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市场出现风云突变,主要指数均大幅下跌:创业板指数跌幅达4.55%,科创50指数跌幅达5.61%。这两个指数的跌幅,分别创下2025年以来单日跌幅的第二高和第三高记录。
面对这样的市场表现——尤其伴随主力资金大幅净流出,不少投资者充满担忧:牛市是不是要结束了?
先把结论放在前面:牛市大概率并未结束,但需密切关注一个关键变量。我们先看10月10日市场的几个核心指标:首先是成交量,沪市与深市成交量合计超25000亿元。尽管较前一日减少约1400亿元,但这一成交量放在A股历史维度看,仍处于较高水平。
其中,创业板指数的跌幅仅次于4月7日(清明假期后首个交易日)——当日因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市场出现大幅下跌,因此其跌幅位列2025年初以来第二高;科创50指数的跌幅则排在第三,除4月7日外,9月4日左右也曾出现过约6%的单日跌幅。综上,创业板指数与科创50指数的10月10日跌幅,均进入2025年单日跌幅前三。
在此之前,8月27日和9月2日曾出现过更高规模的净流出——其中9月2日是A股历史主力资金净流出最高的一天,据东方财富数据,当日净流出达1700多亿元;8月27日的净流出也达1500多亿元。
面对主力资金大幅净流出与指数普跌,很多投资者对后市感到悲观,但在我看来,不必过度放大单日市场波动:市场处于高位时,往往容易“草木皆兵”;而上涨时又会格外亢奋——就像10月9日,市场普涨、上证指数再创新高,10月10日却风云突变、大幅下跌。
事实上,10月9日与10月10日的市场表现,并不意味着牛市或熊市的“方向性选择”,仅说明当前市场位置下,情绪格外敏感。
为什么说牛市大概率没有结束?
可从两方面分析:第一,上证指数全天跌幅仅0.94%,整体跌幅相对收敛——毕竟10月9日上证指数涨幅超1%;即便10月10日失守3900点,最终仍收于3897点,在近十年收盘点位中,这一水平仍处于“几乎第二高”的位置,整体仍处高位。
当然,需警惕短线风险:若下周主力资金再次出现超1300亿元的大幅净流出,确实会给短线市场带来调整压力。
美联储降息预期明确:四季度美联储降息是清晰可见的趋势,这将为人民币汇率提供支撑;
低估值与高景气资产并存:一方面,防通胀类资产(如黄金、有色)、证券等板块仍处于相对低估值区间,可承接市场新一轮上涨;另一方面,随着三季报披露,那些仍能保持高增长、且估值泡沫不明显的高科技标的,仍有望引领市场向上。简言之,高科技、黄金有色、以证券保险为代表的大金融,仍是支撑市场的核心力量;
国内政策支持:当前国内政策整体仍对市场向上形成支撑。
不过,有一个因素需重点关注——中美大国博弈的节奏。9月底以来,中美双方已确定将在月底韩国举行的APEC会议期间,举行元首面对面会谈(这也是特朗普此次执政以来的首次中美元首会晤)。但自会谈确定后,9月底至10月10日,中美在非关税贸易领域的动作仍较频繁:
中国方面: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将美国十几家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在稀土、锂电池及其他半导体领域启动出口管制,并于10月10日同步跟进“对停靠中国港口的美国船舶采取对等措施”(与美国时间表一致)。
本质上,中美双方均在为新一轮元首会谈“争取更有利的谈判地位”,不断释放压力。若双方能控制节奏,或推动会谈达成积极成果;但若是因各种因素导致局势失控,将对中美经济、全球金融市场(包括A股)形成实质性压力。这一信号,值得所有投资者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