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军易臻真:交互分析理论模式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内容提要:交互分析模式自20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在西方社会工作领域运用较为广泛。本文旨在系统介绍该理论模式,从其理论基础出发重点分析该模式中映射人际关系的三个“自我状态”,即父母、成人和儿童,及其相互污染和排斥的情况和互补、交叉、隐藏三种交互形态。由于交互分析理论的相关概念架构浅显易懂,其应用性颇广。近几年来,交互分析不断与时俱进,并伴随着其理论的发展,其模式运用也已不仅仅局限于个体内在心理层面的分析了,而是更多地关注和结合外在因素的作用,并致力于协助案主的自我重塑。

交互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是一种强调人际沟通交流的分析模式,它最早是由加拿大著名精神科医生埃里克·伯尔尼(Eric Berne,1910~1970年)及其研究团队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起来并用以描述他们治疗的一种方法。这一理论模式自创建以来被西方社会颇为推广,但在中国内地目前还少有详尽而系统地介绍和分析。交互分析理论模式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过程,强调个体必须从群体生活中不断学习。因为交流与互动有助于个体发展并形成良好的自我与健康的人格;有助于满足人类娱乐、交往与感情的需要;更有助于面临共同问题的人们进行信息交流,并获得心理支持,学习正确的态度与行为。本文将就这一理论模式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处置原则以及应用前景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和介绍。

一、交互分析模式的理论基础

交互分析模式作为一种以人格结构为基础的理论,旨在分析并描述人与人之间是如何互动的,通过提高个体的感知水平及能力,使其对未来的行为做出更适当的抉择。该理论的建构及其发展充分印证了社会工作专业的跨学科性,其理论基础主要为心理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社会系统理论及团体动力学理论等四种。

(一)心理分析理论

作为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于19世纪末从其所从事的临床治疗工作中逐步发展起了心理分析学说及相关治疗方法。弗洛伊德认为,人们往往意识不到指导他们行为的真正动机,因为这些动机早在个体的孩提时期就已形成,并经常受到自我意识的压抑。心理分析理论比较注重个体早期的生活经验对其人格发展、理性与意识的表现能力以及其不断成长与改变能力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个体可以通过实践建立起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此来增强其参与社会竞争的自信心。

交互分析理论的基本出发点主要是个体人格的结构分析(SA,structural analysi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但交互分析论者认为这种分法过于抽象。因此,交互分析理论主张以一种比较实际的“自我状态”来表达人格结构。它认为每一个完整的个体,其人格中必定有三种自我状态,即父母的自我状态,成人的自我状态以及儿童的自我状态。这三种自我状态有其共同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每一种自我状态具有其特有的姿势、态度以及表达方式;二是各种自我状态均具有在某一时刻控制个人态度、思想、感觉以及行为的能力(Eric Berne,1957)。从比较的角度来看,精神分析论和交互分析论这两者并无对错之分,只是其强调的侧重点有所区别而已。前者强调心理结构,后者强调比较具体且可察觉的行为。因此交互分析理论中所涉及的人格结构分析主要是指一种以自我状态为基础,分析个人的思想、感觉及行为的方法(Eric Berne,1996)。

(二)行为主义理论

1913年到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人们应该摒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于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而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依照近现代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界定,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传统的条件反射理论、强化条件反射理论及社会学习理论等三大组成部分。其中无论哪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都相当重视人们的行为与外界反应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条件反射理论强调的是行为与刺激之间的联系。在实务工作中,通过适当的“刺激”使案主的行为朝着小组预设的目标发展;强化条件反射理论,关注的则是人的行为结果所得到的外界反应对于其今后行为的影响。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社会学的标签理论,即若某种行为发生后,其结果被加以肯定,则人们就会继续坚持该行为,反之亦然;而社会学习理论则倾向于强调在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与评价的过程中习得自身的行为(Albert Bandura,1977)。

(三)社会系统理论

(四)团体动力学理论

由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开创的团体动力学理论(group dynamics,亦称作群体动力学)试图通过对群体现象的动态分析发现其一般规律。它以群体的性质、群体发展的规律、群体和个人的关系、群体和群体的关系等作为研究对象。这一理论对社会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研究群体行为做出了重要贡献。简单地说,群体动力学就是在群体中,只要有别人在场,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就同他单独一个人时有所不同,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它的基本假设是人类的各种需求是相互关联的,且都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Kurt Lewin,1945)。所以,人们在其行为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有健全且适当的团体赖以生活,并一直贯穿生命的全过程。这样在开展实务工作的过程中就需要立足于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影响与结果,以此来分析探讨某团体的成因、运作及维持方式等,协调团体压力与规范之间的关系,增强其内部凝聚力,有效整合个体动机与团体目标,领导与团体功能结构等方面的关系,以此使得个体与社会、个体与环境的关系协调发展。

