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股市呈现出深度调整的格局,全年主要指数跌幅均超过20%,其中上证指数累计下跌24.59%,深证成指下跌34.42%,创业板指下跌28.65%,市场整体表现为2008年以来最严重的熊市。这一走势主要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股权质押风险暴露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年呈现出“先扬后抑、持续探底”的特征。
一、市场整体走势:三大阶段与核心驱动因素
1. 年初冲高(1-2月)
受宏观经济数据向好、金融去杠杆边际缓和等因素推动,上证指数年初一度冲高至3587点,上证50指数创下连阳纪录。但随后受海外市场波动(如美股“闪崩”)和国内监管趋严(如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影响,市场快速回落。
2. 贸易摩擦冲击(3-9月)
3月23日特朗普签署对华贸易战备忘录,A股进入“政策底”与“市场底”的反复磨底阶段。上证指数从3200点跌至2449点,累计下跌约23%。期间,中美三轮关税加征(涉及500亿、2000亿美元商品)引发市场恐慌,出口依赖型行业(如机械、电子)跌幅超30%,而消费、医药等防御性板块相对抗跌。
3. 四季度估值修复(10-12月)
10月19日政策底明确(央行降准、社保基金入市等),市场开启超跌反弹。但受经济数据持续走弱、股权质押风险集中爆发影响,反弹力度有限。全年最低点出现在12月27日(上证指数2483点),最终以2495点收官。
二、板块表现:结构性机会与防御主线
尽管市场整体低迷,但部分板块在政策支持、业绩韧性或主题驱动下表现突出,主要分为三大类:
(一)防御性板块:穿越熊市的“避风港”
1. 食品饮料
- 核心逻辑:消费升级与业绩确定性。白酒行业(如贵州茅台、五粮液)受益于高端酒提价和宴席需求,全年跌幅仅15%,显著跑赢大盘。
- 数据验证:申万食品饮料指数全年下跌14.6%,为28个行业中跌幅最小,其中贵州茅台全年下跌1.9%,跑赢上证指数22.7个百分点。
2. 医药生物
- 核心逻辑:刚性需求与创新药政策支持。医疗器械(迈瑞医疗)、创新药(药明康德)等细分领域表现突出,全年跌幅18.3%,跑输大盘但优于多数行业。
- 市场亮点:药明康德作为“独角兽”次新股,全年涨幅140.7%,成为医药板块的标杆。
3. 银行
- 核心逻辑:低估值与高股息。银行板块全年下跌15.6%,但股息率普遍超过4%,吸引险资等长期资金配置。
- 政策影响: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理财子公司设立加速,部分银行股(如招商银行)估值修复。
(二)政策驱动型板块:结构性机会显现
1. 计算机
- 核心逻辑:自主可控与云计算。受“国产替代”政策推动,工业互联网(用友网络)、网络安全(启明星辰)等细分领域表现活跃,全年跌幅24.5%,跑赢大盘。
- 市场表现:中石科技(次新股)因5G概念全年涨幅298.38%,成为年度“妖王”。
2. 通信
- 核心逻辑:5G商用加速。尽管行业整体下跌26.8%,但中兴通讯(美国制裁事件后反弹)、烽火通信等龙头股表现相对抗跌。
- 政策催化:2018年工信部发放5G试验牌照,行业进入投资期。
3. 新能源汽车
- 核心逻辑:补贴退坡与技术迭代。行业全年下跌38.2%,但特斯拉产业链(如宁德时代)和龙头企业(比亚迪)在政策支持下局部反弹。
- 数据验证:宁德时代作为次新股,全年涨幅210%,成为新能源板块的亮点。
(三)主题投资:次新股与高送转
1. 次新股
- 核心逻辑:流动性溢价与稀缺性。尽管次新股指数全年下跌36.2%,但部分个股(如金力永磁、长城军工)因题材炒作涨幅翻倍。
- 分化显著:工业富联等大盘次新股破发,而药明康德、迈瑞医疗等“独角兽”受机构青睐。
2. 高送转
- 核心逻辑:资金博弈。部分小盘股(如卫宁健康)通过高比例送转吸引游资,全年涨幅超70%。
三、市场特征与资金动向
1. 外资逆势加仓
- 北上资金:全年净流入2241亿元,主要配置消费(贵州茅台、美的集团)和金融(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体现“核心资产”偏好。
- QFII:二季度增持医药、化工、电子等板块,工业富联、宁德时代等被多家QFII重仓。
2. 机构调仓
- 公募基金:减仓周期股(如钢铁、煤炭),加仓消费和科技,全年偏股型基金平均亏损约20%。
- 险资:加大银行、地产等低估值板块配置,全年权益投资比例降至12%左右。
3. 散户行为
- 交易活跃度下降:A股全年成交额89.65万亿元,同比下降20%,投资者情绪降至冰点。
- “炒小炒差”退潮:ST股、低价股跌幅超40%,市场风格向业绩确定性切换。
四、关键事件与政策影响
1. 中美贸易摩擦
- 三轮关税加征(500亿、2000亿美元商品)引发市场恐慌,出口依赖型行业(如纺织、家电)重挫,但也催生“国产替代”主题(如半导体、软件)。
2. 金融去杠杆与流动性宽松
- 上半年资管新规落地,信用债违约频发;下半年央行四次降准,市场流动性边际改善,但资金“脱虚向实”效果有限。
3. MSCI纳入A股
- 6月和9月分两次纳入A股,被动资金流入约200亿元,蓝筹股(如中国平安、贵州茅台)受益。
五、总结与启示
2018年股市的深度调整是内外部风险共振的结果,但也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布局优质资产的机会。防御性板块(消费、医药、银行)的抗跌性凸显了“业绩为王”的投资逻辑,而政策驱动型板块(科技、新能源)的结构性机会则体现了产业升级的方向。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一年的教训在于:在熊市中需注重资产配置的均衡性,优先选择现金流稳定、估值合理的行业,同时密切关注政策动向与产业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