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一華”和國泰海通證券等龍頭券商的2026年A股研判悉數出爐。整體來看,頭部券商對明年A股的行情,均保持了一定程度的樂觀,牛市延續是主流觀點。
中信建投證券便指出,A股牛市有望持續,本輪牛市以政策轉向為起點,以流動性改善為核心,2026年這些支援牛市的核心邏輯預計仍將延續甚至強化。
“展望2026年,A股‘9.24’以來的震蕩上行行情仍有望延續。國際貨幣秩序重構邏輯進一步強化、AI革命進入應用關鍵期、我國創新産業迎來業績兌現等上述趨勢,將繼續支援中國資産表現。”中金公司稱。
國泰海通證券進一步指出,2026年中國“轉型牛”的升勢遠未結束。中國經濟轉型、無風險收益下沉與資本市場改革,將放大牛市思維,市場高度有望超出共識,並挑戰十年前高。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頭部券商提醒投資者,2026年A股的市場風格有望進一步均衡。
例如,中金公司便表示,雖然當前全球宏觀環境及創新産業趨勢等仍然相對利好成長風格,但成長領域經歷一年多上漲後,估值也有較多提升。2026年A股市場風格可能更趨於均衡,驅動這一切換的催化,主要來自經歷過去三年去産能週期,疊加“反內卷”等政策推進,越來越多順週期行業有望接近供需平衡。
“2026年A股牛市有望持續,預計指數依然震蕩上行但漲幅放緩,投資者需更加關注基本面改善和景氣驗證。同時,應警惕科技板塊結構性/階段性回調風險,資源品很可能成為A股在科技主線後一條新的主線方向。”中信建投證券稱。
不過,華泰證券提醒投資者,明年市場風格進入再均衡而非切換。一方面,2026年末成長與價值的業績剪刀差仍未反轉;另一方面,價值風格相關政策和企業盈利預期改善仍需蓄力。
中信證券:A股也是全球的A股
A股上市公司正陸續從本國敞口的本土化企業轉型為全球敞口的跨國公司,中國資本市場也正從新興市場逐步轉型為成熟市場,A股不僅是中國的A股,也是全球的A股。
接下來,“十五五”期間,中企在全球價值鏈分配中的位置有望進一步抬升,把份額優勢轉化為定價權,這是A股行情邁向低波動慢牛的基礎。
展望2026年,從大勢研判來看,A股全球營收敞口企業已不局限于少數公司,而是足以推動整個A股的行情,未來A股的基本面要放在全球市場需求去看,而不是單看本土需求。
在此框架下,中美簽署貿易協議、美國中期選舉等兩個節點可能將2026年的行情劃為三段。其中,在中美簽署協議後到美國中期選舉前,這個階段是做多權益市場的黃金期。
從市場流動性來看,追求穩健回報的絕對收益資金持續入市,應該是未來資本市場增量流動性格局的核心特徵,一定程度上推動了A股寬基指數波動率步入長期下行趨勢;工具型産品逐步搶佔傳統主觀多頭産品市場份額,可能會階段性放大局部板塊和主題的波動,但並不影響大局。
配置方面,從行業角度來看,三大線索值得重視:一是資源/傳統製造産業提質升級,把份額優勢轉化為定價權和利潤率持續抬升;二是中企出海與全球化,大幅打開利潤增長想像空間和市值天花板;三是AI進一步拓寬商業化應用版圖,延續科技板塊的趨勢,並放大中國企業相對競爭優勢。
中金公司:市場風格可能更趨於均衡
展望2026年,A股自“9.24”以來的震蕩上行行情仍有望延續,但經歷一定估值修復後,基本面重要性進一步上升。與此同時,國際貨幣秩序重構邏輯進一步強化,AI革命進入應用關鍵期,我國創新産業迎來業績兌現,上述趨勢將繼續支援中國資産表現。
其中,2026年A股基本面重要性繼續提升,全球資金和國內居民資金動向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結合行業供需延續改善的判斷,明年非金融盈利增速有望提升,金融領域有一定的基數影響,預計2026年全A盈利增長可能在4.7%左右,結構上,高景氣和臨近業績改善拐點的行業增多,且新經濟領域在市場權重提升,建議關注AI創新産業趨勢的影響擴散,産能週期視角下拐點和彈性機會增多,以及産業出海等結構性亮點。
同時,A股整體估值仍在合理區間,資金面有望繼續活躍。當前全球資金仍然低配中國,關注國際資金配置再平衡的力量,國內居民資金的配置需求已被賺錢效應激活,疊加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2026年股市資金面有望保持活躍。
節奏上,2026年市場可能前升後穩,防範“波動”。2025年底至2026年上半年,中外流動性寬鬆週期共振,以及成長産業高景氣有望支援市場升勢;資金活躍及估值抬升背景下,需關注波動率的可能提升及與基本面的匹配節奏。
