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冲上点,背后深层原因是什么

最近因为政策利好,股市突然进入牛市,沪指接连上涨百点,终于冲了3000点。

在美国降息的背景下,国家显然下定了决心,要把股市托起来。这种国家意志背后,蕴藏了什么样的深意,需要好好说一说。

01

这并非无病呻吟,而是普遍的现象。

原因并不难找,因为房地产业逐渐熄火了。

有人说,房地产并不等于中国经济的全部,还有很多行业红火得很啊,像新能源汽车、芯片、机器人、造船都在崛起,满世界攻城略地,市场份额不断上升。

现在是处在新旧动能换档的阵痛期,等新兴支柱产业都发展起来就会好了。

这种观点,其实把房地产业看简单了,也把新旧动能转换想容易了。

在说清楚这两件事之前,先要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财富是怎么增加的?

可能有人很快就给出了答案:通过生产商品,可以不断创造新的财富。

如此回答当然是正确的,但是通过生产创造财富会遇到一个上限,叫做“有效需求不足”,意思是就算存在需求,但老百姓手里没有足够的钱买下生产出来的商品。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只能眼睁睁看着多生产出来的牛奶被白白倒掉。

或许有人会说,钱少了很好解决啊,现在又不是用金银等贵金属当货币,直接去印就好啦。不少专家宣扬的大刺激、大放水、发放消费券,本质上都是这种思路。

然而这条路走不通。印钱很简单,印出来之后该发给谁呢?随便投向市场,会引发恶性通货膨胀,甚至造成经济的崩溃。解放战争后期国统区的经济崩溃,起因就是滥发纸币。

所以,光靠商品生产与消费,财富的增长是缓慢的,并且容易碰到天花板。

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财富却可以实现快速的增长。

假如你手里有种市场紧俏的资产,别人为了买到它,有可能出二倍、三倍、甚至十倍的价钱,那你的财富是不是很快放大了那么多倍?

如果对这种资产的交易持续活跃,也就是流动性非常好,那么就会有人想办法从金融机构借钱去参与追逐。

这个时候,国家悄悄印更多的纸币也就不会出问题了,因为市场中有真实的交易进行对应,多印的纸币精准地用来购买已经被放大了的财富,也就不会造成恶性的通货膨胀。

实际上,现代社会的财富快速增长,就是由资产在交易过程的放大效应产生的。

可以合理推测背后的原理:

生产力每发展到一定水平,都有能力把社会财富总量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但是实际上却受到购买力的限制而只能缓慢地增长。

好在系统中有一个“后门”,通过资产的不断转手交易,就能实现财富值的迅速放大,从而从财富总量追上生产力增长的速度。

当然,通过这种方式增长的财富也会有上限,如果超出市场的承受程度,泡沫吹得太大吹破了,又会造成资产的急剧贬值。

02

这个放大器非常好用,因为它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操作成熟简便。

政府拆迁整理出土地,开发商拍下土地找银行抵押,银行评估土地价值放出贷款,开发商挪去摘下一轮的地,建筑商垫资入场开始盖房,买房人看了样板房交首付还房贷。

第二、拉动效果好。

一是资金量大。买地、设计、盖楼、营销都要投入大量资金,巨大的成本被放大,增长出惊人的财富数量。

二是产业链条长。不仅是长,而且是超级长,让人找不到哪怕一个行业,不跟房地产发生任何关系。整个社会都被该行业发出的订单带动起来,共同营造出繁荣景象。

第三、惠及层次深。

虽然社会上骂房价贵的声音大,喊买不起房的抱怨多,但实际上除了特别贫困的人群外,大多数中国人即使掏空了好几个钱包,都买上了房,也吃到了房价上涨的红利,实现了财富的增值。

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产业,能够如此深入地给各个阶层创造财富。如果套用流行的“做蛋糕”“分蛋糕”说法,这个行业既做大蛋糕,又让尽可能多的人分到蛋糕,皆大欢喜。

