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案例集对持股比例不足的权益性投资重大影响的判断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典型案例集》案例1-2

对持股比例不足20%的权益性投资重大影响的判断

对权益性投资进行恰当分类,是对其进行后续会计处理的前提。随着企业股权投资业务的日趋复杂多样,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的识别和判断难度不断增加,如何判断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是否具有重大影响,从而恰当区分权益性投资适用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还是金融工具准则,是实务中容易出现判断偏差的问题。

一、案例背景

2×19年7月,A公司(非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基金以及类似主体)与其他三家公司合资设立H公司,其中A公司出资比例为17.5%,H公司的股东之间不存在关联方关系。H公司董事会共设5 席,其中A公司委派1名董事,全职参与H公司的经营管理,担任H公司的技术总监,分管研发业务(研发是H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其他董事由其他三家股东按约定进行委派。

根据H公司的《公司章程》,H公司的议事规则为:股东会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股东会作出的决议,必须经代表二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但是,股东会会议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董事会决议的表决实行一人一票,董事会作出的决议必须经全体董事过半数通过。此外,A公司派驻的董事对H公司行使相关权力时,不存在其他特殊事实或情况表明该董事不能参与H公司的财务与经营决策;不存在其他事实或情况表明股东对H公司存在共同控制的情形。

A公司认为,对于其持有的H公司的权益性投资,由于其对H 公司的持股比例不足20%,因此不足以对H公司施加重大影响,A 公司将其对H公司的投资分类为金融工具,并将其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记入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科目。

问题:A公司判断其对H公司的投资不具有重大影响,而将该投资分类为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是否恰当?

二、案例解析

1、案例分析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财会[2014] 14号,以下简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第二条和第三条等规定,除“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基金以及类似主体持有的、在初始确认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投资性主体对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子公司的权益性投资,以及本准则未予规范的其他权益性投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外,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适用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在分析本案例的适用准则时,需要重点关注A公司对H公司是否具有重大影响。

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第二条规定,重大影响,是指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应用指南》(2014年发布,以下简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应用指南”)“二、关于适用范围”的规定,“实务中,较为常见的重大影响体现为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通过在被投资单位财务和经营决策制定过程中的发言权实施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应用指南“三、关于重大影响的判断”列举了重大影响的常见情形,“企业通常可以通过以下一种或几种情形来判断是否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一)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并相应享有实质性的参与决策权,投资方可以通过该代表参与被投资单位财务和经营政策的制定,达到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同时还规定,“存在上述一种或多种情形并不意味着投资方一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企业需要综合考虑所有事实和情况来做出恰当的判断”。

本案例中,A公司直接持有H公司17.5%的股权,在H公司董事会占有1/5的席位。尽管A公司在H公司股东会的表决权比例不足20%,但由于A公司在H公司董事会占有1个席位,且该董事作为技术总监全职参与H公司的经营管理,分管H公司的研发业务,且研发是H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这些事实表明A公司通过派驻董事参与H公司相关财务和经营政策的制定,对H公司生产经营的重要方面享有实质性的参与决策权,从而对H公司施加重大影响。此外,本案例不存在其他特殊事实或情况表明该董事不能参与H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决策。因此,基于上述事实,A公司对H公司享有实质性的参与决策权,能够对H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应适用长期股权投资准则核算其对H公司的权益性投资。

2、案例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等有关规定,A公司基于对H公司持股比例不足20%,判断其对H公司的投资不具有重大影响,将该投资分类为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是不恰当的。虽然A公司在H公司的股东会的表决权比例不足20%,但是A公司在H公司董事会占有1个席位,且该董事分管H公司生产经营的重要方面,A 公司通过派驻该董事参与H公司财务和经营政策的制定,对H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因此,A公司对H公司的权益性投资应当分类为对联营企的投资,适用长期股权投资准则,采用权益法核算。

三、案例启示

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对重大影响进行了定义,重大影响是指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

持股比例是投资方判断对被投资单位影响程度时需考虑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投资方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持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上但低于50%的表决权时,除非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投资方不能参与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决策,一般认为,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判断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是否具有重大影响时,持股比例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持股比例低于20%并不意味着一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应用指南对重大影响的内涵做了进一步阐释,并列举了通常用于判断投资方是否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常见情形,包括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参与被投资单位财务和经营政策制定过程、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发生重要交易、向被投资单位派出管理人员、向被投资单位提供关键技术资料等。同时,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应用指南也强调,存在上述一种或多种情形并不意味着投资方一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企业需要综合考虑所有事实和情况来做出恰当的判断,而不能仅凭持股比例、是否派驻董事等单一事实作为判断是否具有重大影响的唯一依据。

THE END
0.第一创业:减持计划时间过半,原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或将低于5%!固收同时,第二十五条还规定,该上市证券公司以及在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证券公司持有5%以下股权的股东不适用本条第一款规定。若华熙昕宇持股比例低于5%,其质押比例将不再受该条款的限制,同时后续减持计划的披露要求也将变得宽松。 对于股东频频变动与公司控制权问题,第一创业在11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公司无控股股东、无jvzquC41pg}t0qjzwp4dqv44247.3;2371816B92398/j}rn
1.投资占比10%是否应按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投资占比10%通常不按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依据《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通常适用于占股20%~50jvzquC41yy}/hrsfnc}/ew4ygpjb1zd695=2:A60jvsm
2.权益法核算与潜在的增持动机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分为权益法与成本就城商行与农商行而言,城商行的股东,有20%的持股比例上限,农商行的股东,有10%的持股比例上限,这些限定都决定了,地方银行的股权只能非常分散,坚持5%的核算门槛,导致只有很少的股东可以采用权益法核算,一些对报表利润有比较严格的要求的机构,就会避开对银行的投资。$江苏银行(SH600919)$$杭州银行(SH600926)$$招商jvzquC41zwkrk~3eqo542@5:827328772;956<>
3.会投资建立新公司(子公司),按照持股比例,分为全资学会使用“透视盈利”,提高股票投资收益 1.“透视盈利”概念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业务发展的需要,多数公司(母公司)会投资建立新公司(子公司),按照持股比例,分为全资子公司(持股比例100%)、控股子公司(持股比例超过50%)、联营或合营公司(20%~50%),参股公司(持股低于20%)。按照财务准则规定,全资和控股子公司要合并jvzquC41zwkrk~3eqo529A>;549:48725366:A6
4.16采用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因被动稀释导致持股比例下降时的A上市公司以前年度购入B公司40%的股权,将B公司作为联营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2x18年12月1日,因其他投资方向B公司增资,导致A公司的持股比例被稀释为30%,股权稀释后A公司仍对B公司采用权益法核算。股权稀释之前,A公司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余额中包含初始投资时形成的“内含商誉”4,000万元。 问题: (1)A公司因被动稀释jvzquC41yy}/uqfpi{kykwjk0ipo8ftvkimg87453?99;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