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很难逆势做出正的绝对收益,但在跌跌不休的医药行业中,却也有持续跑赢行业的医药基金。
医药和金融复合背景出身的她,自入行以来始终从事医药领域的投研工作。2010年赵蓓加入工银瑞信,2014年开始管理第一只基金,拥有10多年的从业经验,正式管钱也有9年。
在赵蓓管理工银前沿医疗的每一个完整自然年度内,工银前沿医疗均跑赢了其对标的中证医药卫生指数收益率。
在基于对基金经理的深入了解上,我们勾勒出了赵蓓的投资画像。
一、从产业趋势出发
对细分行业集中投资
在赵蓓看来,如果公司在未来几年能够做大做强,它的收入和利润能够持续增长,那么大概率股价也可能会随着基本面的变化而上涨。
而对好公司的探寻,最终还是要落到产业的维度。
这也就奠定了赵蓓偏产业投资的投资风格——一位有着自上而下宏观和产业视角的医药基金经理。
投资方法上,赵蓓从产业视角出发,把握产业趋势,看需求、供给、竞争格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以动态的视角来观察其中的变化。
这两年她在中药上的配置,就是一例很好的诠释。
从工银前沿医疗定期报告所披露的持仓中可以看到,这一轮开始买入重仓中药最早是在2022年上半年;
几家中药龙头公司进入前十大中,腰部股中也出现了二线中药股的身影;
2022年中报时,赵蓓整体组合中中药股的持仓达到了近18%,在行业上出现显著偏离。
背后的原因正是赵蓓通过观察产业发现,居民进入药店买药的限制逐步放开,中药企业的基本面出现明显好转,而彼时三季度中药却出现了调整下跌,于是选择进一步加仓。
从基金持仓中可以看到,2022年三季报时,有两家中药公司分别成为了工银前沿医疗的第二大、第四大重仓;
在2022年四季度,中药迎来反弹,领涨医药众板块,单四季度申万中药指数上涨16.36%。
其中不少个股涨幅更大,如赵蓓重仓的一只中药股在该季度上涨21.87%,在2023年一季度继续大涨22.73%;另一只中药股涨幅更大,同期分别上涨了24.44%,46.64%;
在增持与上涨的双重作用下,2022年末,赵蓓的组合在中药上的配置比例达到了25.5%,而这一超配动作,为赵蓓的基金净值带来了不菲的贡献。
挖掘到产业变化中的投资机会,敢于对看好的行业个股重仓,这是赵蓓能够取得良好业绩的一大抓手。
二、密切跟踪
在变化中寻求认知领先
想要通过追踪产业趋势的变化来探寻投资机会,与产业保持深入的交流与跟踪必不可少。
而在直接跟踪公司以外,赵蓓也会与一级市场保持接触,交流解析前沿技术的最新变化。
希望能在公司研究、政策把握,技术判断、行业前瞻各方面的动态变化中,先人一步获得认知优势,是赵蓓取胜的另一大关键。
如果从后验的视角去看赵蓓早期的持仓,我们能够发现许多后来的大牛股甚至十倍股。
比如赵蓓早在2016年时便挖掘并加入组合的一只医疗消费股,此后股价增长了10倍;
CXO板块龙头,更是在该公司2018年上市后就一直持有。
除了这些长期的机会,赵蓓也会密切跟踪、评估短期事件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在变化中寻求认知领先的投资机会。
正如她自己所讲的那样,“如果我们的看法领先于市场的看法,有比较明显的预期差,就更有可能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
三、持股周期长
换手率低,集中度高
统计赵蓓近年的持仓可以发现,持股周期长,换手率低,集中度高这几条价值投资者的典型特征体现得尤为明显。
目前她管理的基金换手大致在150%以下,集中度在50-68%之间,不少公司拿得时间都很长。
但赵蓓的投资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综合企业基本面和市场各种因素做出判断。比如在2021年上半年,也正是该股的股价高点时,赵蓓开始果断地减仓,中报时该股就已经离开了前十大,年报时更加减到几近于清仓。
直到2022年下半年,集采渐近尾声,原有品种的利空已然出尽,该个股才逐渐被赵蓓加了回来。