配置上,“謀新”延續,“溫差”收斂。當前全球宏觀環境及創新産業趨勢等仍然相對利好成長風格,但成長領域經歷一年多上漲後,估值也有較多提升。2026年A股市場風格可能更趨於均衡,驅動這一切換的催化,主要來自經歷過去三年去産能週期,疊加“反內卷”等政策推進,越來越多順週期行業有望接近供需平衡。建議關注三條主線:一是景氣成長,二是外需突圍,三是週期反轉。
中信建投證券:A股牛市有望持續
展望2026年,A股牛市有望持續,預計指數依然震蕩上行但漲幅放緩,投資者更加關注基本面改善和景氣驗證。同時,應警惕科技板塊結構性/階段性回調風險,資源品很可能成為A股在科技主線後一條新的主線方向。
具體而言,本輪牛市以政策轉向為起點,以流動性改善為核心,2026年這些支援牛市的核心邏輯預計仍將延續甚至強化。當前市場已經進入牛市中期,權益資産性價比已經有所下降,短期漲幅過大容易導致牛市過早見頂,提前結束。
行情節奏上,A股正進入景氣驗證關鍵期。該階段指數依然震蕩上行但漲幅放緩,經濟基本面改善或新興産業/賽道業績釋放消化偏高的估值水準;這一階段可能出現風格切換行情,估值高企但增速預期下調板塊可能出現階段性調整,基本面預期改善的品種領漲市場,景氣投資風格佔優。
配置上,行業方面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新能源、有色金屬、基礎化工、石油石化、非銀、軍工、機械設備、電腦等。主題方面,可重點關注新材料、固態電池、商業航太、核電等。
華泰證券:盈利週期上行的預期能否逐步兌現是關鍵
去年的“9.24”以來,A股本輪上漲行情主要由充裕的股市流動性帶來的估值擴張驅動,行情的拐點出現,並體現出一定的彈性。展望2026年,盈利週期上行的預期能否逐步兌現將是決定上漲行情的持續性關鍵。
對2026年的A股表現,有四大核心判斷:第一,盈利週期或有彈性回升。得益於漸行漸近的産能週期與庫存週期拐點,盈利週期有望于明年上半年步入復蘇通道,修復彈性的預期差與勝負手在於地産週期與企業出海,當前兩者均現積極信號。
第二,相對估值仍有抬升空間。當前中證800相對發達市場、其他新興市場的前向PE TTM較歷史高點仍有提升空間,中國資産仍具備相對吸引力,增量資金不構成行情約束。
第三,明年市場風格進入再均衡而非切換。年初以來成長風格持續走強,當前成長相對價值的風格偏離來到歷史高位。首先,2025年中以來私募量化小盤産品火熱,小盤/成長風格或已較為擁擠;其次,當前公募基金TMT倉位集中度已來到歷史高位,在資金增量進入“小平臺期”背景下,籌碼有一定鬆動壓力;再次,當前美元及長端美債對降息週期計入或較多,若後續美聯儲降息節奏低於預期,海外流動性或承壓。
不過,預計當前市場風格或逐步轉向均衡而非切換。一方面,2026年末成長與價值的業績剪刀差仍未反轉;另一方面,價值風格相關政策和企業盈利預期改善仍需蓄力。
第四,可關注七大投資線索:一是政策週期,“十五五”規劃元年重視內需、科技、安全和綠色轉型等,政策主線也將映射市場主線;二是技術週期,AI應用逐步進入“奇點時刻”;三是地産週期,有望于明年中週期築底企穩,是當前市場最大的預期差之一;四是産能週期,明年中企穩,關注出清及準出清行業;五是庫存週期,消費率提升和全球製造業週期回升是兩大抓手;六是能源週期,結構性供需錯配下能源價格有望上漲;七是資本市場改革,公募基金生態變革下配置變遷,此外關注國有資産並購重組和資産證券化。
國泰海通證券:“轉型牛”升勢遠未結束
展望2026年,中國“轉型牛”的升勢遠未結束,中國經濟轉型、無風險收益下沉與資本市場改革,放大牛市思維,市場高度有望超出共識,挑戰十年前高。
接下來,“轉型牛”有三大動力:一是無風險收益下沉。兩類“剛兌”打破,一方面,城鎮化高速度增長過去,傳統資産預期回報難復往昔;另一方面,高收益無風險的金融資産消減,社會資本“找資産”與資産管理需求出現歷史性拐點,增量入市遠未結束。
二是資本市場改革。改革改變的是社會對待中國資産/市場的價值觀念。以“新國九條”為起點的基礎制度改革有力提振中國市場的可投資性;引入中長期資本和構建穩市機制,極大提高中國市場應對風險和波動的能力。
三是中國轉型發展的確定性提高。傳統經濟增長從“L型”一豎走向一橫;新技術/新産業涌現,資本開支擴張;中國製造業進入全球化發展的週期,由此經濟預期和資産回報率有望觸底回升。
配置方面,中國市場重估是廣泛的,科技與非科技都有機會,從杠鈴策略轉向品質策略。新興科技是主線,週期消費看轉型,繼續看好金融股。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忙碌的“雙十一”
野生動物“福利院”
俯瞰初冬景色
柑橘迎來收穫季
2025年全國兩會
聚焦“中國力量”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站註明“來源:中國網財經”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