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震荡调整跌0.46%,福建、锂电板块逆势走强
1,整体行情:市场全天震荡调整,三大指数小幅下跌。个股涨跌互现,今日成交1.93万亿。截止收盘沪指跌0.46%,深成指跌0.11%,创业板指跌0.2%。
2,行业板块:能源金属、军工、AI应用等板块涨幅居前,贵金属、医药等板块跌幅居前。
3,热门概念:福建本地股再度大涨,海峡创新、平潭发展等多股涨停。锂电板块逆势走强,中矿资源、融捷股份等封板。AI应用方向表现活跃,三六零、宣亚国际等涨停。下跌方面,医药股集体调整,硕世生物跌超10%。(华尔街见闻)
港股收盘,恒生指数收跌0.71%,恒生科技指数收跌0.96%
港股收盘,恒生指数收跌0.71%,恒生科技指数收跌0.96%。地平线机器人跌超4%,康师傅控股涨超2%。(华尔街见闻)
行业动态
新基发行创近三年新高,被动投资渐成主流
猛加仓!又出手了
11月14日,A股市场全天震荡调整,沪指失守4000点,创业板指跌近3%。其中,存储芯片板块调整,食品等消费股走低,海南板块盘中走强。股市下跌背景下,资金再现“越跌越买”的逆向操作模式。上周五资金借道股票ETF市场净流入超110亿元。其中,恒生互联网、人工智能、科创芯片等港股市场ETF、行业主题ETF净流入居前,而跟踪中证A500指数的相关宽基ETF出现明显净流出。(中国基金报)
5.73万亿!券商领跑私募资管,固收类产品规模占比超八成
日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证券公司及资管子公司私募资管产品存量规模为5.73万亿元,占全市场近半壁江山。
从投资类型看,固收类产品仍旧是券商私募资管的主力。Wind显示,截至9月末,券商固收类资管产品存续规模为4.68万亿元,占整个券商资管产品规模的82%。而权益类与混合类产品规模也呈现环比增长,显示出市场多元化配置趋势。与此同时,行业正加速向主动管理转型,业务结构持续优化。不过当前业务转型进入深水区,私募资管发展仍面临公募化、寻求差异布局等挑战。(券商中国)
多只“五毛基”上演翻盘戏码 “回本就卖”施压不小
伴随着行情整体升温,年内主动权益基金产品净值也呈整体上涨趋势。在此背景下,部分“四毛基”“五毛基”也成功上演了翻盘戏码。此前,一些产品连季坚守光模块、算力板块等,今年终于“等到风来”;还有一些产品一改此前的投资风格,将仓位调向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板块,也站上了“风口”。
值得注意的是,净值的回暖并未带来基金份额的大增。不少“五毛基”在翻盘的过程中,份额增幅有限甚至有所下滑。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回本”是基金赎回概率最高的区间,不少遭遇深套的投资者在回暖行情中选择了卖出止损或落袋为安。(人民财讯)
从打新稳赚到上市破发 REITs市场降温
上市旋即破发、打新热度骤降、解禁潮来袭……近期,一度炙手可热的公募REITs市场正在面临重重压力。记者观察到,伴随着二级市场的整体回调,公募REITs一级市场的打新收益也明显下滑,甚至出现了破发现象,同时,年底即将到来的集中解禁潮或将进一步考验市场承压能力,投资者认购热情已从狂热转向审慎。
展望后市,公募REITs的市场风向已由投机套利向价值配置理性回归,推动投资者更加关注底层资产质量与估值合理性,也有机构建议关注解禁前后因资金行为导致的二级市场超跌机会和大宗市场的配置机会。(人民财讯)
年末避险情绪抬升 公募选股看好涨价概念
基于供需关系的涨价概念,已成为基金经理挖掘牛股的硬逻辑。年末避险情绪抬升之际,涨价逻辑带来的确定性,无疑满足了不少基金选股“既要又要”的需求。涨价逻辑向来被散户和公募资金高度认可,从早期的茅台到近年开始提价的腾讯音乐、美图公司等基金重仓股,再到最新的化工,都成为基金在需求端扩张中挖掘好股票的重要密码。(证券时报)
年内近20只主动基金业绩翻倍 基金经理全力捕捉超额收益
截至11月14日,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市场已有19只公募基金实现业绩翻倍。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年来的主被动产品博弈中,虽然被动产品一度占上风,但此番业绩翻倍的基金却全部是主动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主动投资型基金依然有其独特的捕捉超额收益的优势。从这19只基金的业绩表现来看,多数净值曲线都是从二季度开始陡然拉升。亮眼业绩背后,或离不开基金经理们对光模块、PCB、创新药、存储等强势板块的重仓。同时,许多基金的持仓集中度较一季度末有明显提升,在二、三季度末,均有半数以上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重超过60%。
不过在11月14日,光模块、PCB、存储板块出现较大幅度回调,多只前期人气股单日跌超4%,部分存储板块标的更是单日跌超9%。这也使得10余只原本已在今年翻倍的公募基金,回报率降至100%以下。(中国证券报)
疑似“帮忙资金”带来规模暴增 公募基金需远离虚假繁荣
