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长期下跌之路,很可能已经开启调整熊市

最近招商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在直播中的一张图火了。

按照他的观点,A股长期下跌之路,已经开启,直至2025年。

A股每七年一个轮回,第四轮牛市已经结束,今年是牛尾熊始的一年。

接下来三年都是熊市,2025年甚至是大熊市,下一轮牛市要等到2026年了。

那么,张夏的观点有没有道理?

按照张夏的观点,2008年的1664点只是熊市的开始,而2011年是大熊市。

可我还没见过大熊市的最低点,比刚开始的最低点还要高。

另外,2019年、2020年被张夏定义为熊牛转折和牛市开始之年,2021年才是牛市高潮之年。

如果上证指数点位高点年份为牛市高潮之年,但按照张夏的定义,上一轮牛熊周期中,牛市高潮之年是2014年,而非2015年,前后矛盾。

而且将上证指数点位高点年份定为牛市高潮之年,不符合传统认知。

按照我的理解,年度收益高点年份才是牛市高潮之年,比如2020年、2015年和2007年。

偏股混合型基金2007年涨幅120%,2015年涨幅43%,2020年涨幅56%。

但在张夏的定义中,只有2007年是牛市高潮之年,而2015年是牛尾熊始之年,2020年是牛市开始之年。

而2021年作为牛市高潮之年,偏股混合型基金涨幅仅8%。

在我看来,真正值得辩驳的是:回顾历次熊市周期,目前调整周期还未过半。

第1轮大熊市:2001-2005,2245点开始的大熊市,调整了48个月;

第2轮大熊市:2009-2013,3478点开始的大熊市,调整了47个月(如果从6124点算,调整68个月);

第3轮大熊市:2015-2018,5178点开始的大熊市,调整了43个月。

而上证指数在2021年2月创下高点,截至目前仍只调整了19个月,不到2年。

那么,是不是应该刻舟求剑,等48个月后,即2025年2月再出手,在此之前,空仓是最好的选择。

我不喜欢非本质的结论,熊市必须调整4年才能见底就是非本质的结论。

关于股市的底部,我更愿意从有限资产和无限通胀的客观规律来解读。

央行的水是止不住的,当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央行理论上即拥有了无限印钞的权力。

所以,现金贬值是必然的。

但没有人希望自己手中的现金贬值,所以他们会尽可能地会换成生息资产。

而长期能跑赢通胀和GDP增速的生息资产,一定也是稀缺的。

从全球富豪排名来看,他们的主要资产是上市公司股权。

这意味着,最稀缺的资产之一就是优秀上市公司的股权。

所以,优秀上市公司的股权从来不缺买家,区别在于每个人的机会成本不一样,所以愿意给的价格也会不一样。

比如,外资养老金的收益目标是年化8%,那么当股价潜在收益率8%时,他们就会出手。

还要国内的富豪,早先信托的收益是8%-10%,如果股票潜在收益率只有8%,他们根本不会出手。

关于这轮熊市调整的时长,我并没有答案。

但按照我的市场底部模型,今天万得全A收盘4726.32点,市场调整空间已非常有限。

数据仅为测算,不代表实际及未来表现

另外,我对主动基金的阿尔法能力非常有信心。

只要不是单边熊市,存在结构性机会,他们就能创造正收益。

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为例,自2004年至今,截至2021年的18个完整年度,除了2008、2011、2016、2018年,其余年度均取得了正收益,年度胜率78%。

