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就2022年上市的424家企业为样本,分析北交所、创业板、科创板及主板的上市时长。点击小程序查看
据大象君统计,2022年,A股首发上市公司数量总共有424家。其中,北交所IPO上市企业共83家,创业板148家,科创板123家,主板70家。
前提:各板块制度申报环节
注册制IPO审核流程:受理→审核问询→上市委审议→报送证监会→证监会注册→发行上市
核准制IPO审核流程:受理→反馈会→初审会→发审会→封卷→核准发行
(注:由于核准制和注册制的审核流程不一致,为便于统计和直观,统一将IPO审核过程分为:受理到上会,过会到批文,批文到上市三个阶段。)
接下来看一下各版块排队时长分布情况:
1、北交所
北交所上市企业的IPO平均排队时长为198天。上市企业平均在北交所的IPO排队过程中:
受理到上会用时136天;
过会到提交注册用时18天;
提交注册到同意注册用时10天;
同意注册到上市用时34天;
其中,上市最快的企业为“中科美菱”,从受理到上市用时111天。
中科美菱主营业务以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核心,布局生命科学、智慧冷链、家庭健康三大业务板块。目前,公司产品涵盖-196℃至8℃全温区,已广泛应用于医疗系统、血液系统、疾控系统、卫生系统、高校科研机构、生物医药企业,以及基因工程、生命科学等领域。
2019年-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23亿元、3.72亿元及4.6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394.05万元、4259.17万元、6749.35万元。
2、创业板
创业板上市企业的IPO平均排队时长为536天。上市企业平均在创业板的IPO排队过程中:
受理到上会用时303天;
过会到提交注册用时59天;
提交注册到同意注册用时122天;
同意注册到上市用时52天。
在2019年、2020年及2021年营收分别为13.23亿元、22.10亿元、40.81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为2.28亿元、3.04亿元、6.99亿元。
公司主要从事镁合金、铝合金精密压铸产品及配套压铸模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现有主要压铸产品包括汽车车灯散热支架、汽车座椅扶手结构件、汽车显示器支架、汽车变速器壳体、汽车扬声器壳体、汽车脚踏板骨架等汽车类压铸件以及电动自行车功能件及结构件、园林机械零配件等非汽车类压铸件。
3、科创板
科创板上市企业的IPO平均排队时长为350天。上市企业平均在科创板的IPO排队过程中:
受理到上会用时177天;
过会到提交注册用时22天;
提交注册到同意注册用时103天;
同意注册到上市用时48天。
2019年-2021年度营业收入分别达到38456.34万元、48949.73万元、66496.32万元;分别实现净利润2156.5万元、7565.8万元、1.03亿元。
2019年-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7010.54万元、27857.76万元、30830.33万元,分别实现净利润2575.25万元、7276.04万元、8116.17万元。
4、主板
沪深主板上市企业的IPO平均排队时长为447天。上市企业平均在沪深主板的IPO排队过程中:
受理到上会用时342天;
过会到批文用时74天;
批文到上市用时31天。
2020年-2021年度营业收入分别达到768070百万元、848258百万元;分别实现净利润107837百万元、115937百万元。
2019年-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7617739千元、7303663千元、7836085千元,分别实现净利润1494275千元、1532668千元、1602841千元。
各板块综合对比分析
那么以板块为基准对比,北交所、创业板、科创板和主板之间差距大吗?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各板块IPO排队时长对比:
在各板块的IPO排队时长看,速度最快的为北交所,平均IPO排队的时间为198天;
最慢的为创业板,排队时间达536天,比北交所慢两倍时间以上,也比沪深主板慢,主要是因为创业板的上市条件比主板市场更灵活、门槛更低,且创业板上市能带来较高的市盈率,排队企业数量最多,拉长了受理到上会,过会到批文的时长。
各板块在不同环节的排队时长分布情况看:
而这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反馈时间,申报到预披露更新阶段是预审员审核的主要时期,反馈时间受证监会审核政策影响较大;另一方面是反馈难易程度,不同企业规范程度不同,因此反馈次数和反馈问题的解决时长存在较大差异,不少企业在审核期间出现问题导致上市延误,包括并不止商标技术存在纠纷诉讼、性质较严重的违法行为、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同行业企业相比存在异常等,这些问题未必会对企业造成实质性障碍,但容易拖慢上市进度。
总结
2022年IPO上市企业排队情况如下:分板块看,从受理到上市最快速的为北交所,其次是科创板,然后是主板,最慢为创业板。
影响排队IPO的时长主要因素一是排队企业数量,二是证监会审核政策,三是IPO企业本身的规范程度。
基于此,我们能明确在企业申报IPO申报过程中,对于效率的把握,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掌握了极大的主动权和能动作用的。
对此我们有两点建议为企业IPO申报增速调效。
首先是选择合适的申报时间。何时申报既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和规范程度,也需考虑证监会的政策情况,因此关于政策时机的选择上,企业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充分、准确的读懂政策,果断入场。
其次是规范企业经营,提升企业自身质量。IPO在审期间,拟上市公司一方面要规范经营,低调行事,尽量避免发生重大违法、诉讼纠纷、安全事故、媒体不利报道等事件;另一方面要规范相关内部控制,保持企业经营活动稳定有序,内外一致的保持着稳定、持续、良好经营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