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对辖区赛道沿线进行美化提升
将灌口最美的风景线
呈现给参赛选手和远方的游客
箱体画“美妆”
街道将灌口特有景点景色绘着于公园路两侧通信箱、配电箱上,让往日“灰头土脸、锈迹斑斑”的箱体画上美美的妆容,与古城风景遥相呼应,让参赛选手领略灌口魅力。
▲工作人员沉浸式彩绘,争取早日让配电箱“完妆”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发生了哪些变化吧↓↓↓
改造前
改造后
改造前
改造后
改造前
改造后
街面换“新衣”
按照“路线优化、环境优美、保障充分、服务到位”的原则,灌口街道对复兴街围挡上的公益广告进行更换,将建筑围挡变为文化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街面披上靓丽外衣。
彩绘配电箱及文化墙
吸引了不少群众与游客驻足欣赏
大家纷纷表示这样的风景
让公园路-复兴街更加美观
跑友们也能在奔跑中
领略灌口魅力
除了赛道风景
灌口还有哪些特色美景
快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来看看吧
01
01
灌县古城
作为天府源头都江堰市的核心景区,灌县古城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地处都江堰城区,因其位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灌区宝瓶口渠口区域而得名,享有“天府源头第一镇”的美誉。幅员面积0.98平方公里,2016年初被评定为AAAA级景区,获得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首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天府旅游名镇等荣誉。都江堰灌县古城以“世界水文化旅游古城”为主题,是一处“城中有景,景中有城,半山半城”的文化休闲景区。历史上,灌县古城在国内、国外有着独一无二的“水文化”特质并享有盛誉,从李冰父子开凿都江堰水利工程开始,2000多年来“水文化”一直滋养着这座不平凡的城市。古城在打造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文为脉”,全力挖掘“水文化”中心主题。景区内形成了灌区文化、茶马古道文化、伊斯兰文化、儒家文化、天象与气候景观、水域景观、熊猫文化等多种类型文化资源,是天府文化的重要展示之地。拥有明城墙、清真寺、南桥、文庙等历史文物古迹,拥有都江堰、茶马古道、城隍庙、灵岩寺及千佛塔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宣化门古城墙、文庙及魁星阁、懋功寺省级文保单位3处。登玉垒看浮云、依南桥赏宝瓶、上文庙拜孔圣、逛杨柳河休闲,大美古城入画来,处处留下了游人由衷的赞叹,成为海内外游客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02
南桥
南桥位于都江堰宝瓶口下侧的岷江内江上,是南街与复兴街之间的一座雄伟壮丽的廊式古桥。原名为“普济桥”,桥长约133米,4排5孔,曾多次损毁,南桥的最后一次改修,仍为5孔,桥长45米,宽10米。各种彩绘、雕梁画栋、民间彩塑、书画楹联溶为一体,被誉为“水上画楼”、“雄居江源第一桥”、“览胜台”。
清光绪四年(1878),县令陆葆德用丁宝桢大修都江堰的结余银两设计施工,建成木桥,名“普济桥”。1925年重建,桥面加宽。1933年,毗河战争爆发,木桥中孔被拆毁,战后修复时,增建了寨门。桥长约133米,4排5孔,白天开放,晚上关闭。1958年,桥毁于洪水,重建时改木桥桩为混凝土桥墩,增建了牌坊形桥门,仍为5孔,长45米,宽10米,正式定名为"南桥"。1979年改建,加高了桥身和通道,仍5孔。桥身为木梁钢筋水泥柱,混凝土桥面,桥头增建了桥亭、石阶、花圃,桥身雕梁画栋,桥廊增饰诗画匾联。不仅保持了古桥风貌,而且建筑艺术十分考究,是都江堰市一处旅游胜景。1982年,国务院将南桥划入都江堰文物保护区范围。
03
西街
都江堰西街位于都江堰宝瓶口以南,与伏龙观隔江相望,是一条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街,是南方丝绸之路入藏的起点,是典型的茶马古道,也被誉为古代茶马道上的第一街。
清代为西正街,从南门口西侧至西门,长约390米,街道狭窄,清末至民国时期,此街多玉石加工及销售作坊,故又名“玉石街”。这是一条石板路面的老街,街两边的建筑多为一至二层的木结构。在这里可以看到典型的老四川城镇生活,较完整地体现了清末民初的历史风貌,保存了比较完整的旧成都风貌。西街是都江堰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历史上沟通汉族和藏羌势力范围的唯一一条“官道”——“松茂古道”的起点,“三垴九坪十八关,一锣一鼓到松潘”,就是当年商人走山贩货的历史写照。西街居民的祖先看中了地利之便,经过世代努力把这里打造成近代都江堰著名的商业街。
04
自拍熊猫
“自拍熊猫〞是由澳大利亚昆士兰设计公司UAP与荷兰艺术家佛洛伦泰因•霍夫曼为都江堰打造的标志性主题公共艺术品,于2021年4月在仰天窝广场向市民、游客开放。“自拍熊猫”长26米、宽11米、高12米,重130吨,由300万根漆面不锈钢丝固定而成,外观呈翘脚自拍状。2021年9月,2021年CODAawards获奖名单公布,“自拍熊猫”获公共空间类别的优秀奖。“自拍熊猫”一亮相,就成为都江堰的新晋网红打卡点,知名演员迪丽热巴也来这里打过卡哦。
05
天府源廊桥
天府源廊桥位于灌县古城旁,与南桥并列横垮于岷江之上,两桥相距约360米。桥中央与河中道路相连,细长的道路将河流一分为二,橙、绿色的灯光照射倒映在河流上,站在道路时仿佛置身于蓝绿色海洋之中的梦幻感。廊桥分为上下两层,二层暂不对外开放。廊桥处处精美,灯光绮丽,古香古色,屋檐、梁柱、牌匾都很精巧。
06
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玉垒山下,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清代两度被毁。光绪四年(1878年)知县陆葆德主持重建。主要建筑有主殿十二重,配殿六重,牌坊五座,塑城隍塑像和民间传说中“阴曹地府”、“十八层地狱”中的场景。1978年,灌县人民政府重修城隍庙,塑灌县民间传说中都江堰治水故事场景。城隍庙十殿建筑群被列为清华大学建筑教科书的典范作品,在过去,度诚善良的老百姓纷纷到城隍庙进香拜神、祈求庇护,历来香火兴盛。玉垒山区域城隍庙、娘娘殿、魁生殿、四大天王殿、小描鼓坪等景点已免费向游人开放。
07
灵岩书院
灵岩书院位于都江堰市灌口街道灵岩山,由著名历史学家李源澄先生创建于1945年。曾在书院讲学的有著名当代文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南怀瑾,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唐君毅、牟宗三,著名敦煌学家、红学家潘重规,新月派著名诗人饶孟侃,著名希腊文学专家罗念生,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等,堪称名流汇集,文风鼎盛。后来书院解散,这一段往事也随即尘封于历史长河之中。
主 管:中共都江堰市灌口街道工作委员会
都江堰市人民政府灌口街道办事处
主 办:都江堰市灌口街道党群办
主 编:谭 渊
责任编辑:万成嘉、唐可星
本期编辑:甘雨涵、王 琪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