以这一持有跨度计算,从2015年到2021年减持,该股票期间涨幅超过10倍,而这一标的几乎一直在赵蓓组合的前十大中,为基金净值贡献良多。
除此以外,在另外15只标的上,工银医疗保健的重仓持有频次也超过8个季度。
四、换手的变化折射投资的进化
投资显然并非一件能够一蹴而就的事情,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投资人也需要不断成长。
赵蓓在访谈中坦言,自己在早年也曾经有过追逐热点、相信各种“故事”的时候,但在管钱9年后的现在,自己更愿意遵从内心的选择。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换手率,从早年最高6倍到现在1倍左右换手的变化,几乎是基金经理“进化”的最直观映射。
基金经理换手率:
数据:choice,基金定期报告等。
而遵从内心也不仅仅反映在所买的公司上,对持有人亦是如此。
2021年11月份时,工银瑞信前沿医疗主动限制大额申购,将额度限制在了1万元。
赵蓓深觉当时的泡沫已经较大,估值很贵,风险也较高,因此主动选择了限购。
直到近两年后的今年8月,工银前沿医疗才取消了这一限购,以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对当前医药行业的看好。
对于后续的医药行业,赵蓓从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看好的理由。
从估值角度看,医药板块是最早调整的板块之一,到目前位置也调整得比较彻底,估值性价比非常高。
从政策角度,药品的集采已接近尾声,医保谈判较之前有所好转,至少在规则上变得非常明确,对企业而言指向变得更加清晰。
而供给层面,大家所担心的医保结余目前实则绰绰有余。
回归产业周期
领先市场要有预期差
问:具体到投资上,您认为自己管理的医药基金主要优势和特点在哪?
赵蓓:总体来讲,我的风格更偏重于产业投资。
我比较喜欢分析产业的周期变化,尊重事实和真相,从而对股票走向做出自己的判断。
简单来讲,就是看这家公司未来几年是不是能够做大做强?它的收入和利润是不是会持续增长?它的核心竞争力,或者在产业中的议价能力是不是持续提升?
如果是,大概率它的股票也可能会上涨。
而且,看公司或者看产业,一定要以动态的视角来看其中的变化;
股价的变化往往来自于基本面的变化,这是我们相对比较强、看得比较清楚的地方。
第二点,非常重要的是,跟市场普遍的看法是不是有预期差?
如果我们的看法是市场普遍的看法,那可能都基本反映在股价里了,未必能获得很好的超额收益。
相反,如果我们的看法领先于市场的看法,有比较明显的预期差,就更有可能获得超额收益的好机会。
擅长在变化中寻找
认知领先的投资机会
问:为什么会形成现在这样的投资风格?
赵蓓:我个人认为,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可能跟早期做研究员有关,当时比较喜欢跟产业保持深入交流,也跟一级市场保持接触有关。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对产业变化、前沿技术能够保持比较好的跟踪。
我们的团队风格和特色也是一样,擅长在变化中寻找认知领先的机会。
问:能否举例来说,过去怎样采用跟踪产业趋势的方法获得超额收益?
赵蓓:比如2020年,当时疫情对产业基本面和投资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快速对疫情造成的影响做出分析,重仓了疫情带来基本面变化的公司。
比如手套股、检测股,这些都获得了非常好的超额收益。
2021年,我们观察到全球其他国家受到疫情的影响,而“中国制造”起到了很好的中流砥柱效果,市场份额提升非常快,因此我们重仓了CXO。
事实证明,在这一点上我们非常领先于市场,而且做了非常大的行业偏离去重仓,获得了非常好的超额收益。
我们目前的资金体量已经不小了,只有当我们能够早于市场发现机会时,才可能有比较好的位置重仓买进去。
这一点考验比较大,一定要发现得比较早,要早于市场的认知。
行业仍在成长虽然增速变缓
医药的相对优势确定性较强
问:如果今年医药重新回到上升轨道,跟之前相比会有什么不同?
