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智慧经典和谋略大成,其中蕴含的奇谋妙计被广泛应用到军事、商战等领域。自幼在祖父的三国故事中长大,对此书“中毒”甚深。诸葛亮忠贞高洁之德、经天纬地之才、鬼神莫测之智……经常让人无限神往,诸葛亮也是多年来不曾改变过的最高偶像。
人应该树立偶像,但不是用来崇拜,而是作为榜样和标杆,激励自己去学习和效法。经常对标偶像,最终目的是成为甚至超越偶像。至少能让自己不断进步,越来越接近偶像的段位。
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业者,都有共同的几点原因:学习知识尤其是当时先进的知识,提升精进完善技能;树立远大志向和长远的目标,不因艰辛挫折失去梦想;擅长为人处事,做好人处好事打造高质量的人脉圈;选对职业和老板,尽可能跟一个靠谱的老板在一个行业深入发展。
以下从这四个角度来解析诸葛亮建立功业、成就自我的秘密。
一、持续学习知识技能,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诸葛亮出生于中下层官僚家庭,父亲诸葛珪曾任泰山郡郡丞(即郡守助手,协助太守掌管郡内行政、司法的中级官员,大致相当于今天地级市负责行政司法方面的副市长)。三国时代还没有隋唐时出现的科举考试制度,诸葛珪自然也应该是通过察举而成为公务员的。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学说占据绝对主流。通过察举产生的官员,自是孝义忠悌才德兼具者。诸葛亮的启蒙教育,应该也是家传的儒家经典。诸葛亮年幼时,当时的大儒郑玄在其家乡山东讲学,弟子达数千之众,诸葛亮应该受郑玄影响较大。
郑玄尊儒但又不拘泥于儒,其学说主张“删裁繁芜,择善而从”。我们在《三国演义》里看到记述:好友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读书“务于精熟”,而诸葛亮“独观其大略”。这种博览百家取其精要,正是郑玄学说的旨要。
诸葛亮一生保持了忠贞不二的品质和匡扶天下的志向,这也是儒家思想倡导的“忠贞”、“纲常”、“进取”。但诸葛亮的儒学不同于一般的儒,江东舌战群儒一段,诸葛亮说:
“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唯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可见诸葛亮的知识主干虽是儒学,但他绝不拘泥于做舞文弄墨的腐儒,不做治学穷经的学儒,而要做经世济用的大儒。
诸葛亮八岁的时候丧父,长兄诸葛瑾尚不能主事,家庭由叔父诸葛玄照顾给养。在他十三四岁的时候,曹操攻伐陶谦,屠杀百姓数十万人,一直打到诸葛亮的家乡,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南下荆州避难。
其时黄河流域战乱频仍,而荆州首府襄阳一派安定丰乐。襄阳交通四通八达,大批名士、学者、才俊纷纷避难至此,带来不同的学术和信息,荆州首领刘表也在此大兴学堂。少年诸葛亮得以跟诸多荆襄才俊同窗学习(一说诸葛亮此时和刘表公子刘琦、刘琮也是同学),又师从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人学习道家奇门术数。诸葛亮后来在军旅生涯中,奇谋妙计和行兵布阵很大部分受益于此。
在襄阳城中生活了三年左右,诸葛亮发现在学业上难有长进,需要更多深入地自学,同时伺机而动。于是前往襄阳城外三十里的卧龙岗,继续耕读和实践。这期间,诸葛亮掌握了大量实际的农事技能,同时广泛学习墨家、兵家、法家、农家等经典,吸收采纳了各家精髓。
“非淡泊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道家恬淡冲虚思想的体现;“敛以时服,不须器物”、“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守城建筑术和制械技艺——墨家“节葬”、“节用”的主张,建筑手工的应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法家依法理政的体现;在蜀地屯田耕种兴修水利,农家的思想应用;一生用兵如神,更是将兵家谋略用到极致;舌战群儒骂死王朗,纵横家苏秦张仪复生也不过如此……
观察诸葛亮的知识结构,可以看出是以儒家为主干,百家之长为枝蔓。其学问体系涵盖了军政学、管理学、气象学、农学、手工制造、雄辩术等(参考作者以前发布的文章:诸葛亮为什么那样厉害?知识的力量!)
