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围绕3000点起起落落,
其他股指表现亦欠佳。
但有这样一只宽基指数,
它的表现可谓独树一帜。
它就是中证2000!
中证2000,何许人也?
一般来说,市场上将上证50、沪深300这些成份股市值较高的指数叫做大盘指数,相对地,像中证2000这样成份股市值较小的则算作是小盘指数的成员。
与我们较为熟悉的沪深300做比较,可能你会理解得更容易。
从规模上看
大盘指数的代表沪深300,它的成份股的市值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在1500亿元左右和750亿元左右,水平均遥遥领先于小盘指数中证2000的47亿元和42亿元。如果说沪深300属于规模的“头部”,那么中证2000可能就是在“腿部”了。小而精,是它的特点。
从行业分布上看
沪深300的权重主要集中于消费(食品饮料)、金融(银行,非银金融)、科技(电力设备、电子)等,而中证2000则侧重于工业制造(机械设备、基础化工)、科技(电子、医药生物、计算机)等。
相对来说,中证2000的股票构成更偏制造业,而消费、金融的属性会弱一些。
中证2000的表现怎么样?
介绍完它姓甚名谁长啥样,接下来就得说说它的过往成绩了。还是和沪深300比一比。
从近十年的走势来看,中证2000的累计涨跌幅达145.37%,年化收益率9.74%,显著跑赢沪深300的50.05%、4.43%。而在今年万得全A、沪深300都录得负收益的情况下,中证2000仍然获得大约8%的正收益,更是受到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
为什么小盘今年表现好?
为啥今年中证2000表现不错?有如下可能的原因:
相较于大盘股,小盘股对增量资金的要求更小,也就是说,同等的资金,可能会撬动更大的涨幅;
自8月开始,北向资金开始较为明显的流出,而小盘股受北向资金影响相对较小(北向资金持有小盘股相对较少),保住了一定涨幅;
在流动性相对充裕、板块快速轮动、风险偏好有所回升的背景下,相较于大盘股,小盘股相对更容易参与,投资者热情更高。
那么,现在的中证2000,行情到头了么?还有上升空间么?
先看看历史情况:小盘股占优的行情,一般能持续多久呢?
用中证2000和沪深300的收盘价相除,得到小盘与大盘指数的相对强弱趋势:
当走势向上的时候,可以认为是小盘(中证2000)相对占优
当走势向下的时候,则是大盘(沪深300)相对占优
从近10年的数据观测结果来看:小盘股占优的时间段为2014年到2016年11月、2021年2月至今,而在2016年12月至2021年1月,则是大盘股占优。也就是说,大盘股与小盘股相对占优的中等级别行情的持续时间大致在3-5年。而从2021年2月开始的行情,距今已持续2年有余,而且这条曲线仍然没有掉头向下的趋势。所以,从历史的走势来看,中证2000可能仍有延续的机会。
但是,未来不是历史的简单外推,过去的数据也仅仅是统计结果。所以,需要再溯本求源、因势利导,看看当下的市场特征,是否仍然适合中证2000么?
当经济复苏趋势明显、产业投资机会丰富、技术持续进步的时候,小盘风格占优;
经济预期向好的背景下,投资者更倾向于在小公司中寻找成长潜力大的标的,演绎赛道中的极致成长,如国内的2013-2016年及2021年;
2021年以来,经济处于弱复苏趋势,国家支持经济复苏的决心强劲,新兴产业投资风口频现,小盘风格多次占优,整体趋势向小盘风格转移;
所以,站在当前时点看,小盘指数仍然具备配置价值。
一种笨拙而化繁为简的方法
预判市场,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并不简单。一种略显笨拙但又化繁为简的方式,就是提前配置。
保持一直在场,会怎么样?一测便知!
➱回测条件:
购买比例:分为三种,分别是:按照1:1的买入沪深300+中证2000;全部买入沪深300;全部买入中证2000
统计结果:统计正收益占比是多少、收益率都分布在什么区间
➱回测结果:
正收益占比:
收益分布区间:
➱不难看出:
如果仅仅是配置中证2000,由于其过往业绩及高波动性,存在负收益占比较高的情况(即绿色部分占比较高)。所以,如果单纯配置中证2000,可能存在账户涨跌比较剧烈的问题;
如果想投资中证2000,可以通过与沪深300的搭配,提升账户整体的正收益占比(47.37%→83.91%);
通过沪深300+中证2000的组合配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投资的稳定性(即粉色部分的占比较高)。
所以,如果不考虑择时的话,直接配置中证2000,需要考虑承受其高波动性的缺点。而如果不想放弃它的高收益率,可以考虑进行与其他风格指数如沪深300进行组合配置,提升正收益率占比的同时,也能增加账户整体的稳定性。
聚焦当下,短期内中证2000指数走势较强,再加上其本身的高波动性,引发小伙伴追高的担忧,所以可以考虑逢低布局。而从战略配置的角度来说,由于小盘指数具备与大盘指数互补的关系,所以为了均衡布局的目的,可以长期持续关注与追踪。
风险提示:
1.上文提到指数及基金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本资料中全部内容均为截止发布日的信息,如有变更,请以最新信息为准。产品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
2.基金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3.投资者在投资本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4.指数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5.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
6.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