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2021MEC教育互生大会在中国郑州盛大启幕,本届大会以“教育互生 力量之源”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余名教育人齐聚一堂,直击热点议题,碰撞思想火花,从不同角度找到教育人的力量之源,深度创新协作,共赢教育未来!以下为大家带来2021MEC教育互生大会开幕第一天大咖贾云海演讲内容精华总结:
贾云海提出因为在任何一个基于新知识传递的场所当中,都需要意志力,因为意志力是学习新东西的开始。我们孩子在小的时候,家长更注重他的习惯,改变孩子的习惯或者培养孩子的习惯是早期老师和家长的任务。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的价值观很重要、获取的知识也很重要,竞争力也很重要,孩子的品质也很重要。孩子在教育成长的过程当中,重要的东西太多了,于是整个教育在人类竞争当中所处的地位也非常地高,因为它是人类发展进程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贾云海提到在今年6月中央出台了一个文件,非常冲击到我们整个教育行业的政策。这个文件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它高度足够高,且常委也参加了。第二特点就是这个文件覆盖的面极其广,涉及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贾云海表示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更多的是跟公办学校打交道,中央这个文件出台了以后,公办学校的老师和校长反响比我们更强烈,强烈的原因在哪呢?
原来司空见惯的事情不让做,比如说为了给一年级的孩子减负,不让老师布置作业了,中高年级的孩子对所留的作业给出了时间限制还有难度的限制,波及的范围还有很多。在交流中,更多的校长会问到接下来学校怎么管,老师怎么教?因为要求课堂也要做深刻的社会性的深远的变革。接下来教育部会有一系列的一些措施将会出台。贾云海指出近三十年基本只要涉及到国家的生改委发布文件,基本上对整个教育行业都会带来战略性的方向,以及对这个行业的结构会发生颠覆性影响。
比如说最近这两个月大家对“新疆棉花”这个话题应该很熟悉,也就是很多西方国家在对攻击中国人权的时候,说新疆的棉花是侵犯了这些采棉农民工的人权,所以这些棉花我们不能用,中国的人权有问题。贾云海说自己是农民出身,小学、初中也在帮助父母做农业的劳动,在这个季节,放学回家后,也需要去帮家里收麦子、插秧。按照侵犯人权的定义,父母好像也侵犯了自己的人权,这个逻辑也是通的,因为父母违背了我的劳动意愿。但是反过来,如果我们不去做农活这件事,我们如何生存呢?整个中国过往的几十年当中,我们才十几年的时间去解决这样的生存问题。
互联网上对这个“内卷”这两个字有一个精准的定义,它的定义是我们在一定的范围当中,我们投入大量的努力,结果跟我们的收获不一致。比如说我们过往八亿农民在土地上耕种,我们可以日出而作,日落才回家。我们不停地翻地,不停地施肥,不停地除草。但是我们这个国家,我们八亿农民连自己都养不活,更不要说养活整个中国。也就是说我们再怎么在这片土地上去投入精力,我们也无法养活自己,我们整个农业已经陷入“内卷”。
面对西方国家攻击中国人权的时候,中国在反击西方的时候,新华社发了一张图片,并且在图片背后还拍了一个视频,然后接着西方国家最近就再也不说话了。中国近二十七年,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三农问题,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农业问题。现如今,我们可以改变种子,我们可以改变土壤,我们可以改变农业的机械,我们不拿镰刀了。这个季节大家再也不会去想象下了雨,农作物怎么办?因为以前一年的收获可能一场雨就让我们颗粒无收了。我们农业经过二十七年的时间,中央每年出一号文件把农业这个行业带出了内卷,也就是说农业已经产业化、农业已经现代化,农业的生产已经工业化、科技化,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农业问题。
在五年之前,如果我们谈工业的话,我们离不开一个台湾企业叫富士康。我们大陆上有很多很多的民工都以进这个企业为荣,因为这是一个高科技、高效率的企业。但是这几年好像大家不怎么提这个话题了。贾云海表示自己曾去参观过很多工厂,基本都是长长的流水线模式。但当我们大家现如今再去参观这些工厂就看到工厂里再也不是那么多的工人在进行流水线工作了,现在最长的流水线是三百八十米长,只有两个工人,一个在入口把控原材料,一个是出口做产品检测。有的人会说,在这个时候,由于这个国家人力资源的红利没有了,所以这个国家的工业的竞争力会下降的。其实不是的,而是我们的工业也走出了内卷状态。
回头再看我们所做的教育领域是不是正在处于这种“内卷化”的状态呢?我们是否考虑过我们所授课的对象,也就是孩子们他们整天在干嘛?他们是不是整天都在做题呢?如果一张试卷做下来以后,这张试卷有二十道题,孩子考了九十分,然后两道题没有做出来,你是不是发现他的十八道题他在重复呢?孩子学习反复重复做题,跟我们拿着镰刀在土地里一镰刀一镰刀去收割没有什么区别。农民每天都在土地上去付出自己的劳动依然养活不了家,这件事情对他来说就没有意义。唯有把这个行业从内卷当中打破,农民才能够解放出来。棉花是这样,工厂是这样,我们的教育还处于这个阶段就很落后。
贾云海提到之前有网友晒出高三的孩子们把自己一年做的试卷累积起来跟自己身高差不多,自己大概统计一下,如果孩子们身高差不多的这些试卷里面的题大概是三十八万道,也就是说孩子们在一年当中要做三万八千道的题。从小学四年级一直到高三,孩子们所有学科加起来的知识点不足九千个。把这三十八万道题平均进去,我们会发现孩子们一直在重复学习。同样一个逻辑,我们如何打破教育这个里面的“内卷”?是我们所有人都该去想的问题。当然了,像农业一样,我们可以做土地,可以做育种,我们可以做农药,我们可以做收割机,可以做播种机。教育领域有很多方法值得大家去探讨,比如说我们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然后内容的处理方式,还有工具如何做?