二、交互分析理论模式的核心观点

交互分析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帮助个体了解到“他自身在此刻正处于哪一种状态”,并协助个体发觉自己在做些什么。埃里克·伯尔尼认为映射人际关系的三个“自我状态”(three ego-states)分别是父母、成人和儿童。个体通过交互分析可以认清自己的“父母”、“成人”以及“儿童”三种状态,并察觉自己在与旁人互动中,这三种状态是如何表现的(Eric Berne,1970)。交互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协助案主认清自己此刻处于哪一种状态,评估自己的想法是否合乎理性。同时鼓励案主在不压抑“父母”或“儿童”状态的前提下,强化个体“成人”的充分表现。

(一)三种“自我状态”

概而言之,自我状态是指一种具有一致性的感觉和经验,它与另一具有一致性的行为反应有直接关联,三种“自我状态”各有其内涵和特色(廖荣利,2002)。

1.父母的自我状态

2.成人的自我状态

成人的自我状态是指与客观事实有关的自动知觉。它可将外界的资源转化成知识并加以评估,并以最适当的行为表现出来。因此,成人的自我状态是一种有组织、有智慧、有应变能力且有理解力的自我状态,或者可以说它是一种理性的自我状态。“成人”的自我状态不像“儿童”或“父母”的自我状态那样是静态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并且它有能力评价、支持以及改变“父母”及“儿童”。在不成为人格的统治者的前提之下,“成人”能帮助“父母”和“儿童”运作,它也在适当地保持三个自我状态间的平衡。因此,成人的自我状态常用的话语往往是“根据……”“照理……”“让我想想看”等等。

3.儿童的自我状态

儿童的自我状态指的是婴儿所有本能的冲动行为,以及早期儿童和外在世界接触的经验,当然也包括反应方式所得的经验等。换句话说,一个人的儿童自我状态也就是他儿童时期的所见所闻、他的感受、他的反应以及他的接触周围事物的记忆。儿童的自我状态对一个人的正常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是个体自我概念建立的基础,对个体日后行为反应的方式影响很大。不论是儿童自己所体验到的,还是接受父母的抚养和训练所习得的,儿童的自我状态会发展成以下三种类型,即自然型儿童、适应型儿童以及学者型儿童。自然型儿童(natural child),其特色是所有的表现都是未经训练的。所以它是一种天真的、冲动的、甘心的以及喜怒哀乐形于外的;适应型儿童(adapted child)是指自然型的儿童经过外在的修正,发展成为一种适应的儿童,适应父母的要求或情景的需要。这种适应外界的结果使儿童的自我状态分化出“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学者型儿童(little professor),一部分是与生俱来的,其特色是他会察言观色,喜欢冒险、探索世界,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会利用自身的直觉力,富有创造力,有的甚至具有操纵能力(Dolliver,Robert H.; Mixon,Robert J.,1977)。

(二)自我状态之间的相互影响

这三种自我状态的发展过程是依据年龄增长逐渐形成的。婴儿从出生起,就将注意力集中在自身的需求和舒适上,自然的趋向是婴儿会尽力逃避痛苦,并且利用原本有的感觉来与外界应对。所以说“儿童的自我状态”是最早出现的;接着,当幼儿开始模仿父母或是扮演父母角色过家家时,父母的自我状态便逐渐形成;最后,当儿童企图去理解外在世界,且想操纵他人时,其成人的自我状态便逐渐出现。因此,三种自我状态之间也会出现相互污染或排斥的情况。

1.自我状态的污染

所谓污染是指某一自我状态受到其他自我状态的干扰时,所显现的状态。自我状态的污染通常可分为三种情形,即“成人”受“父母”的污染,“成人”受“儿童”的污染以及双重污染等。当“成人”遭受“父母”的污染时,往往表现出偏见的态度和看法;而当“成人”遭受“儿童”的污染时,个体易于将妄想带入现实,造成对事实认知的扭曲;而当双重污染出现时,以上两种情形就将同时发生。