二、树立宏图大志,不坠青云之志
诸葛亮躬耕南阳时,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好为《梁甫吟》。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首霸。乐毅统帅燕国等五国弱军攻打齐国,下七十余城而复兴燕国。晏婴协助齐国三代国君稳定霸主地位,显名于诸侯。这三位先秦名人都建立过辉煌功业,诸葛亮以三人自比,也是表明自己的鸿鹄之志。诸葛亮称好友崔州平石广元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好友们问他的志向则笑而不答,因为其志向更为远大。
自幼遭逢战乱,流离失所的经历,导致诸葛亮自幼便痛恨战乱局面,因此渴望效法管仲乐毅,辅佐明主统一天下结束战乱,是他一生不变的理想。
甚至到刘备去世,诸葛亮也不愿苟安自保,在《出师表》中诸葛亮陈情“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夙愿,其后七伐中原六出祁山,不信天道而尽人事,明知不可而为之(“天道变易不常,岂可拘执?”——《三国演义》孔明语),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本人也将忠贞事主和个人澄清天下名垂青史的目标妥善结合了起来。
《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诸葛亮在《诫外甥书》里也说:志当存高远。诸葛亮一生坚持远大志向并且始终不改初心,也是他生平能建立一番丰功伟业、身后能赢得人们崇敬的重要原因。
图一(自制)
三、保持业界口碑,打造优质人脉圈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出场前已有众多名人为之铺垫开路。徐庶、水镜先生、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胞弟诸葛均口中,描述了多维的不同方面的诸葛亮,吊足了刘备的胃口,让求贤若渴的刘备极为神往。
一个人如果能在朋友圈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名声,并且的确具有真才实学,得到机会施展抱负是迟早的事。所以,提升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一样重要。
诸葛亮凭什么让长辈朋友这么抬爱?是因为他修身做人的功夫(“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功夫是干大事的基础。诸葛亮德行高尚,人品和学问都让长辈朋友切实认可。名士黄承彦便是因为认可诸葛亮的学问和为人,而将女儿嫁给了诸葛亮。
图一可以看出,黄承彦实为荆襄名士圈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和荆州之主刘表、蔡瑁是连襟亲戚。蔡、蒯是当时荆州的两大世族,也是刘表经营荆州的重要依靠力量。诸葛亮如果想通过岳父黄承彦这层关系谋个普通进身并非难事,只是诸葛亮并不看好刘表。但是身处荆襄士人这个人脉圈中,诸葛亮也很容易了解到荆州乃至天下时局。
诸葛亮的荆襄人脉圈是非常过硬且优质的,东奔西突多年仍然一事无成的刘备前来荆州投靠宗兄刘表,可以说当时的他更需要诸葛亮,而不是诸葛亮更需要刘备。
自制图二
那么有很多选择的诸葛亮,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刘备呢?
四、选对老板跟对人,心怀忠贞做好事
荆州领主刘表胸无大志外宽内忌,岳父黄承彦和名士司马徽都不愿辅佐,诸葛亮自然也不愿意辅助自己这个远房亲戚;曹操杀伐暴戾且为“汉贼”,他制造的战乱是诸葛亮背井离乡的原因之一,价值观的冲突和某种程度上的私仇,也导致诸葛亮绝不愿选择曹操;孙权托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的福在江东初定霸业,在诸葛亮眼里也是“窃命”行为。即使抛开这些因素,曹操和孙权麾下其时已经人才济济,各种关系势力盘根错节,诸葛亮加入也难有恰当位置。
而刘备虽然实质上是屌丝一枚,但有“皇叔”这个身份加持,怎么说也是一块金字招牌,扶持刘备名正言顺;刘备口碑好,仁厚爱人仗义疏财礼贤下士,诸葛亮在荆州生活学习期间,自然也听闻了不少刘备的故事,刘备此后的一生也的确做到了仁义爱民——不管是发自内心的还是假装——但世上应该没人能一生假装仁义;刘备心怀大志百折不挠,事业屡屡受挫仍不改英雄之志,连曹操这样的当世枭雄都认定刘备是将来唯一可以和他抗衡的“潜力股”;刘备没有复杂的关系背景,他虽任人唯贤但手下还没有真正的高才贤士(“关、张、赵云乃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之人。若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水镜先生语),诸葛亮容易很快找到位置发挥才干……这些,都是诸葛亮选择刘备做老板的理由。
真正让诸葛亮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还是草庐中的一番相互考验。
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玄德拜请孔明曰:“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孔明曰:“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老板既然跟自己有共同的愿景,又能诚心实意尊重自己,士人遇到这样的明主,当然会尽心竭力。
在诸葛亮出山刚刚加入刘备集团时,刘备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其实并没有做到对诸葛亮完全信任的,毕竟其实诸葛亮还是二十七八岁毫无实际职场经验的年轻人。诸葛亮并没有抱怨,而是依靠自己才智取得了一场场漂亮的胜利,才逐步取得了刘备完全的彻底的信任,以至于在刘备临终前,被委任为顾命大臣。
在刘备生前,诸葛亮的所有作为只是铺垫,到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成为第一实权人物,才真正开始纵情挥洒自己的才干,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方面取得了重大实绩。
如果将蜀国比成一个公司,晚年的诸葛亮实质上已是公司合伙人,是拥有不少比例的“股权”的。当然,作为真正的儒家士子,诸葛亮并不贪图身外的名利,而始终以忠君、爱国、事主为要务,同时也得以施展自己的才智,不辜负平生之志和平生所学。
后人给了诸葛亮很多赞誉,他也确实是古往今来士人中的伟大实干家,也是道德模范和劳动模范。晚清左宗棠非常崇拜诸葛亮,常自称“今亮”、“小亮”,并做对联自比: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左宗棠一生崇拜、学习并效法诸葛亮,最终也成为收复疆土的千古名臣。
今天,诸葛亮身上的忠诚、远志、才智等优良品质仍然是后人学习的典范,但我们更应该思考诸葛亮是如何成就自我的。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最大的受益还是来自先秦诸子百家尤其是儒道两家的学说,同时能毫不拘泥地兼收并蓄取其精华,打造出完善的知识结构;同时注重个人品牌建设,树立良好的口碑名声,让当时的前辈友朋甘愿为其站台;从来不丢弃自己的梦想,牢记使命并矢志不渝;选择真正适合追随合作的事业伙伴,保持信任和忠诚始终干下去……这正是我们从《三国演义》中能够发现的诸葛亮成功的秘密。
我们只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积极接纳现代科技信息,始终心怀报国为民的志向,选好行业和合作伙伴,也许下一个“诸葛亮”就是你。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