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格式是什么怎么写散文有哪些分类

散文格式大体有纪实性(直抒式)、想象式、哲理式和象征式四大类。散文的精髓是“形散神不散”。所以散文不需要特定的写作格式。

1、“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2、“神不散”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格式:

1、首段:引出下文,统摄全文。尾段:深化主题,点题,想象空间。

2、首尾照应

3、段与段关系:层进、并列、总分。

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

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

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

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

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

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

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思维领域万千景观。

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

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例如:尼采的《我的灵魂》。

1.哲理散文中的象征思维:哲理散文因为超越日常经验的意义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质,构成了本体的象征表达。

它摒弃的是浅薄,而是达到一种与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灵气往来的境界,我们从象征中获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畅快,由心灵的平静转到灵魂的震颤,超越一般情感反应而居于精神的顶端。

3.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维:哲理散文在本质意义上是思想表达对情感的一种依赖。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过程中有情感参与,理解的结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干巴巴的议论,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满了审美情感液汁的思想。

从哲理散文的字里行间去读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义。这就是哲理散文艺术美之所在。

THE END
0.一窍不通的意思一窍不通的解释一窍不通造句《吕氏春秋·过理》:“杀 比干 而视其心,不适也。 孔子 闻之曰:‘其窍通,则 比干 不死矣。’” 高诱 注:“紂 性不仁,心不通,安於为恶,杀 比干 ,故 孔子 言其一窍通则 比干 不见杀也。”后以“一窍不通”喻一点也不懂。 元 张国宝 《罗李郎》第一折:“阿,这老爹一窍也不通。”《醒世恒言jvzq<84o0nkmgtjvcpm/exr1|kjjcw4y/4;6;;60ujznn
1.一窍不通的意思一窍不通成语解释一窍不通是什么意思 yī qiào bù tōng 完全无知 国语辞典 一个心窍不通。语本《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句下汉.高诱.注:「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后用以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对某事完全不懂。《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这萧颖士又非黑漆皮灯jvzquC41yy}/z:7374dqv4ejgth{~4644<16
2.一窍不通的意思拼音是什么成语解释造句近义词反义词一窍不通的意思:【成语】: 一窍不通 一的成语、通的成语接龙 【拼音】: yī qiào bù tōng 【解释】: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出处】: 《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jvzq<84o0jeem3eqo5D[8mvo75zs:9;50nuo
3.七窍开六窍,一窍不通,原来是这意思!古人讲,心脏有七个孔,和七根血管相通,但其中有一个孔是闭塞的。所谓“七窍开六窍,一窍不通”,就是指这个半闭塞的窍。这个第七窍是心脏有和腹动脉相连的孔道,如果开了,心脏的血便能大量地、畅通地流进腹动脉。 “七窍玲珑心”指的是腹动脉开时,胎息自然会出现,用这种方式起动血液循环最能帮助心脏血液流动良好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96;2;27>d997;9;=9;0jznn
4.一窍不通不通的主人公是谁?比干一窍不通的故事在成语故事中的历史人物是比干,也就是说比干是主人公。一窍不通的意思是: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出处】《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 在成语故事中的历史人物是比干,也就是说比干是主人公。一窍不通的意思是: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jvzq<84o0ukfnrxjk0ipo8nphq51cwzvjcq/j}rn
5.【成语】一窍不通意思|解释|出处|典故|用法一窍不通的意思 窍:洞;这里指心窍。 一窍都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253?:a:6632782?70jvsm
6.不可言状的意思解释不可言状是什么意思损人不利己(意思解释) 鬼瞰其室(意思解释) 仁义道德(意思解释) 官僚主义(意思解释) 止于至善(意思解释) 通都大邑(意思解释) 慷慨悲歌(意思解释) 漫不经心(意思解释) 绘声绘影(意思解释) 不置可否(意思解释) 匡谬正俗(意思解释) 牛刀小试(意思解释) 一鼓作气(意思解释) 一窍不通(意思解释) 闲情逸致(jvzq<84mwpsjppvwfq{zk‚zcp0ipo8
7.将计就计的意思及造句将计就计,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反过来对付对方。下面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将计就计的意思和造句。希望大家通过造句的学习,能够掌握理解词语的用法及意思! 【拼音】: jiāng jì jiù jì 【解释】: 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反过来对付对方。 【出处】:元·李文蔚《张子房圮桥进履》第三折:“将计就计,不好则说是好!” jvzquC41o0jj{rkcpyko0lto1|{pyns1|cukw8773461:7mvon
8.一窍不通【成语】一窍不通【拼音】yī qiào bù tōng【解释】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jvzquC41yy}/fr~khctxgw3eqo5djnsi{w5djnsi{w3z1993:6857<<83;616A:0jvs
9.成语一孔不达的意思拼音出处成语名称 一孔不达 成语拼音 yī kǒng bù dá 成语简拼 ykbd 成语意思 指一窍不通。 成语出处 成语例子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繁体 一孔不達 感情色彩 常用程度 一般 语法用法 成语结构 成语年代 成语正音 成语辨形 成语辨析 英文翻译 歇后语 成语谜面 成语故事 一孔不达,一,孔,不,达jvzquC41o0mvqzgogth0lto1enfpp~w13>1293jvor
10.一窍不通的反义词是什么一窍不通无所不知意思解释拼音前一篇:一暴十寒的反义词 后一篇:一意孤行的反义词 一窍不通的反义词、拼音、意思、例句如下: 一窍不通 yīqiàobùtōng 无所不知 wúsuǒbùzhī 【一窍不通】 比喻什么也不懂。 〔例句〕 1.这位大人乃是一窍不通的,只得请了枪手,代为枪替。 2.他对电子计算机一窍不通,所以,参观展览时只能去看热闹。jvzq<84o0jeem3eqo5g{l4h{3617:3jvo
11.茅塞顿开的意思课外知识总结课外知识大全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 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我身无力;我腹无才;得三公之教;茅塞顿开。” 近义词:恍然大悟 反义词:一窍不通 茅塞顿开的意思jvzquC41{w}fp7hjc|oekjs0eqs0kwkq4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