2.自我状态的排斥

排斥是指个体在行为表现时,总有清一色的“父母”、“成人”或“儿童”状态,它们均不知变通且毫无弹性可言,只固执于一种状态。他们对事情会有刻板印象,也将会产生人际交流上的问题。自我状态的排斥现象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其一是不变的父母(the constant parent)。此种状态下的个体常常会表现出操纵他人或捍卫权威的行为。其二是不变的成人(the constant adult)。此种状态下的个体常会就事论事,毫无情感可言。通常情况下,他们成为精神患者的可能性极高。其三是不变的儿童(the constant child)。此种状态下的个体往往高度依赖他人,选择逃避现实。

(三)三种交互形态(Transactions)

作为交互分析理论的奠基人,埃里克·柏恩总结了三种交互的形态:互补型、交叉型及隐含型。他及他的研究团队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必定涉及各自的自我状态。个体与他者交往过程中,可能处于“父母”、“成人”或是“儿童”的状态上,也正是因为自我状态的不同,人们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往往呈现出以下三种形态(Eric Berne,2010)。

1.互补的交互形态(Complementary Transactions)

所谓互补的交互形态,即对方的反应在预期中,是一种配合刺激,也是平行且开放的互动。因此,两人对对方的期望都能获得满足,所以能继续不断地互动与交流,此种沟通可以发生在任何两种自我状态之间。例如,甲说:“请把报告给我。”乙回答:“好的,我找到后,马上给你送来。”这就是成人状态之间的刺激和回应。又比如,甲说:“我们应该找出你总是喝醉的原因。”乙说:“你总是在指责我。”显然这时是乙儿童状态与甲父母状态之间的应激和反应。

2.交叉的交互形态(Crossed Transactions)

所谓交叉的交互形态是指对方对刺激所做的反应并非在预期之中,此时个体会体验到痛苦的人际关系,因而可能逃避、退缩、吵架或转换成另一种交流形式,而使沟通中断。例如,甲提问:“我的茶杯呢?”乙却回答:“我怎么知道,为什么你总是乱放东西?!”乙的回答是父母状态对儿童状态的指责,这一回答并不在甲的预期的成人状态的应激反应中。

3.隐藏的交互形态(Ulterior Transactions)

所谓隐藏的交互形态,它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现象,在表面上是以社会可以接受的方式表达意愿,而实际上却是另有动机的,即有其言外之意。换言之,当此种交流发生时,往往牵动两种以上的自我状态,一种是表面的,另一种是暗藏的。此种交流通常都是“成人”对“成人”自我状态的交流,并且是以口语方式表达出来的,而它则是以身体语言或语气来表达。例如,甲说:“这是最贵的,我想你大概不会买……”这里的潜台词是“我觉得你买不起……”乙的回答是:“我就要买这个。”

通过本节的介绍,不难发现三种自我状态,即父母、成人及儿童是交互分析模式的核心概念,只有了解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及交流方式,才能在实务工作中游刃有余地运用该理论。

三、交互分析理论模式的处置过程及基本原则

交互分析理论模式在小组社会工作的实务中表现颇佳,应用较为广泛。根据该理论模式的特征,除了一般常规的社会工作流程外,还可以将其社会工作处置过程划分为计划阶段、开始阶段、中间阶段和结束阶段等四个不同阶段。

(一)计划阶段

(二)开始阶段

开始阶段包括小组最初的几次活动。从第一次小组聚会开始,小组成员就进入了新的情景。通常一开始小组成员还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团队中,总是表现得比较拘谨,小组活动充斥着不满和紧张。本阶段是带领小组的困难时期,需要处理很多工作。首次会面尤其重要,可以让组员相互认识,简述小组内容,澄清小组工作者的角色,发展与支持小组文化,帮助成员为自己和小组发展制定实验性计划,梳理小组和成员间的期望,建立小组的基本守则,鼓励组员对于小组的有效与否提供减实的反馈意见等。社会工作者应尽量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了解组员的情况,表现出对成员的接纳和友好。

