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放学时, 都能看到有些家长围在一起窃窃私语,有些家长看到别的班出来,自己孩子班还没出来时充满怨气地唠叨,还有一些一人牵头大家随声附和的负能量的言语……”
记者在走访学校时发现,这种屡见不鲜的接娃现象时常遭到学校、老师,甚至家长们自己的吐槽。
@失责型:没有提前做好安排, 扔娃在门口,迟到的家长。
@飘忽不定型:今天下班早时为了躲过晚高峰就想要早点把娃接走;明天要加班,又要委托老师多留一会儿;后天得出差, 招呼亲朋去接孩子时忘记告诉老师引起误会。
@粗心大意型:门口车多拥堵,换了地方等,却忘了告诉孩子,时常自己着急、孩子也着急,总是与接娃失之交臂。
@唠叨型:接娃时只顾和其他家长闲聊,甚至孩子出来后还没结束。
对于上述家长接孩子放学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枣营分校姜海霞分析称:“这不能都怨家长,更多体现的是家校沟通的壁垒,有些没有及时解决的沟通问题造成了家长的抱怨。其实,利用放学接孩子的时间进行各种教育的计划可能远比抱怨来得更有效。”
姜海霞介绍,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枣营分校,为了做好家长接孩子的教育工作,我们班主任都会在此时段,分批次组织家长开启微型班会,俨然成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表示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类,例如根据学习、纪律、作业、状态等来安排放学找哪些家长沟通以及指导有效方法。然后结合学校主题教育进行校门口这块宣传阵地对家长进行主题教育,例如“劳动素养月”她会让家长在家给孩子们安排劳动岗,“合作素养月”会让家长们要经常与孩子们一起合作来完成一件事等等。
同样,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教师郭迎班主任工作已有三十年,她提醒家长:“放学这一时间,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只是接孩子安全回家。”门口停车拥堵,家长可以提前寻找规划最佳接娃地点,也可以借机找老师交流。接娃背后蕴藏很多意想不到的教育契机。
教师支招
放学5分钟做好这四步
第一步,保持微笑。微笑的作用毋庸置疑。面带微笑带着孩子出校门,让等在门口的家长从老师的笑容里感受到孩子学习生活是平稳而有收获的。那么家长带孩子离开的时候也一样运用好微笑这个表情语,同样会让老师感到愉悦。
第二步,语言体贴。放学时间是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家长交流的最好时机,是辅导孩子进步的机会。通常情况下,老师注意到家长的心理感受,不说XXX家长请留一下,而是改成:XXX家长您有时间等我一下,聊几句吗?家长会更愿意接受。交流过程中,不上来就说:xxx怎样怎样,而是说:咱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您可以这样做……。同样,家长要站在老师的角度体谅老师的工作,咨询老师问题的时候,注意语言的方式。“老师,您辛苦了,耽误您两分钟,聊两句可以吗?”“谢谢您!……”善意的传递会让老师、同学、家长三者建立好关系呈良性循环。
第三步,主动问候。放学了, 家长们总喜欢往前站,希望第一眼看到自己的孩子,这时候老师注意每位家长的状态,自然问候。比如:年轻的妈妈喜欢打扮,经常会换发型,第一时间发现,并主动表示赞扬,家长会非常愉快。看到某位家长身体变化,热情问一句“您怎么最近瘦了?”家长会热情与你拉家常,进行沟通。同理,家长如果适时适度对老师进行问候,老师也会感到温暖,自然问候会让家长与老师之间关系更紧密。
第四步,随口表扬。当家长带孩子从眼前走过,老师热情且不失时机地随口说一句孩子在学校的良好表现,家长和孩子会不由自主的喜上眉梢。这有利于家庭亲子关系的融洽发。同样家长和老师说声:老师再见!辛苦一天,早点休息!.....老师一样会开心。总之为同一目标,互相理解,传递好情绪,会让家校关系更稳固。
“三三制”微型家长会
家校沟通因时制宜
郭迎(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虽然现在通讯发达,班级微信群、家校沟通群很多,但无法代替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许多家长总是觉得老师不找自己“麻烦”,就是孩子在学校没有问题。事实上,老师不找家长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孩子身上的问题还没“攒够”。家校沟通很费时间, 一次电话解决多个问题还是更有效率。
为了避免此种“误会”,家长可以借助接送孩子的简短时间来实现微型的交流,与其不知哪天被老师“当头棒喝”,不如一点点“渗透”。所以也需要提前做好心理预设。但要知道提前做好准备, 提高短时间询问的效率,同时也避免老师和家长双方的尴尬。为此,家长可以遵循着三个原则。首先,要确保高效沟通。其次,不同类型家长提问的方向不同, 但要有针对性,比如:爷爷奶奶隔代家长更关注生活细节,孩子的父母则可以选择从学习成绩、行为习惯、 生涯规划等着手。再次,要有侧重点。不给老师展开大规模分析问题的压力,只需要三言两语就能解决问题。
学校经验
“小交警”守护交通礼仪
接娃家长被“反哺”
刘晓娟(北京市海淀区枫丹实验小学):每次接孩子放学都想努力地挤进那拥堵的最前面, 快速锁定孩子的位置。家长接孩子的“适配性”是每个家长为了孩子安全所考虑的首要因素。在海淀区枫丹实验小学有这样一批由学生组织的“小交警”。他们不只是等着家长来接自己,而是从自身做起,维护放学路段的交通秩序。他们每天穿统一的交警制服挺拔在繁忙热闹的校园门口,他们小小的身材却用稚嫩的声音捍卫着喧嚣来往的行人车辆。
小交警的身份与行动不仅影响了孩子,更转变了家长。经过交警叔叔专业培训的小交警,英姿飒爽地在校门口站岗,家长看到自己家的孩子作为小交警在校门口, 有模有样地指挥往来行人与车辆, 非常骄傲自豪, 感叹自从孩子当了小交警,起床不拖沓了,每天按时到岗执勤, 不仅自己学习了大量交通安全知识, 还告诉家人同学也要遵守交通规则。最大的转变其实是家长, 小交警给乱停私家车的家长做扣分记录,并且告知家长注意遵守交通安全。家长们不再气势汹汹,小汽车也不再拥堵鸣笛,安心听从这些彬彬有礼、铿锵阳光的小交警的管理。一个角色的转换,一个生动的教育契机, 让原本剑拔弩张牵动人心的校门口, 却成了让人放心又亮丽的最美风景。
文字:张莹
编辑:现教姐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