近期,部分中小基金公司规模出现“大开大合”的变动,个别小型基金公司短时间内规模从不足30亿元迅猛增长至200亿元级别,也有一些基金公司规模缩水超90%,规模如此剧烈的波动,引发行业热议。基金业内人士普遍呼吁,公募管理机构应该摒弃追逐短期规模的虚假繁荣,靠真本事实现稳健发展。(证券时报)
提升投资者持有体验 今年以来私募分红逾150亿元
今年以来,私募分红金额逾150亿元,远超去年同期。分策略来看,股票策略是“分红主力”,相关私募基金分红比例超过70%。在业内人士看来,私募基金分红有助于提升投资者的持有体验。未来,随着投资者获得感不断提升,以及市场结构性行情继续演绎,增量资金入场步伐有望越走越快。(上海证券报)
临近年末资金切换 均衡策略成机构共识
四季度以来,资金在不同板块之间的角逐愈发激烈,科技等前期强势主线遭遇调整,顺周期、红利、化工等资产则大幅反弹,呈现显著的“高切低”特征。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市场风格正发生转变,均衡配置或成为当下比较占优的策略。(上海证券报)
公募发力红利产品 把握稳健资金“升级需求”
随着居民稳健投资需求升级,以及市场风格趋于均衡,公募基金正密集布局红利类产品。数据显示,四季度以来,红利基金规模较三季度末增加80亿元,且新成立了14只产品。业内人士认为,资金流入与发行加码的背后,是资金寻求稳健增值的需求,未来红利基金有望成为引导稳健型资金进入权益市场的重要“跳板”。(上海证券报)
创新产品涌现 债券ETF强势吸金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12日,债券ETF共有53只,今年以来增加32只;规模则从去年底的1799.87亿元升至7054.23亿元。百亿级债券ETF也批量涌现,截至11月12日,30只债券ETF规模在百亿元以上,而2024年底仅有5只。在业内人士看来,今年以来债券ETF频现新品种,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资产配置工具,后续更多创新产品值得期待。债券ETF发展迅猛,最新规模已突破7000亿元,今年以来增长5200多亿元。与此同时,百亿级ETF阵营持续扩容,在当前上市的53只债券ETF中,规模突破百亿元的产品有30只。(上海证券报)
化工主题基金密集上报 机构抢抓布局机遇
在近期的轮动行情中,化工板块表现出色。从公募基金动向看,它们近期也在加大产品布局力度。三季度以来,近10只化工主题基金密集上报,ETF是主力军。站在当前时点,多家机构表示,化工板块细分领域众多,应加大研究力度,深挖投资机会。(上海证券报)
重仓赛道从“旧”到“新” 主动权益百亿基金经理人数重返百位
市场数据显示,管理规模超百亿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下称“百亿基金经理”)人数在时隔一年半后,已重返百位上方,呈现出探底回升的态势。
证券时报记者分析数据发现,当前的百亿基金经理阵容出现显著变化:一方面,长期聚焦消费、医药、新能源等赛道的基金经理逐渐淡出,而科技、红利、量化等方向的新面孔不断崛起,反映出市场偏好正从“传统内需”转向“科技创新+安全边际”。另一方面,新晋百亿规模主要来自业绩与市场行情的共振,而非以往依赖明星效应与大规模新发产品。(证券时报)
跨境ETF规模较年初增长超117%
近期,跨境ETF交易活跃度提升,部分热门产品出现阶段性溢价。今年以来,随着跨境ETF市场持续升温,跨境ETF的规模也有显著增长,截至11月16日,跨境ETF总规模已达9237.82亿元,较年初增长超117%。在受访人士看来,跨境ETF的发展既源于投资者全球资产配置需求的持续释放,也得益于产品工具属性完善、投资版图不断拓展等。其中,港股类ETF表现尤为亮眼,不仅投资回报位居前列,规模增长也实现领跑,成为跨境ETF赛道中的重要增长引擎。(证券日报)
基金申购门槛调整呈现“全渠道、多品类”特征
11月份以来,天弘基金、先锋基金等公募机构相继下调旗下产品申购门槛,其中先锋日添利B的起投门槛由500万元降至0.01元,天弘基金将旗下56只产品申购门槛统一降至0.1元,覆盖主动权益类基金、债券基金等品种。据记者梳理,今年以来已有易方达基金、德邦基金、大成基金跟进调整,基金投资门槛逐步演化到“分角级”。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这既基于普惠金融的实践经验,也蕴含着渠道适配、投顾需求与存续管理的多重考量。(证券日报)
险资“买买买”模式升级 股票和基金持仓再创新高
保险公司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余额占比创新高。
金融监管总局最新公布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投资于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余额合计达到5.59万亿元,在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中的占比达到14.92%,逼近15%重要关口。这意味着,上述两类保险公司合计投资于股票和基金的余额规模和占比均创下了2022年披露该数据以来的新高。(证券时报)