(三)中间阶段

此阶段中小组的规范和结构已形成并趋于稳定。小组的角色开始分化,小组形成公认的目标。此阶段社会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协助成员达成小组目标。例如开始准备小组聚会,为小组过程提供内容架构,使成员参与并增强能力,协助成员达成目标,处理非自愿与对抗行为,监督与评估小组活动的进行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准备小组聚会极为重要,其中活动策划最为关键。如何设计与小组目标有关的小组活动,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小组工作中常用的活动有:游戏、音乐、舞蹈、戏剧、角色扮演、讲故事等。每一次小组活动都应是有计划的,围绕着某一主题开展。一般而言,社会工作者会预先计划各个部分的先后次序以及每一部分所用的时间。该阶段社会工作者如何有效地促进组员间的分享交流,协助组员达成目标,处理小组过程中的抗拒冲突,这些对社会工作者来讲无疑是一项很大的挑战,这也是其专业能力的体现。监督与评估是本阶段的关键任务,社会工作者在每次小组聚会结束之前,应征询成员对现阶段工作的意见,以不断修正小组过程和维持小组的有效性。

(四)结束阶段

在结束阶段,组员彼此间建立了互相接纳和稳定的工作关系。大部分组员的需要得到了满足,问题得到了解决,自我认识和自我接纳都得到了增强。同时,面对小组分离,小组成员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愤怒、哀伤、失落、担忧、依恋、紧张、压抑等负面情绪反应,并可能由此衍生出不同的行为表现,如不承认小组终结,投入程度降低,行为倒退等等。社会工作者要做好小组结束的有关安排并注意处理这些离别情绪。处理方法大致包括:社会工作者要明确小组结束的时间,适时提醒成员做好分离的准备,并进行回顾与评估工作;注意引导组员充分表达结束前的感受,通过赠送小纪念品,小组聚餐等形式来淡化离别情绪。另外,小组工作结束后,社会工作者应把每次聚会记录整理成小组总结记录,并全面地总结工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若可能的话,还可以适当跟踪部分小组成员,以便考察评估小组工作对于案主个体的影响程度。

在实务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应时刻强调自己只是受助者与所处团体或团体与机构之间的协调人。社会工作者不是要控制团体,他不是要为成员做什么,而是与成员一起做什么。他的作用在于促进成员的互动及为小组寻求外部资源。一个团体的形成与维持由成员的互动结果而定,成员共担对这一团体的责任。另外,团体的发展是成员们互动的结果,成员在这一团体中分享责任与经验。交互分析模式所关注的即非社会目标,也不是个人,而是互动互助过程本身。这一点在交互分析理论中尤为重要。因为团体将被视为互动的系统,成员是其他成员解决问题的资源(Eric Berne,2010)。

四、交互分析理论模式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

交互分析理论模式主要是通过人格结构分析以及心理治疗过程,帮助案主自身成长并改变的模式。它有助于诠释个体的行为,并帮助个体更好地表达自我,是一种协助沟通的理论,同时它也是一种儿童发展的理论。因为成年人的生活规律及习惯都印证在其童年生活当中。交互分析理论模式解释和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由于交互分析理论界定清晰且操作性强,因此在其理论发展道路上,比较容易与其他理论模式相结合,且效果良好。格雷戈尔(Gregor velc)将其关系模式理论与交互分析理论整合在一起,他提出关系模式是从个体的生活经验出发进一步发展了“自我状态”。儿童、父母及成人的自我防御状态都来源于个体不断改变和发展的生活经验。作者用“铭记成人的自我状态”(mindful adult ego-state)来形容个体当下存在和接受的状态,这一状态能促进防御关系模式的觉醒和变化(Gregor velc,2010)。

在实务工作中,由于交互分析理论的相关概念架构浅显易懂,所以其应用范围极广。尤其是在人际关系的调节、青少年问题的辅导、婚姻关系的调适、酒药瘾君子的行为修正以及各种教学上的应用,乃至于在企业管理及行政决策上等方面,其均有突出表现。近几年来,在西方实证研究中,交互分析模式再次委以重任。有研究表明其在调节婚姻矛盾冲突中效果显著(Hayatbakhsh Sahar,Shafi Abadi Abdollah,Sanai Zaker Bagher,2010)。另有研究表明,同辈群体之间的交流互动与他们的学习成绩之间相互影响。青春期孩子的学习成绩决定了他们在同辈群体中的地位,及他们的交友选择。与此同时,来自群体的排斥扰乱了他们的学业发展(Véronneau,Marie-Hélène; Vitaro,Frank; Brendgen,Mara; Dishion,Thomas J.; Tremblay,Richard E.,2010)。与此同时,交互分析理论在适当的情况下,还可以被用于开展培训辅导和咨询管理等相关工作(Roland Johnsson,Gunvor Stenlund,2010)。

