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涨幅:95点-1429点 ,涨幅1400%
影响因素:市场初期容量极小,股票发行市场供给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财富效应影响。
第一次大熊市
沪指涨幅:1429点-386点 ,跌幅73%
影响因素:市场开始价值回归,新股认购
第二次大牛市
沪指涨幅:386点-1558点 ,涨幅301%
影响因素:邓小平南巡,在南巡讲话中,有关股市未来怎么发展的问题成为一大热点,而他讲话里最重要的是“坚决的试”这四个字。
第二次大熊市
沪指涨幅:1558点-325点 ,跌幅80%
影响因素:经济过热、紧缩调控、扩容、新股发行、大力发展国债市场。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92年深沪两地上市公司有54家,1993年有177家,1994年有287家。
第三次大牛市
沪指涨幅:325点-1052点 ,涨幅224%
影响因素:三大“救市”措施出台,包括年内暂停新股发行与上市,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扩大入市资金范围。
第三次大熊市
沪指涨幅:1052点-582点 ,跌幅45%
影响因素:1993年-1995年,我国为了推荐与大力发展国债市场,开始了国债期货市场,立即吸引了几乎90%的资金,股市则持续下跌。
第四次大牛市
沪指涨幅:582点-926点 ,涨幅60%
第四次大熊市
沪指涨幅: 926点-512点 ,跌幅45%
这一年,沪深股市废除T+0制度,实行T+1。
第五次大牛市
沪指涨幅:512点-1510点 ,涨幅195%
影响因素:暂停新股,绩优股价值投资
上海股市从年初的500多点,一直冲到1250点;深圳股市更是疯了,从年初的900多点冲到了4200点。网下认购买新股票需要上门带现金。
第五次大熊市
沪指涨幅: 1510-1047点,跌幅31%
影响因素:对绩优股的过度投机,炒作。印花税上调、严重扩容、供求失衡、1998年金融危机
第六次大牛市
沪指涨幅:1047点-2245点 ,涨幅115%
影响因素:监管层容许三类企业入市,一批批困难企业开始纷纷上市“脱困”,弄虚作假的企业越来越多。很多违规造假的企业都是这时上市的,网络概念股盛极一时。上市公司触网忙,无论真假,只要名字沾上数码或者网络两字,股价就会扶摇直上。
庄股覆灭
1、亿安科技事件
2、中科创业股票操纵案
2000年底至2001年初,庄家吕梁(吕建新)通过入主上市公司或与上市公司勾结,发布虚假信息配合二级市场炒作操纵的中科创业从84元高位一头栽下,连续9个跌停板,并引发“中科系”其他股票(中西药业、莱钢股份、岁宝热电)相继跌停,开创了中国证券史上某系股票集体跳水的先河。
3、德隆陨落
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新疆德隆”控制的三家上市公司-“新疆屯河”、“合金股份”、“湘火炬”,股价已分别上涨了1100%、1500%和1100%,这些上市公司及其它与“新疆德隆”有关的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被称作“德隆系”。
2004年4月,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的德隆轰然倒下。当初被人们称作“股市第一强庄”的德隆系,这个旗下拥有177家子公司和19家金融机构的巨型企业集团,瞬间瓦解。
第六次大熊市
沪指涨幅: 2245-998点,跌幅56%
影响因素: 国有股减持
"减持国有股"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经营效率。基本目的在于实现"政企分开"。
2003年7月 QFII 第一单。
第七次大牛市
沪指涨幅:998-6124点 ,涨幅514%
影响因素: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展开,开放式基金大量发行,人名币升值预期,带来的境内资金流动性过剩,资金全面杀入市场。
第七次大熊市
沪指涨幅: 6124-1664点,跌幅73%
影响因素: 通胀、基金暂停发行、次贷危机、大小非减持。
这是绝大多数股民印象最深刻,损失最惨重的一次熊市。在随后的几年间,被称作存量资金博弈。
第八次大牛市
沪指涨幅:1664点-3478点
2015年这次牛市距离我们很近,后续影响至今尚未结束,在此就不多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