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本周结束,2024年的交易日也就仅剩两天。截止周五收盘,两市涨跌不一,沪指微涨0.06%,报3400.14点,深成指下跌0.13%,报10659.98点,创业板下挫0.22%,报2204.90点,两市全天成交金额超14339亿元,与前日相比增长12.6%,大盘超3500支股票上涨,79支股票涨停,市场向好的基础依然稳固。
临近年底,新能源汽车的股票波动也十分明显,一方面是交付量基本已经确认,另一方面则是关于2025年的发展布局也基本确认,车企释放出的信息会被资本市场放大不少。
1.4万亿美元的市值是什么概念,几乎是全球上市车企市值总和的一半,在特朗普还没有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时候,马斯克已经实现了让特斯拉在全球汽车制造业的登顶。
当然这一点也同样具有讽刺性,美国制造的汽车仅占全球汽车制造的11.3%,但是市值总和却超过全球一半,所谓的制造业回流这么多年来依然只停留在口号阶段,资金最终还是流向了华尔街。
然而这样销量与市值不对等状况,特斯拉并不是个例,在国内市场也同样上演着这样看似不太合理的情节。
本周五收盘,小米股价大涨4.27%,来到了34.15港元每股,市值更是突破8000亿元,与比亚迪8300亿元的市值仅相差300亿元,更是秒杀了一众上市多年的造车新势力,冲到了全球第四的位置。
8000亿元的市值已经接近保时捷汽车的两倍,更是远超理想、蔚来和小鹏的市值,小米股价的起飞完全是从新车亮相开始,一路飞涨。
年初时,小米的股价仅为15港元每股,甚至在2月份一度跌至11港元每股,在首款汽车上市后,小米股价走出了低迷,一度回升到15港元,特别是从8月份开始,小米汽车月交付量突破1万辆后,小米集团的股价也像坐火箭般原地起飞。
如今小米的股价已经是近两年来的最高点,同时距离史上最好股价35.9港元也只差一点点,可以说通过造车,小米已经重回历史最好的状态,通过新能源汽车雷军带领着小米实现了二次腾飞。
小米的成功也让市场再次看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潜力,同时雷军的频繁亮相让曾经活跃在社交平台的李厂长变得沉默了不少,也就只有昔日的竞争对手余承东能和雷军在互联网上分庭抗争。
在余承东的加持下,鸿蒙智行在2024年终于凑齐了“四界”,而其中发展最好的问界汽车更是让赛力斯实现了脱胎换骨的改变,不止销量增长迅速,市值更是在2024年翻了一倍。
从年初不足1000亿元,到本周五,赛力斯的市值已经增长到2039亿元,在华为的赋能之下,赛力斯从一家重庆的小型汽车制造厂,快速成长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举足轻重的车企。
通过赛力斯的成功,让中国车企意识到华为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重要性,华为将汽车业务独立出来成立引望子公司,并且开启了融资道路,阿维塔作为最先入股的车企,以115亿元购买了10%的股权。
按照北汽蓝谷管理层之前透露的信息,目前公司已经前面押注在与华为的合作,作为四界之一,双方的合作将更加深入。
这样推测下来,北汽蓝谷的增资很有可能也是为了购买引望股份而提前准备的资金。
虽然国内车企目前还没有像本田、日产这样组合成为汽车联盟,但是在华为的影响力之下,引望未来有可能成为国内车企大联盟的关键纽带,在华为的造车朋友圈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包含多家车企的汽车产业联盟已经初见雏形。
除了新能源的融资火热之外,作为最主要供应商的宁德时代也在筹备着自己未来的发展,12月26日,宁德时代发布了公司计划在港股上市的公告,算是对此前的消息作出了回应,同时公告称,此举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和打造国际化的资本运作平台。
消息一出,27日,宁德时代的股价也终于迎来了上涨,结束连续两天的下跌,急迫在港股上市拓宽市场的背后,是宁德时代下半年来的营收下滑所带来的压力,根据三季度财报显示,宁德时代第三季度营收下滑12.48%,前三季度累计下滑12.09%。
这表明在下半年新能源汽车价格战的影响下,宁德时代作为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最先受到了冲击,价格战目前还只是影响营收,如果不尽快调整战略,未来可能连利润都要受到影响。
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内目前最具有投资价值的产业,在2024年不止替代了房地产业成为了第一支柱产业,更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小米汽车凭借一款车型就能做到全球第四大市值的车企,就说明新能源汽车在未来还会不断创造财富,资本只会流向具有价值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