交互分析理论中对个体三种自我状态的阐述,可以帮助大家分析和领悟自己及他人的人格结构,学习更好地与他人沟通。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案主把焦点放在个人的早年生活,帮助案主了解自我的状态、沟通的形态,以及个人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与个人早年束缚的关系。社会工作者们也可以为案主提供一个互动的情境,使成员可以尝试和练习新的沟通方式,增加他们的自我觉察,改变他们的生活态度,最终更好地开展新生活。例如,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常常处于亚健康状态,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带来的焦虑、抑郁,以及创伤后的应激障碍等等,通过采用交互分析模式对三名在遭受严重健康问题后案主辅导,效果显著,取得了案主较高的满意度(Julia McLeod,2013)。这也证明了在社会工作个案工作中发展交互分析模式的可行性。此外,交互分析模式中的个体自我状态可以协调其看法并整合其行为,它被用作研究公司文化对企业营销行为的影响(Roger Bennett,1999)。

但交互分析理论仍有其局限性。它过于强调个体认知的作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外在因素对个体的影响。此外,交互分析理论在实务工作中虽然也强调社会工作者与案主的对等关系,但与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不同,在实际过程中,案主依然很难完全摆脱社会工作者的操控或是导向。在一定程度上,案主往往会不自觉地依赖于社会工作者。而且,交互分析理论模式在实务工作中极少对处置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个人素质及品质给予必要的关注。而这一方面也是绝大多数理论模式在实务工作中容易忽视的环节。这看似是个小问题,但无论是对于具体操作,还是理论发展,都有着不可小视的影响(文军,2010)。

