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历次牛熊切换牛市市场

全文3004字,阅读约需5.5分钟

谭华清博士 嘉实财富高级研究员

一 // 梳理牛熊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框架

刚时读经,柔时读史。历史可以知兴替。历史是最好的教材。

投资的必修课是科学合理的理解历史。复盘A股的牛熊历史正是这样的必修课之一。

在复盘的基础上,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判断和分析A股市场(俗话说,大盘)的框架。有了框架,可以约上我们的情绪,让投资建立在可复盘、可追踪、可迭代的道路上。应该说,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框架。

二 // A股牛熊的历史

图1 A股历次牛市初期的经济和市场背景

我们用沪深300指数走势代表A股市场总体走势,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代表货币政策取向,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代表利率,M1同比-M2同比代表企业经营现金流改善状况。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口径,M1=M0+企业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居民活期存款。因此,M1和M2的增速差,可以用来衡量企业现金流的改善的情况。最后, 我们用制造业PMI代表经济总体景气度。

图2 A股历次熊市初期的经济和市场背景

过去20年,我们经历了5轮牛市和5轮熊市。

我们根据估值、经济周期、企业现金流、政策环境等多个维度,仔细考察了5轮牛市、熊市切换时候的时空环境。

概括如图1、图2、表1和表2。

表1 A股历次牛市初期的经济和市场环境

如表1所示,五轮牛市初期,无一例外都发生在大跌之后,估值处于历史低点。五次牛市初期,无一例外都是M1-M2企稳回升。这五轮牛市中,有四轮是监管环境放松,有三轮是货币政策宽松。2016年2月-2018年1月这一轮,涨幅最小,面临的是监管环境、货币政策环境双紧的局面。经济上行、估值底部、企业现金流转好共同支撑了这一轮结构性牛市。在这一轮结构性牛市的背后也是中小创的熊市。

表2 A股历次熊市初期的经济和市场环境

图表2所示,过去5轮熊市中,每一轮熊市初期,估值都处于阶段高位,都面临监管环境收紧的挑战。其中四轮熊市都伴随着经济下行、企业现金流转弱以及货币政策收紧。2015年6月牛市泡沫破裂后,虽然面临的是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但是估值泡沫过大,超过了政策宽松带来的支撑。

2018年以来的两轮熊市,出现了地缘政治这个新的结构性变量。这是未来我们分析市场所绕不开的。

三 // 从A股牛熊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从过去20年的A股牛熊历史中得到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经济上行期无熊市

可以看到,在经济的上行周期,股票市场通常都有明显的行情。但2013年6月-2014年6月是一个短暂的例外。

如何理解这个例外?这一区间宏观经济上发生了两件大事:(1)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措施,被称为“国六条”。自此新一轮房地产下行周期开始;(2)2013年6月“钱荒”爆发,期间短期货币市场利率、国债收益率都出现了飙升,股债双杀,股票市场连续4周,累积跌幅达到了19.6%。之后市场逐渐企稳。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此次例外,一方面因为房地产的调控,经济景气度虽然是上行的,但也只能算弱周期。另一方面,因为“钱荒”的发生,利率的飙升冲击了风险偏好,市场出现了比较大的短期下跌。概括下来就是,“钱荒”的冲击超过了弱周期的支撑成为当时市场阶段性的主要矛盾。

事实上,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到那个时空环境下,可以看到,经济周期和沪深300指数的走势还是基本吻合的。

2.政策收紧可能会终结牛市

有两轮牛市的终结伴随的是央行的大幅收紧,一次是2006-2007年,一次是2010年-2011年。

3.政策宽松不一定能很快逆转熊市

这一点值得高度重视。历史上,有多次政策宽松而未能逆转熊市的情况。市场并没有因为政策宽松而改变对市场的悲观预期。这背后一定是有其他的矛盾,而投资者认为,这一矛盾并不会因为降息降准而得到解决。比如2012年的降息没有解决经济下行的矛盾,2015年6月的降息降准阻挡不了泡沫的破裂,2018年的降准无法回应贸易摩擦的走向问题,2022年的降准降息对疫情作用有限,也无助于应对俄乌局势。

2022年以来,我们对这一轮市场下跌的警惕是不足的。核心原因是高估了政策的力度和作用,而低估了经济下行的压力,以及国际局势的复杂性。投资者的心智中尚未建立对于“经济下行-政策放松-经济企稳”的强信仰。

4.估值底部是牛市启动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前文提到,每一轮牛市早期无一例外都是估值底部。但是要注意一点,估值底部只是牛市启动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可以看看2012-2014年,市场一直创估值新低。如果我们在2012年抄底,可能需要抄2年才能等到市场的反转。