演讲中,贾云海用自己的实践经历针对教育跟大家做探讨。贾云海提到自己原来是公办学校的老师,1994年参加工作,2008年入职新东方做师训,后来阴差阳错开始做系统。2009年到2013年做内部的系统,2013年开始做独立的平台到今天依然再做,初衷也是想要在教育行业为孩子们多做一点对于学习有益的事情,去解决行业的痛点。经过实践的沉淀,目前OK智慧教育积累了两千余所公办学校学生的学习数据,对于产品的研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OK智慧教育团队集中想去帮助孩子们脱离题海战术式的学习模式,通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数据,针对孩子不会的知识点去因材施教。
今天,数据技术和智能化工具在学习中的应用,让孩子能更高效、便捷地学习适合自己的内容。基于孩子整个学习流程收集的学习数据,孩子的个人学情被具象化地显示出来。这样,孩子就能找到自己难以突破的薄弱环节。在不同的知识点上,根据孩子的掌握程度,智能化的学习工具会推送相应的学习内容。甚至通过成组的学习数据,老师能判断孩子出错的原因,如果是思维上没转过弯,通过学法点拨,帮孩子搭起解决问题的一套思维路径。这时候,明确了孩子的学习目标、内容、方式方法,这也是智慧学习下我们常说的,让孩子找到拐点、进入学习区、掌握学法并刻意练习,最后熟练掌握。所以,有效的数据、先进的工具是夯实底线的支撑。那么,家长们就要学会借助科技工具,来帮助孩子更好地落实这条底线。
在“Al+教育”实践中,贾云海2017年OK创新性提出“变革·学习者主权”全新的学习理念,商务印刷出版《变革·学习者主权》一书。2020年,在“变革·学习者主权”学习理念的使命下,在“AI学习工具”的深度应用基础上,OK系统性地提出智能时代的全新智慧学习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对此重点关注并出版《智慧学习》一书;CCTV中学生频道以此为基础全力打造《智慧学习方程式》栏目,普及OK所提出的全新智慧学习模式。
贾云海指出,全新的学习模式的目的是让我们能够对学习有一个全新的认知,知道接下来具体该去怎么执行。当孩子们拿到我们的产品,来到我们的教育场所,只需要把他在公办学校的作业和试卷,在扫描仪上拍一下、扫一下。这个时候,我们平台上的智能识别系统马上就把获取到的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数据化,快速找到孩子的学习问题,精准定位问题背后的薄弱知识点,匹配适合孩子的学习内容。通过智能终端指出来的内容全部是数字化的反馈模式,孩子基于智能终端所练习过的题目系统都会自动去审批,这个时候对于孩子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老师就不需要再去花费大量时间让孩子做练习了,针对未掌握的知识点,老师也能清楚了解到孩子的学习盲区,针对性去引导孩子学习,实现个性化教学。在这个时候,我们把老师教书这个角色变成一个导师的角色,老师也需要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因为让孩子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当中,就是一个孩子成长的最好时机。
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坎就是迈不过去,就是不会。这个时候我们的OK名师也会在线去针对性点拨,帮助孩子顺利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所在的这个场景当中,这个老师的职责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孩子们是未成年的,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需要随时从游戏状态、社交状态尽快转移到专注学习的状态。在这个过程当中,OK规划师的职责就是基于孩子的学习数据全程监督陪伴孩子学习,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我们用这样一个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替孩子们的学习做减法。
贾云海认为技术并没有使教育发生结构性的改变,但学习模式发生了结构性变革。最后贾云海倡导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学大纲, 而是针对每个孩子量身定制。紧跟时代步伐,借助智能化的工具了解孩子的学习数据,了解自己的孩子哪里该补,哪里不需补,大数据分析诊断学情后,老师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学生的未知点,在课堂中也可以因材施教。 而人工智能小助手会像道路上的指示牌一样给同学们发出指示信号,引导他们高效学习,匹配不同的课堂学习提升方案,学习效果将事半功倍。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