十大牛股中,高送转概念股占了4只,尤其是二三四五一季度表现抢眼,该股期间累计涨幅达到270.67%,最新收盘价为63.30元。2014年年报显示,公司2014年实现净利润1.18亿元,同比增长301.7%,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5股派现1元(含税),该方案实施日期为3月17日,实施当日该股以涨停报收,此后连续5个交易日上涨,期间4日涨停,7个交易日累计涨幅为67.44%。不仅如此,该股2月份加入互联网金融领域,公司拟以不低于41.69元/股的价格,定增不超过1.15亿股,募资总额不超过48亿元,用于互联网金融平台项目、互联网金融超市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2014年年报披露,预计2015年一季度净利润为5937.21万元至6530.93万元(去年同期为1187.44万元),同比增长400%至450%。
行业不好,股票未必不好,这句话在今年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过去两三年里,上证指数持续低迷,传统行业在产能过剩、需求不旺、毛利下滑等因素的压制下,投资者们似乎都不对这些行业寄予过高期望。那个时候,投资者一提到传统行业,多会说:“大势已去,最多有个反弹,没什么大的期待了。”
但是去年至今,众多传统行业不仅涨了,而且涨了不少。有意思的是,即便是那些基本面并没有明显改善的行业,也在大幅上涨。比如煤炭价格一直低迷,但是很多煤炭股的股价却已经翻倍。
直到去年下半年,这些传统行业的股票开始大幅上涨。
对于着眼行业趋势的人来说,这种上涨似乎有些“没意思”。但实际上,股票走势与行业景气度本身就不是完全贴合的。再好的行业,股价不可能无限高,而再差的行业,股价不可能无限低。
如果理解了这一点,或许能够更好地理解去年以来市场的变化。
在一些传统行业的股票里,很多股票价格已经低于2008年底金融危机的价位,甚至一些股票远远低于当时的位置。在这样的背景下,去年底市场流动性开始好转,而对于传统行业的悲观情绪稍有好转,也许行业景气度变化并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光就估值修复这一点,很多股票就可以大幅恢复。
如果行业景气度不好的情况已经被市场所有人知道,那么这种悲观情况便不再可怕,至少对于股市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股价已经反映悲观预期,即使出来一些悲观的数据、政策,股价也不会再下跌。对于这些公司来说,市场似乎只剩下利好。
一种就是看行业长期趋势,而不允许中短期股价的反向波动。他们往往看好一个行业,就觉得这个行业的股票不能跌停,如果看淡一个行业就觉得一个行业的股票不能涨停。
另外一种倾向就是,拿短期的股价波动去思考公司、行业的基本面。似乎股价涨停了,基本面就一定有变化,股价跌停了,就一定有利空。(第一财经日报)
一天净值涨幅超过4%,两月净值涨幅超过30%……这一系列数据在如今的基金中并不罕见。
牛市中,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牛市中,任何想不到的收益率都可能出现。
不过,看看今年以来大涨的个股背后的股东名单,你会突然发现,原来基金当年曾经喜好的“抱团取暖”战略,再次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中邮系持有近4成流通股
8大基金集中超配
国泰系“18罗汉”扎推
要发现成长性的奥秘,我们可以找到已经成为成长性突出的品种,然后通过对它们的研究总结规律找出奥秘。能够一路走牛的成长性个股在市场中绝对属于凤毛麟角。在这里为大家总结一些成长性个股走牛的奥秘。
净资产收益率高增长的持续性很关键
很多人对成长性强的理解仅仅是净资产收益率高就行,但却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持续性。不能持续地高增长,就等于是极不稳定的发展,最终的结果往往都是不尽如人意,一时增长一时亏损,试问发展从何谈起?这就好像投资一样,有时候超越市场的收益并不能说明什么,但如果长久持续超越市场的收益,复利累积下来,就是奇迹,就是“巴菲特”了。成长性在净资产收益率这里也是如此,净资产收益率持续较高地增长,最终的必然是凤毛麟角的大牛股。
流通股扩张速度年平均介于1~2倍之间是比较理想的速度
只有高速增长、高速发展的企业,才有股本高速扩张的资本。涨幅大小跟扩张速度没有本质的联系。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股本扩张速度越快并不意味着累积涨幅会越大,股本扩张速度年平均不低于1倍却是成长性突出的关键所在。再深入点,股本年平均增长速度介于1~2倍之间是最适合的一种增长速度,毕竟年平均过快的股本扩张速度难免会影响股价上的表现张力。由于对比标的有限,上面的总结难免以偏概全,但不能否认其对比带来的价值启迪性。虽然不一定所有高成长性的品种都必须符合上面的标准,但符合上面标准的企业,成为成长性大牛股的概率极其大!作为合格的操盘手,类似这样的总结是必须要多做的,有时候这就是赢他人一步的关键所在。