ETF新品排队“上架” 机构看好权益资产配置价值
上周,ETF新发市场持续火热,多个热门产品上市。Wind数据显示,11月10日到11月16日,全市场共有11只ETF产品成功上市,其中有投资巴西市场的两只ETF,还有投资港股科技赛道的四只ETF。此外,多家基金公司也围绕化工、有色金属、电网、机器人等多个细分赛道进行布局。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中长期资金入市进程加快,以及A股市场内在稳定性持续增强,指数化投资规模或将持续提升。其中,具有机构化特征的ETF产品有望受到市场更多重视,成为增量资金入市的重要载体。(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公司动态
清仓英伟达!知名基金出手了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13F持仓报告,被称为“风投教父”的知名投资人彼得·蒂尔旗下基金在第三季度完全退出了对英伟达的投资。蒂尔创立的蒂尔宏观基金(Thiel Macro Fund)提交的13F文件显示,蒂尔在7月至9月期间出售了约537742股英伟达股票,占其投资组合的近40%。截至9月30日,该基金已不再持有英伟达任何股份。相关测算显示,基于英伟达7月至9月期间的平均股价,此次出售股份的价值接近1亿美元。
近期,英伟达被减持消息频出。一周前,日本知名科技投资公司软银集团在最新财报中称,清仓其持有的全部英伟达股票,套现58.3亿美元,并将这笔钱用于对OpenAI的追加投资。上周五,知名对冲基金桥水提交的13F报告显示,三季度减持了近472万股英伟达股份。截至三季度末,桥水持有251万股英伟达股份,数量相较于二季度末的723万股降低65.3%。(中国基金报)
11月17日,盈峰资本在公众号发布严正声明称,近期,有不法分子冒用盈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盈峰资本”)的名义,通过电话、网络等媒介开展非法推广活动,严重损害了投资者权益和该公司声誉。公司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私募基金公司。公司所有私募产品均在基金业协会备案,投资者可以通过基金业协会网站查询。对于不法分子冒充该公司名义开展非法证券活动者,盈峰资本已经进行取证,并保留通过司法途径处理的权利。(每日经济新闻)
这家上海老牌股票私募 变更法人代表及董事长
记者11月17日获悉,上海老牌私募机构景领投资已于近日将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变更为黄宪。截至11月17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在官网公示了该私募管理人的最新信息。景领投资方面表示,黄宪拥有博士学位,是景领投资的股东、基金经理,拥有27年证券从业经历。其中,他在景领投资工作7年,经历了公司从初期到稳定发展的关键阶段,具有丰富的证券研究、证券投资和公司管理方面经验。景领投资原董事长张训苏仍为公司实控人、重要股东、董事、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基金经理,未来其工作重心将进一步聚焦投资管理业务,并参与重大事项决策管理,积极推动公司稳健发展。
公开信息显示,景领投资成立于2015年,2016年取得私募管理人资格,目前是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观察会员。(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
“永赢现象”A/B面
在竞争白热化的国内公募基金行业,一家年轻的基金公司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崛起。凭借在固收领域的深厚根基,以及在指数、主动权益产品上的前瞻性“卡位”,永赢基金管理规模快速增长,被业界称为“永赢现象”。
随着“永赢现象”逐渐走入行业视野,其“剑走偏锋”的发展路径亦引发业内深度思考与探讨。一面是,永赢基金凭借独特的业务打法与产品策略实现了快速崛起,成为业内借鉴的样本;另一面则是,其高速成长背后所隐含的行业共性问题与潜在风险不容小觑。(上海证券报)
产品动态
11只FOF正在发行中
根据Wind统计,上周(11月10日至11月14日)一共有4只FOF成立,其中有两只募集规模分别超过15亿元和20亿元。此外,截至11月17日全市场一共有11只FOF正在发行中,10只为混合FOF,1只为债券FOF。阶段性看,在行情回暖和此前大规模新发产品带动下,FOF产品的发行节奏有所加快。(人民财讯)
人事变动
41位基金经理发生任职变动
今天(11.17)有57只基金产品发布基金经理离职公告,从变动原因上来看,有10位基金经理是由于工作变动而从管理的16只基金产品中离职,有5位基金经理是由于个人原因而从管理的32只基金产品中离职。有5位基金经理是由于产品到期而从管理的9只基金产品中离职。(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