赵蓓:首先,从大的方面来讲,整个市场这几年的调整,背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经济降速,医药行业同样面临这个问题。
这几年做投资时感受特别明显,我们之前选股的标准至少是三年业绩能翻一倍,CAGR(注:年复合增长率)定在30%以上。
但是目前这样的股票已经非常难找了,现在的标准已经调整到15-20%,五年翻一倍是我们的目标。
这个行业的体量越来越大,同样面临增速放缓的问题,这是这几年在被集中杀估值非常大的原因。
原来业绩CAGR在30%,愿意给30倍、40倍的估值,但现在CAGR在15-20%,可能给20倍;从30多倍下降到20多倍,这几年是要经历下跌。
但我们认为,医药不可能永远下跌,因为行业还是在增长,虽然增速变慢了,但它还是在增长的。
而且跟其他行业比,医药的相对优势还是非常明显,而且确定性相对较强。
同时,现在一些政策已经变得逐渐稳定且可预期,政策上未来对行业的影响也没有那么大。
站在当下这个位置,估值调整得比较到位,行业成长性、确定性也很好,政策在好转,有可能目标收益率会下降,但依然有机会。
产品周期决定阶段性增速
有个别子行业竞争格局相对好
问:行业增速在放缓,您认为哪些细分领域会有高增速公司?
赵蓓:院内领域主要是看公司的产品周期。
每个药都是有生命周期的,通常刚上市那几年增速比较快,后面趋于稳定,再后就开始下滑了。
如果某个阶段这家公司新上的产品比较多,它的阶段性增速也会更快。
其次,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行业竞争格局。
目前竞争格局比较好的内镜、电生理我们相对看好。
一方面,是这两个领域本身增速挺快;
另一方面是中国企业目前所占市场份额不高,未来有很大的空间,参与企业也不多,国产替代的逻辑刚开始演绎。
问:最近医药板块有一些热点,比如减肥药,这种机会您会不会去把握?
赵蓓:会考虑的,因为它跟需求相关。
所以,这方面的机会我们比较认可,也做了一些布局。
但是,我们还是会尊重产业规律。
这个领域现在在研非常多,虽然我相信最后用的人会非常多,但最终的产品很有可能像PD-1一样,虽然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是价格比之前想象的会低很多。
减肥药很可能也是这样的结果,不是每家参与的公司都有投资机会。
我们会尊重产业趋势来挑选其中优质公司。
医药或能保持8-10%增速
目前医药的性价比非常高
问:我们看到前沿医疗在8月解开了限购,是因为您觉得制约医药行业的因素发生了变化吗?对未来医药行业的展望是怎样的?
赵蓓:医药行业本轮调整得比较早,2021年中期开始调整,调整时间比较长。
我自己是怎么看待调整的呢?
一方面之前确实比较贵,泡沫比较大,跟疫情期间全球流动性非常宽松,导致普遍估值比较高有很大关系。
另一方面,大背景是中国经济增速降速,从快档向慢档切换的阶段。
这背后有人口周期的原因,也有中美关系的原因;
调整到今天这个位置,我自己是比较明确地看好的。
第一,人口周期是非常强的支撑。
未来老年人口占比会持续提升,这一点是非常明显的,老年人口在未来10年都会维持平均3-4%的增长速度。
医药行业80%需求来自老年人,老年人口快速提升对这个行业的长期成长一定是很强的支撑。
此外,目前60后开始进入老年,60后是开始富裕起来的一代,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于50后有明显提升,70后同样也是富裕的一代。
更有钱的这部分人开始进入老年,这对未来的医药需求也是非常强的支撑。
第二点,我们也测算了医保资金。
从人口结构来看,劳动力人口已经进入负增长,但下滑速度并不快,大概1%上下。
但由于人均收入在增长,国家补贴也在增长,医保筹资端还是增长的,所以压力并不大。
过去几年,通过集采等医保控费的方式,医保资金节省了比较多,存在较大的结余。
从微观的角度,医保谈判也比以前有所好转,至少现在规则上变得非常明确。
对企业来讲,降价幅度比较好预期,对企业做产出比和研发安排都有比较好的指向。
从整个政策周期的角度,我们也觉得有所好转。
从估值的角度,医药行业跌得比较早,目前的估值性价比非常高。
跟其他行业相比,医药受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大,刚需特点非常强,基本面确定性也很好,增速不错,估值也很便宜,所以我们还是很看好这个行业未来的表现。
滑动查看完整风险提示:
注: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收益承诺,也不代表基金产品未来具体配置方向。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提及的工银前沿医疗股票与工银医疗保健股票皆为股票型基金,预期收益和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工银医疗保健主要投资于医疗保健行业股票,其风险高于全市场范围内投资的股票型基金。投资于权益类基金存在较大收益波动风险。投资者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在全面了解产品情况、费率结构、各销售渠道收费标准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基金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