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早期的音乐先驱们大多都有留学背景,而且在出国学习时,音乐也不是其主修专业。但是,出于对音乐的爱好和对祖国教育事业的责任,他们后来纷纷投身于“学堂乐歌”创作和传播之中,为中国普通音乐教育的创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李叔同
沈心工
曾志忞
柯政和
柯政和(1889-1979),字安士,原名柯丁丑,中国台湾嘉义人,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对音乐教育及音乐理论领域贡献良多。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因为曾支持日军与汪伪政权而遭公诉。后因为台籍身分遭到释放。仍从事于音乐教育工作。他的主要作品有《拜尔钢琴教科书》、《哈农练习曲》、《柯政和编钢琴独奏曲》、《口琴如何吹奏》、《初小模范音乐教科书》、《高小模范音乐教科书》、《音乐通论》、《女声合唱一百曲集》、《提琴音阶练习书》、《初等风琴教科书》、《世界名歌一百曲集》等著作,都对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音乐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男儿第一志气高》简谱
这是中国的第一首学堂乐歌,诞生于1903年的上海。100年前,在新式学堂里,已经开始接触到现代文明,新式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头脑。1904年全国的新式学堂已经有四千两百多所,学生约二十六万人。
《送别》简谱
《送别》是李叔同作词的一首清凉歌,也是李叔同学堂乐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作曲者原本是美国通俗歌曲作者自约翰·P·奥德威,歌曲的名字叫《梦见家和母亲》。由于此曲十分优美,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便依其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送别》是李叔同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创作的,此时他已开始接触佛教,并对佛学有很深的研究。从《送别》词中,我们或许可以感受到李叔同对当时社会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对人生悲欢离合的认知,加上学佛的历程,作者已悟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之道理,使听者也悲切地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送别》后来被我国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作为主题歌和插曲。该曲诉说一种离别之情,唱起来如怨如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