持续高成长带来良性循环,一切将不是梦
持续高成长性的企业,是在资本市场最容易走出独立行情的品种,而这样的企业也往往属于行业的龙头,唯一卖点也往往是支撑其独立行情能否一直延续的关键之一。
我们可以发现,持续高成长性的企业,其“本身的价值”可以说是逐年动态良性增长,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才使得其“交易的价值”有时候可以天马行空地展开。“交易的价值”能否天马行空,很大程度就是看其“本身的价值”是否到了一个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阶段。资本市场是个很好的放大效应场所,当你持续增长20%几年之后,就有人已经想到你可能持续增长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可以说,此时“本身的价值”增长已经从量变达到促使人们产生质变想象的阶段。试想一下,第一年增长20%以上可以不激动,第二年再增长20%以上也还可以不激动,第三年再增长20%以上的还能不激动吗?至少持续几年这样高增长后,巨大改变势必就会带来极大的未来想象空间。有的品种在初期阶段的表现其实并不算突出,在中后期发力,为什么呢?其实就是持续成长性带来的爆发力。持续成长1年、2年可能难以让人疯狂,但如果3年以上的话,那么,一旦在大行情的稍微配合下,想不疯狂都难。资本市场的一个特点就是透支未来。如果市场认同该企业十几年或几十年后的情景,那么,此时,必然会产生疯狂“交易的价值”。“本身的价值”未必能达到当下的状态,但市场的想象,可以让其“交易的价值”达到未来有可能实现的“本身的价值”。有梦就有一切,高成长性的企业就是让人产生对未来坚定的梦,有了梦,独立行情还不简单吗?而当梦实现的时候,变得更独立更具成长性难道不可能吗?只要企业保持坚定的信念好好经营下去,那么,持续高成长性的企业带来的绝对是有无限想象的良性循环。云南白药的奇迹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
谈了成长性个股的特征后,我们接下来再看看成长性大牛股调整的规律,无疑观察一些个股的调整规律其实也可以为我们去发现一些成长性大牛股提供思路。
成长性大牛股的奥秘让我们知道了一些成长性大牛股的特征,一旦我们发现成长性大牛股后,也该清楚,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成长性大牛股要想永远持续下去不是不可能,但那确实是非常艰难的;同时,我们也更应清楚,成长性大牛股再怎么“牛”,也不可能不面对阶段性调整,而这阶段性的调整极限达到什么状况,对于这些我们是否也要作个研究与了解呢?
不管是什么品种,阶段性调整都是难以避免的,只是,透过这阶段性调整的规律,或许可以给我们更多把握成长性大牛股过程中的细节的机会,同时实战总结,关于成长性大牛股的调整规律总结如下:
阶段性调整极限不超过50%
这里所谓的阶段性调整幅度,是指进入大的上升通道过程中的调整,不包括初期上市后的反复震荡过程。我们研究的是成长性大牛股在进入大的上升通道过程中调整的极限。一般情况下,成长性大牛股的最大调整极限就是不超过50%。而其阶段性达到超过80%以上的跌幅概率很小,除非是超级大股灾,概率其实很低,因此,这个前提可以忽略。
调整的方式多以急跌的形式展开
成长性大牛股阶段性调整的方式多以急跌的形态展开的规律。道理其实也不难理解,在大的上升通道中,对于成长性大牛股而言,只有阶段性市场环境严重不配合,不稳定的心态从量变达质变,才有可能出现重心急速下移的动作,否则更多的都是稳定,这也非常吻合大的上涨过程中的特点:急跌慢涨。所以,调整的方式多以急跌的形态展开是成长性大牛股调整的第二特点。
调整过后的新高多以慢涨的形态展开
成长性大牛股出现急速调整后,要想很快恢复元气并不现实。此时,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作为疗养剂,新高是没问题的,只是需要点时间而已。具体操盘而言,此时是更需要耐心的时候,想在急跌过后马上收复全部失地,在成长性大牛股中这样的状况不是不可能,只是相对概率要小得多而已。道理其实也不复杂,试想一下,刚刚经历一波急速的杀跌,就好像一个人刚摔了一跤一样,要很快爬起来,可以,但很辛苦,慢慢爬起来,才最符合常理。所以,调整过后的新高多以慢涨的形态展开是成长性大牛股调整的第三个特点。总之,上面三个规律也是三个特点,我们心中有了这些概念后,以后面对类似的问题,至少会多一些经验、多一些智慧、多一些感觉。这在具体操盘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形成系统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