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ess2010);第1章数据库基础知识;1.1.1数据与数据管理
1.数据和信息
数据是人们用于记录事物情况的物理符号。
信息是数据中所包含的意义,是经过加工处理并对人类社会实践和生产活动产生决策影响的数据。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但并非任何数据都能成为信息;信息是加工处理后的数据,是数据所表达的内容。信息不随表示它的数据形式而改变,它是反映客观现实世界的知识;而数据则具有任意性,用不同的数据形式可以表示同样的信息。;2.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
数据处理是指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它包括对数据的收集、存储、分类、计算、加工、检索和传输等一系列活动。
计算机是一个具有程序执行能力的数据处理工具。;数据管理是指数据的收集、组织、存储、检索和维护等操作,这些操作是数据处理的中心环节,是任何数据处理业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1人工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数据管理是以人工管理方式进行的。数据管理的特点如下:
(1)数据不保存。
(2)由应用程序管理数据。
(3)数据有冗余,无法实现共享。
(4)数据对应用程序不具有独立性。;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后期,计算机开始大量用于数据管理。
数据可以长期保存。
数据对应用程序有一定的独立性。;当数据量增加、使用数据的用户越来越多时,文件管理便不能适应更有效地使用数据的需要了,其症结表现在3个方面。
(1)数据的共享性差、冗余度大,容易造成数据不一致。
(2)数据独立性差。
(3)数据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缺乏对数据的统一控制和管理。;20世纪60年代后期,数据管理技术在文件管理的基础上发展到数据库管理。
数据库(Database,DB)是按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起来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在数据库管理阶段,由一种叫做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DBMS)的系统软件来对数据进行统一的控制和管理。
在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之间保持较高的独立??,数据具有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高等特点,并且具有充分的共享性,有效地减少了数据冗余。;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层次数据库和网状数据库可以看作第1代数据库系统,关系数据库可以看作第2代数据库系统。实际应用中涌现出的许多问题,促使数据库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新型数据管理技术。
(1)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2)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3)多媒体数据库系统。
(4)数据仓库技术。
(5)大数据技术。;1.2.1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数据库系统是由计算机系统、数据库及其描述机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有关人员组成的具有高度组织性的整体。
1.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是数据库系统的物质基础,是存储数据库及运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硬件设备,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及计算机网络环境。;2.计算机软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开发工具及数据库应用程序等。
操作系统是所有软件的核心和基础,是其他软件运行的环境和平台。
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工作,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软件。
系统开发工具是指各种数据库应用程序的编程工具。
数据库应用系统是指系统开发人员利用某种开发工具开发出来的、面向某一类实际应用的软件系统。;3.数据库
数据库是指数据库系统中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的、存储在外部存储设备上的、能被多个用户共享的、与应用程序相互独立的相关数据集合。它不仅包括描述事物的数据本身,而且还包括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4.数据库系统的有关人员
数据库系统的有关人员主要有3类:最终用户、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人员和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Administrator,DBA)。;1.数据结构化
在数据库系统中,每一个数据库都是为某一应用领域服务的,这些应用彼此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数据库系统中不仅要考虑某个应用的数据结构,还要考虑整个组织(多个应用)的数据结构。这种数据组织方式使数据结构化了,这就要求在描述数据时不仅要描述数据本身,还要描述数据之间的联系。;2.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低
数据共享是指多个用户或应用程序可以访问同一个数据库中的数据,而且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并发和协调机制,保证在多个应用程序同时访问、存取和操作数据库数据时,不产生任何冲突,从而保证数据不遭到破坏。
数据冗余既浪费存储空间,又容易产生数据不一致等问题。;3.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数据结构之间相互独立。在数据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