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量上涨,主力进场!"你是不是也这样认为呢?
但事实上,有人迷信这句话,结果接盘接到半山腰,账户直接缩水40%。那么接下来,咱们就聊一聊成交量怎么看是买入还是卖出?揭秘成交量3大骗局,千万别踩坑了。
成交量背后的猫腻
很多人以为放量就是买入,缩量就是卖出,这种想法太天真了。
我有一个朋友,2017年碰到一只股票,连续三天放量上涨,兴冲冲地杀进去。结果呢?第四天直接跌停板开盘,后来才知道是主力在对倒出货。
和我聊过之后,朋友才惊觉:真正的买入信号不是看量能大小,而是要看量价配合。
现在我们两都习惯用希财课堂的舆情宝,可以对量价进行分析,AI还能帮我们识别异常成交量,再也不怕被主力骗线了。
识别真实买卖的三个关键
首先得明白,成交量本身不区分买卖方向。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来判断:
开盘前半小时的量能特别重要
如果股价上涨伴随着持续放量,而且买盘挂单很厚实,那大概率是真买盘。我去年就靠这个规律抓住了一波行情。
盘中突然的脉冲式放量要特别小心
有次我看到某股突然放量拉升,结果龙虎榜显示是游资在对倒。这种把戏现在骗不了我了,希财课堂的舆情宝可以对主力资金进行监控,帮了大忙。
尾盘的成交量最有讲究
真正的机构建仓往往在尾盘悄悄进行,而散户追涨杀跌的成交量大多分布在早盘。这个规律帮我躲过了不少坑。
量价配合的实战经验
经过这些年的摸爬滚打,我总结出几个很管用的判断标准:
上涨时成交量温和放大,回调时明显缩量,这走势还算可以,我之前的几只牛股都有这个特征。
横盘时突然放量突破,但随后量能跟不上,十有八九是假突破。
高位放量滞涨要警惕。几年前我就栽在这上面,当时某股在高位连续放量却涨不动,我还以为是洗盘,结果被套了30%。
给新手朋友的忠告
千万别单纯看成交量做决策。我现在都是结合资金流向、筹码分布等多个指标一起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