2010-2013年在很多人眼中,是熊市漫漫的四年。

2010年沪深300跌幅13%,2011年沪深300跌幅25%,全年都在下跌。

到了2012年,上证指数再创新低1949点,而13年的钱荒事件,上证指数再创新低1849点。

可偏股混合型基金除了2011年收益为负,2010、2012、2013年的涨幅分别为5%、4%、13%。

因为除了2011年,2010、2012、2013年并没有单边下跌,出现了结构性行情。

2010年中证500涨幅10%,2012年沪深300涨幅8%,2013年创业板指涨幅83%。

只要不是单边熊市,只要存在结构性机会,只要不是选到最差的基金经理,按照公募基金经理的中位数水平,也能创造正收益。

而这背后的理由仍然在于:中国GDP每年仍保持着中等增速,实际上就是一部分行业保持着中高增速,那么这些正收益的行业就有配置空间。

与其说坚信国运,不如说坚信这批优秀的企业家,一部分优秀的企业不仅是国内第一,更是全球第一,正是他们撑起了国运。

价值投资长期有效的底层逻辑是驳不倒的,只要业绩在增长,获取自由现金流的能力在增强,价值终究会回归。

全文完,如果喜欢,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

免责条款:本文内容为基于公开资料研究完成,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

THE END
0.假设自己满仓了一只股票以后就遇到了连续跌停,这时候该怎么办?|股只有掌握破解庄家手段的方法,刺中庄家的咽喉,才能笑傲股林,畅游股海。 一个庄家,他选择一只股票进入后,就象一个商人选择了一个铺面,租下或者买下后就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买卖股票就是进货和出货。一般来说需要运作很长时间,几年或者更长时间。 那么散户呢?大部分都是过客。什么意思?就是看到这个店生意好了,立即在这个店买点货就在店门口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IJF9BR^T273?9TBZ0jvsm
1.为什么一只股票多年没有涨停财富号$城市传媒(SH600229)$股市个股有的几年来没有一次涨停,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多种:一是盘子过大,一般的主力拉不动,也不会轻易拉;二是基本面不够好,又缺乏热点概念;三是行业景气度不高,业绩也不好,要脸蛋没有脸蛋,要个子没有个子,要文化没有文化的那就只能当“剩女”了。四:没有资金关注,上方套牢盘高,资jvzquC41ecogwqfq0ggtvvtpg{4dqv4pgyy049742;763?9465=:7A75446
2.海南板块跌1.71%,27只个股下跌,仅一只上涨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邱惠颖)9月7日,A股三大指数全线下跌,上证指数下跌1.13%,深证成指下跌1.84%,创业板指下跌2.11%。两市成交额7668亿元,较上一日缩减44亿元,超4700只个股下跌。海南板块下跌1.71%,个股1涨27跌。 旅游、酒店、教育等少数板块涨幅居前 jvzquC41pg}tems0jpjog€x0eqs0jk4jvor0oxgkng576?8720nuou
3.“超级投资者”施洛斯2008年的珍贵访谈:买那些有下跌保护的股票,至于能经纪人会想从30跌到20,客户就亏了三分之一的钱。要是再回到30,经纪人却可能给客户打电话说跌了很多的股票涨回来了,问他们要不要卖出。 我可不愿意涨到成本价就卖出。很多时候,我是因为股票在下跌才买,它们陷入了困境。有可能的话,我觉得最好能赚50%的利润。问题是一只股票30买的,涨到了50,如果是长期收益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tvxhm1uzpetycnm532;7/323378iqe/onsvrvje817:<830yivvq
4.罕见!3只A股集体暴跌最高跌近99%今天进入退市整理期的几只退市A股的二级市场价格表现,让不少投资者见识了此类股票跌势的惨烈。 其中一只退市股今天开盘即暴跌97.66%,盘中跌幅甚至一度达98.68%,日内如此大的跌幅在A股市场历史上实属罕见。另外两只退市股盘中跌幅也超过80%。 业内人士认为,长期来看,严格的退市制度下,后期A股市场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jvzquC41uvudm762lsqb0lto0et0497628661l;7:7;2;?70ujznn
5.双11这些股票“打折”最狠!来看看有没有你买的那一只在股价跌幅靠前的个股中,不乏昔日被各大机构追捧的白马股,如辅仁药业、东方金钰、科沃斯等。 7月19日晚间,辅仁药业公告称,因公司资金安排原因,未按有关规定完成现金分红款项划拨,无法按原定计划发放现金红利6271.58万元,并因此申请继续停牌。而此前发布的2019年一季报中,辅仁药业披露有货币资金18.16亿元。账上货币资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v4el1813B433/711B5255=70|mvon
6.本周蒸发9万亿市值人均亏10万7成股民亏逾10%“就当我把钱借给别人用了,过几天又还给我了。” ●夏女士是2006年入市的股民,曾有一只股被套7年。“成本9元多,从2008年套到今年,最低到过2元,本轮牛市启动时5元,但本周最高涨到13元,周五跌停了还有11元多”。她常常拿这只股给朋友打气:“股票和其它东西最大的不同是长期来看大多上涨,只要不是买到jvzq<84hkpgoen3eg0io1{tnnkth1;5372<0494v42762?72a7<::?8:0unuou
7.20年大牛市时我的亲身经历我经历过三轮牛市顶部,最疯狂的是07年中概股,原来股票还可以这么跌 2022年的股灾如期到来了,中概股成了股灾的先锋军,我想象不到股票居然可以跌的如此惨烈。看看腾讯的月线图真是可以吓死人,股价从730跌到180,脚脖子斩啊,把股市有多极端演绎得淋漓尽致。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天晚上打开美股软件,满屏的中概股“当天”的跌幅都是百分之好几十甚至腰斩,真jvzquC41zwkrk~3eqo569B59426:787767739A9
8.为什么要等2年?当一只股票从高位下跌后,最好要等2年后才考虑买入。一从前面的股票下跌原理,高位2年后再考虑买入,可以不会抄底抄在半山腰,从而买在相对底部区域,不是深套状态下,持股体验会更好。 其次是不用过长的磨底消耗我们的耐心。像本人的持股耐心大概就是二三年。从很多个股的股东数变化看,很多股民的耐心也就是一二年。别低估抄底抄在半山腰+长期磨底对内心的消耗。 jvzquC41zwkrk~3eqo563B>;26=2;8769;;24<9
9.康美183亿现金是怎样变成人参,又是怎样灰飞烟灭,一个局外会计的观察2018年7月,财联社《康美药业财报疑云:利息支出超12亿,账上360亿现金只是摆设?》“拥有大量的货币资金,却要付出高额代价融资,这真的合理吗?”这篇文章似乎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接着风云突变,从2018年10月12日开始,康美药业连续下跌,到10月25日,股价从20.14元/股跌到11.27,市值几近腰斩。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tvxhm1u532;7/293398iqe/onkƒntcx;72@;6;0y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