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行业而言,2024年的投行业务收入普遍出现下滑,即便是头部券商也难以抵抗市场的“低谷”。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A股股权融资发行规模及重大资产重组交易规模同比大幅下降。具体来看,2024年,A股股权融资发行规模人民币3216.52亿元,同比下降71.65%;其中IPO发行规模人民币673.53亿元,同比下降81.11%;再融资(现金类及资产类)发行规模人民币2543.00亿元,同比下降67.31%。
面对市场低谷,目前公布投行业务收入的22家券商中,有17家券商出现了收入下滑的情况,占比达到了77.27%。从收入总额来看,22家券商在2024年合计实现投行业务收入210.25亿元,同比下滑29.47%。
31家券商成为主承销商
2024年财报还在陆续披露中,目前仅有22家券商公布了投行业务收入。事实上,据Wind数据显示,2024年A股一共有100家企业首发上市,共有31家券商成为了上述100家企业的主承销商(包括联合主承销商)。
聚焦2025年股权承销榜
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先发力
4月3日,证监会召开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民营科技企业座谈会,提出“进一步完善科技企业发现培育、识别筛选和IPO支持机制,增强对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的包容度,完善信息披露相关制度规则”。
监管层面的表态,对于券商进一步发挥“看门人”作用,引领科创企业上市提出了方向性要求。聚焦2025年券商股权承销,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则率先发力。
据Wind数据显示,在股权承销总榜方面,中信证券目前“断层领先”。截至目前,中信证券股权承销的金额达到了214.20亿元,项目数则达到了10家。
如果仅从股权承销金额来对比,中信证券一家的214.20亿元几乎相当于排名第二至排名第五的四家券商的总额,领先优势明显。
如果聚焦到IPO来看,国泰海通则位列第一。数据显示,国泰海通在2025年已经参与了6家企业的股权承销,合计金额达到了25.49亿元。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分别在股权承销总榜、股权承销IPO榜中位列第一,率先发力。
对于2025年的后续,证监会在完善IPO支持机制、加大科创企业扶持的同时强调依法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加大对企业上市前重点问题审核力度,加强中介机构监管,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
对于券商而言,既要能够帮助科创企业实现IPO,又不能“带病上市”,如何高质量地完成“看门人”职责将是各大券商2025年投行业务的重要议题。
(原标题:17家券商投行收入下滑,华林证券骤降超八成,中信建投腰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