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A股历史平均市盈率(1999年—2015年5月)作者:刘强
1、 A股长期(十年)市盈率分布图:
2、A股长期(十年)市净率分布图:
只要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GDP总量不断增加。从长期看,股市每隔几年总是呈现出底部不断抬升的客观运行规律:1996年我们告别了500点,2005年我们跟1000点永别,2008年10月世界金融危机、指数再也没有回到1500点。这一次可能跟以前不同了,以前N次反弹之后指数还会继续创出新低;这一次从1949解放底抬升之后,应该要和2000点永远说再见了!去年12月的1949点继325、512、998、1664点之后,又成为一个历史性大底的概率达到90%!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1.9322万亿,5月31日、两市总市值和2012年GDP的比值(证券化率)为:24.7755万亿÷51.9322万亿=47.71%。证券化率,一般习惯只计算两市总市值,不包括海外香港、美国等境外部分市值。
巴菲特2001年底在《财富》杂志的一篇访谈中说:“虽然证券总市值/ GDP的比值(证券化率)作为分析工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是如只选择一个指标来判断整体市场的估值水平时,则它可能是最好的指标”。巴菲特认为,就美国市场而言,如该比值掉到70%-80%的区间,大概比较适合买股票、长期而言可能会让投资者有相当不错的报酬。如果该比值逼近200%左右,如同1999年和2000年初那样,你再买进股票简直就是在玩火。
打死不开悟结合A股市场对这段话的理解:
股市进入低估阶段:证券化率50%以下;
股市估值合理阶段:证券化率70%—80%;
股市进入泡沫阶段:证券化率升到1倍以上。
2007年4月大盘指数上升到3600多点、赵丹阳先生卖出股票、整体市场开始逐渐进入泡沫阶段,最后延续到10月份6124点泡沫破灭:6124点静态PE近70倍、动态PE55倍、总市值近40万亿(包括H股及境外部分市值)。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6.581万亿,证券化率近1.5倍。市场从进入泡沫(证券化率1倍)到泡沫破灭(证券化率1.5倍)可能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同样的,整体市场进入低估阶段(证券化率不到50%)也可能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正如最难熬的、也是最具有投资价值、逐渐买进优质蓝筹股的2012年下半年。
证券化率和上证PE是衡量整体市场估值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是投资者中长期投资、仓位控制的的重要根据。我们左右不了行情的发展,但我们可以控制好自己的仓位。一般来说,仓位控制和整体市场估值水平呈反方向操作:整体市场估值(PE)越升越高,投资者仓位要越降越低;整体市场估值(PE)越降越低,投资者仓位要越升越高。
下面是1999年以来各月、上交所统计的月度A股静态平均市盈率:
(表格中绿色字体的月份表示严重高估、卖出区域;蓝色字体的月份表示严重低估,买进区域)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999 34.03 33.5 34.3 34.39 35.3 45.37 43.93 43.89 42.52 40.84 40.09 38.14
2000 42.82 47.99 49.92 51.13 54.02 55.22 58.21 58.13 54.83 56.31 59.89 59.14
2001 59.39 56.82 60.88 60.99 55.92 56.55 49.26 42.14 40.61 38.84 40.08 37.59
2002 34.31 35.11 37.16 39.08 38.75 44.47 42.4 43.02 40.4 38.23 36.46 34.5
2003 37.92 38.2 38.2 38.53 38.28 36.11 35.78 34.37 32.97 32.51 34 36.64
2004 38.91 40.89 42.49 38.95 28.73 26.65 26.49 25.68 26.75 25.34 25.69 24.29
2005 22.87 24.99 22.63 22.28 15.66 15.98 16.05 16.92 16.78 15.72 15.63 16.38
2006 17.61 18 17.72 19.42 19.69 19.91 20.03 20.38 21.41 22.86 26.13 33.38
2007 38.36 39.62 44.36 53.33 43.42 42.74 50.59 59.24 63.74 69.64 53.79 59.24
2008 49.4 49.21 39.45 42.06 25.89 20.64 20.93 18.13 18.68 14.09 15.23 14.86
2009 16.26 17.0 19.37 20.21 22.47 25.36 29.47 23.04 24.12 26.03 27.93 28.78
2010 26.24 27.54 27.54 25.42 19.93 18.47 19.86 19.85 20 22.61 21.51 21.6
2011 21.63 22.56 22.77 22.74 16.34 16.48 16.14 15.42 14.19 14.96 14.17 13.41
2012 14.01 14.86 13.86 14.7 12.66 11.9 11.28 11.03 11.25 11.17 10.71 12.3
2013 12.97 12.9 12.19 11.89 11.81 13.45 13.47 14.2 14.35 14.12 14.23
2014 13.8 14.43 14.03 14.17 12.58 12.79 13.19 14.05 14.9 15.36 16.02 18.6
2015 20.17 20.26 22.72 27.52 28.78 32.14
处于新兴加转轨阶段的A股市场,过去十几年间PE15—60倍之间波动,合理价值中枢位为上证静态PE24—28倍。随着GDP增速的放慢、以及全流通时代的逐渐到来,A股市场估值重心不断下移将成为一种必然,慢慢和成熟的欧美、港股市场接轨。
美国、香港等成熟证券市场PE8—22倍之间波动。港股的今天就是A股的明天,A股的估值中枢必将向成熟的港股靠拢;A股市场上证PE将由原来的15—60倍逐渐下移到10—30倍。(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能完全依靠过去的生活经验而忽略了周围事物的变化)。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下移过程,至少需要十年才能和欧美、港股等成熟市场完全接轨。香港市场一两毛钱、甚至几分钱无人问津的仙股一大堆;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十年、二十年,A股市场肯定有出现一大批无人问津一两元的逐渐退市的仙股、垃圾股、亏损股!
现在及未来几年,A股市场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逐渐过渡阶段,上证PE10—30之间波动,合理价值中枢位为PE24倍(1949点静态PE10.55倍)。倘若投资者PE12倍以下低估区间买进(现在的位置),24倍以上高估区间卖出;即使持有的两、三年周期里,企业利润没有任何增长(但一定不能亏损),也能轻松锁定1倍的估值收益!当然、赚取市场估值变化的钱不是价值投资者所热衷的;持续稳定收益还是要基于优质企业内生性净利润增长带来的自由现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