因此,伴随着交互分析理论的发展,其不应再仅仅局限于个体的心理层面,只关注于个体的认知、行为等能力,而应该更多注重帮助个体自我重绘,乃至自我重塑,帮助案主培养并形成更适应社会,更能面对复杂的个性,并最终达到更为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廖荣利,2002,社会工作理论与模式,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文军,2010,社会工作模式:理论与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THE END
0.波浪理论形态分析——调整浪波浪理论在技术分析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甚至对后来的江恩理论也有很深的影响,所以,值得投资者研读学习进行市场的验证,接下来笔者将对波浪理论形态中的调整浪做个简单的学习。 相比于推动浪,调整浪具有更加复杂多变的结构,变体很多,不容易识别,甚至有时候容易将推动浪与其混淆,调整浪的终点比推动浪的终点更加难以预测,通常要等到调整浪完全形成 jvzq<84yyy4zkwllkc9727hqo1hmnu4423=.2@24219::<:0jvsm
1.《血迹形态分析原理理论与实践》((美)詹姆斯等著)简介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血迹形态分析原理理论与实践》,作者:(美)詹姆斯 等著,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最新《血迹形态分析原理理论与实践》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血迹形态分析原理理论与实践》,就上当当网。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497383=90qyon
2.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分析三、文殊坊空间形态分析 (一)图底理论分析 图底关系理论研究的是建筑实体的图和作为开场空间的底之间的相互关系。1.以建筑实体为图区域内的肌理形态更为细致丰富、紧凑完整,体量较小,建筑组合形式也更为丰富,而区域以外所呈现的肌理形态略为破碎,尺度大小不均,组合形式单一。文殊院作为整个街区的视觉高潮和重点,采jvzquC41yy}/i€~qq0ipo8qwpyko1unujkrvp€jp1nyxju|142782A4874:237mvon
3.学习|技术分析的理论及方法介绍之6:形态理论技术分析主要有5个理论:道氏理论、K线理论、切线理论、形态理论、波浪理论。 本期来学习下形态理论,本部分内容共分为2部分: 技术走势形态主要分成两大类:反转突破形态和持续整理形态。 重点是这些形态的详细介绍:(1)反转突破形态有:头肩顶(底)、双重顶(底)、三重顶(底)、圆顶(底)、喇叭形及V型反转形态;(2)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38268631:859;;47a722@:394660|mvon
4.如何深度解读电影?重要电影理论梳理从电影理论的发展史来看,电影符号学被视为现代电影理论的开端,艾柯则将电影符号学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70年代以前以语言学为基本模式的第一阶段;70年代后以本文读解为中心的第二阶段;受阿尔都塞理论的影响以意识形态分析为主潮的第三阶段;以及以精神分析为理论核心的第四阶段,它标志着第二符号学的诞生。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5955<198
5.教育理论的时代转向分析当超越以往纯粹思辨化和技术理性化的教育理论的偏执与对立,而对处于激烈变革中的教育实践,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路径何在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重大课题。 二、预设论教育理论的形态及其困境 近代以来,康德、笛卡尔的主体论哲学使自我意识被真正发现,成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而以赫尔巴特等为代表的教育学者们秉承真正的jvzq<84yyy4vpsx0eqs0n~sygp5kkjt{w1813?5928612952a3923@;30jznn
6.拉美左翼民粹主义与民众投票行为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委内瑞拉为例不同的研究路径和范式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投票行为理论。为了解释个体因素对拉美左翼民粹主义的影响,本文将主要对以下五种投票行为理论——经济投票理论、阶级分野理论、政党信任理论、意识形态理论、前景理论——进行分析。 (一)经济投票理论 经典的经济投票理论认为,选民的投票偏好受其所处的经济大环境影响:经济情形良好jvzq<84kncy/e|xp0et0|}npg}0|}rmu|04973345u49733463a>89:9?:0|mvon
7.移动网络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提升的对策思考需要指出的是,移动网络时代强调主流意识形态的微观理论研究方法并非忽视宏观理论研究方法,而是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合理运用微观理论研究方法,对微观现象展开具体分析,改变过去那种过于注重宏观理论研究的方法,使得主流意识形态研究更加符合移动网络时代的特征。而且,如果我们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便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经jvzquC41yy}/e|xp0et0otx|{1sluƒ~aom€z|pm142833;4v42833;79a7;85=<50unuou
8.CZSC官方文档(0.6.8)本文档介绍了CZSC库,它是缠中说禅技术分析理论在Python中的实现,用于股票策略设计和多因子建模。内容涵盖理论基础、安装更新、基础信息、简单用法和高级用法,如实时监控、企业微信推送及使用掘金量化终端进行策略研究。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进行日线三买形态选股、实时监控股票因子及使用第三方数据源(如Tushare)。 本文章已经生 jvzquC41dnuh0lxfp0tfv8gckf{`4><8676:1jwvkerf1mjvckrt1:625:?88=
9.王德刚教授、孙平副教授:农民股份制新型集体经济模式研究——基于乡村旅游典本文通过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农民股份制典型案例的调查研究,对农民股份制作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模式的组织形态、产权结构和本质特征等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分析,以期得到规律性认识和可以推广的成熟模式,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与政策制度jvzquC41yy}/iu}{0ujv0niw0et0kwkq1362;8:3494ivv
10.高职教育专业组群的逻辑依归、形态表征与实践方略—基于253个高水平专业群申报本研究的质性文本分析工作包含两个基本板块:一是对文本资料进行量化分析,主要通过统计方法描述分析高水平专业群的外显特征,包括专业群涵盖专业的个数、专业群跨专业类和专业大类的个数、专业群布局的产业特征、专业群组织管理模式等。二是对文本资料进行质性分析,采取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分析专业组群的内在逻辑、形态特征jvzquC41yy}/jngere4dp8l|l{5jpot132=51:75:0nuo
11.【转】张新刚:意识形态研究与政治思考的本质——迈克尔·弗里登的二、“思考政治”:重新发现意识形态 对于政治理论的研究者来说,最首要同时也是最核心的任务就是明确什么是政治,以及找到研究政治的合适方法。概览现有的政治理论研究范式,最流行的有三种:分析式的政治哲学、政治思想史和后结构主义。在弗里登看来,这三种范式都存在着明显不足,不能完全地把握政治本身。具体来说,政治哲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62;37;;1
12.边沁的功利主义理论与分析法学思想边沁几乎对所有这些主题均提供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建设性的批评意见。边沁的思想体系如此庞大,本文不可能一一涉及。本文在边沁庞大的思想体系中撷取功利主义与分析法学两个点,尝试着对边沁的思想进行分析。对功利主义理论与分析法学思想的研究,边沁主要分别是在《道德与立法原导论》与《论一般法律》中展开的。这两部jvzq<84yyy4qtxhgfwxbnufy0et0kwkq136258:4874ivv
13.K线趋势形态理论一文快速学会(图解)1.形态理论(分析)概念 根据股价曲线所显示的某些典型形态,对股价的未来走势进行研判、预测。 2.股价移动规律 (1)股价应在多空双方取得均衡的位置上下来回波动。 (2)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后,股价将寻找新的平衡位置。 持续整理、保持平衡→打破平衡→新的平衡→再打破平衡→再寻找新的平衡→…… 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322:9;?5;a3712==;82?/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