如果投资者的现金流非常充沛,而且这些钱不要用,我们当然可以这么做。但我们的专业性在于,尽量让自己的买点和最低点接近,虽然做不到最低点,但是尽量靠近。

5.估值相对高位就应该警惕

顶部虽然是事后指标,但如果到了比较丰厚的涨幅的时候,再看看估值,可能会给我们更大的敬畏。

这种分析是浮于表面的,我们要做的是,透过数据表面看透本质。本质是,股票市场只对于高通胀、通缩敏感,对于1-3%范围的通胀不敏感,而中国经济过去20年,正常通胀水平是大多数的,所以在数据上表现出,股票市场和通胀相关性比较低。真正重要的是,高通胀和通缩。也就是说,市场对于通胀的敏感性是非线性的。

7.2018年以来地缘政治变量重要性提升

最后一个重要经验教训是,2018年以后,地缘政治因素的扰动越来越多,也是两次熊市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次是2018年的贸易摩擦,一次是2022年的俄乌局势。

总结下来,过去20年的牛熊历史给了我们重要的经验教训:

经济上行无熊市

政策收紧是牛市结束的信号,特定阶段,政策冲击可能会左右市场6-12月走势

政策宽松不一定扭转熊市

估值底部是牛市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估值顶部意味着蕴含着巨大的风险,需要高度警惕

股市只对高通胀敏感,其他时候影响不大,PPI通胀只影响股市结构

地缘政治成为2018年以来市场新的结构性因素

四 // 通过牛熊切换得到的初步分析框架

根据前文的梳理,我们发现A股市场对经济增长、估值、政策、地缘政治等变量敏感,而且市场对这些变量的反应是非线性的,估值只有到了极端位置市场反转的可能性会提升,通胀只有超过了3%才可能对市场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除了分析不同维度的变量,还需要分析相应变量的力度和位置。

图3 判断A股市场走势的分析框架

具体来说,我们会努力分析以下变量:

经济增长的力度和位置

市场状态和位置

政策环境和力度:内、外

市场微观结构和位置

中期结构性因素的力度和位置

根据市场的反馈,我们将不断复盘、迭代这一框架,以力争在把握大级别机会和防范大级别风险上体现我们的专业性,成为当今的重要智囊。

THE END
0.极简投研:盘点A股历史上的10次牛熊市(上)财富号1.2.熊市(1992/5/26——1992/11/17) 历时175天,5.8个月,0.48年,初始点数1429,终止点数386,跌幅73%。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回归价值,由于盘子很小,放大了人们的贪婪和恐惧,也放大了股市的波动。 A股第一轮牛熊市,创造了不可思议的涨跌幅,甚至日后的07年、15年大牛市在它的面前也都只是小巫见大巫,期间,有很多jvzquC41ecogwqfq0ggtvvtpg{4dqv4pgyy0497628722A5929?15=784:6
1.回望美股历史,大萧条之后的历次牛市和熊市,值得我们去像学历史课本回望美股历史,大萧条之后的历次牛市和熊市,值得我们去像学历史课本一样去学习一下。 以上涨20%为标准,过去50年一共发生了7次牛市,跟A股的熊长牛短不同,美股历史就是一部牛长熊短的历史,下面我们逐一回顾。 在回顾之前,先放两张图,第一张是标普的历史PE,第二张是利率的历史数据,这样比较容易对应到每个历史阶段jvzquC41zwkrk~3eqo545B85;5>3487289;199:
2.回首往事大A历次牛市时间表一览财富号第二轮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上半年时间段: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上半年。特点:这一轮牛市是在经历了短暂熊市后的快速反弹。当时,中国证监会成立,加强了对证券市场的管理,同时经济持续增长,为股市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由于市场扩容和通胀压力等因素,牛市持续时间较短。 jvzquC41ecogwqfq0ggtvvtpg{4dqv4pgyy0497728872@533591:>88356
3.A股最近几次牛熊市盘点以下是A股近20多年来较为典型的几轮牛熊市周- 牛市:2009年至2010年,在4万亿计划的刺激下,A股出现一波小牛市,中证全指上涨了142.42%,持续时间约1年多。 - 熊市:2010年至2014年年中,持续将近5年,是A股历史上较长的一轮熊市,主要原因是过高的利率压制了市场估值,中证全指最大跌幅为43.42%。 jvzquC41zwkrk~3eqo557:>:97::388428::5;<
4.2015年为牛市,20162018年为熊市;20192014 - 2015年为牛市,2016 - 2018年为熊市;2019 - 2020年为牛市,2021 - 2023年为熊市。 自2024年9月24日放巨量大涨以来,两市成交量始终保持在一万亿以上,成交量是足够的。再加上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上层对股市史无前例的重视,2025年出现牛市的概率非常大。 jvzquC41zwkrk~3eqo533>58227738848;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