第四、风险小。

房子是实物资产,只要不遇上产品定位缺陷、施工质量问题、开发商暴雷跑路,手里拿着房子总归是安心的。

买房子本质是买的所在地方的未来发展,从整体而言就是赌国家国运昌隆,只要经济持续发展,房价终归是会上涨的。

正是因为具有简便、高效、普惠、风险小等四大优点,房地产成为最合适也是最成功的“财富放大器”。也是因为这个工具实在太好用,市面上还找不到完美的替代品,时至今日很多人仍然没法摆脱“地产思维”。

但是,留恋也好,依赖也好,中国发展到现在的阶段,必然要与房地产挥手告别。

原因非常明显,截至2023年末,城镇化率已经到了66%,剩不下多少增长空间。

高层点名当前存在的三大风险:

地方政府性债务、影子银行与房地产,前两大风险也与房地产脱不了关系。

一个恒大就炸出2万亿的大窟窿,放任下去不知道还会埋多少雷。这个产业再好用,也不能涸泽而渔弄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然而,拔剑四顾心茫然,除了它又实在找不出那样趁手的工具。

有人把房地产比作夜壶,用一下就要藏起来;也有人叫它毒品,让各利益方吸了就上瘾欲罢不能。这都是不理智的污名化行为。

还有人揭示房地产的本质是金融产品,属于非常符合实际的观点,却被广泛误读,将金融放大作用等同于炒作投机等乱象。

少有人进行心平气和的评价,客观肯定该行业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起到的关键作用,同样看不到“财富放大器”对鼓舞信心激发经济活力的积极意义。

回过头来想一想,为什么前些年大家敢投资,敢消费?

因为人们心里有底,房地产业红火,手里的财富不断增值能让人放心。这样的现实并不能一笔抹杀。

在房地产业发展接近尾声后,新兴产业能不能顶上来,充当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不能光看该产业本身的重要性,还要从简便、高效、普惠、风险小等方面考察,看是否能成为新的“财富放大器”。

如果没有以上优点,对社会整体的拉动就不够充分,生产再火热,社会财富的增长速度上不去,分配覆盖不到最广泛的人群,经济动能的转换就无法完成,转档期将会非常漫长。

要怎样才能做到呢?

03

我们把眼光放宽广一些,看看西方国家是如何做的。

它们的经济增长依赖房地产吗?

并没有。

但它们依然有“财富放大器”,就是发达的金融业。

以美元霸权为根基,美国带着西方国家建立起空前繁荣的资本市场,向全世界供应花样繁多的金融产品。

它们为什么不需要用房地产当财富放大器?因为人家绕开中间商,直接就用了金融产品。

美国科技发达,背后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金融业非常强大,任何创造性的突破性的甚至疯狂的想法,都能通过合适的途径找到投资,进入资本市场,提前获得收益,大大加快技术成熟的速度。

但是,美国的那套资本玩法远非完美,存在着巨大的缺陷:

首先,脱实向虚。

金融是大爷,实业是孙子。实业要跟人打交道,要应付产业链上下游的各种麻烦事,隐藏着各种无法预知的风险。表面风光,实则苦逼。

与之相反,金融巨子们只用在键盘上敲几下,就可从不同的市场之间倒腾吃到大量利差,来得既轻松又愉快。

大批天才在高薪的诱惑下醉心于设计数字游戏,发明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品,让资金在金融机构中空转,无中生有地攫取大量财富。

这样产生的财富,没有商品生产的支撑,也不对应真实的交易,实际上是金融业向全社会征税。

在他们的数字魔法玩弄之下,任何实体产业的获利都相形见绌,人才、资金全被吸走。实体资本玩不过虚拟资本,造成了西方如今产业空心化的严重后果。

其次,覆盖太浅。

有余钱购买各种金融产品投资的,只是少部分人。金融的放大效应越强,越使得财富向金字塔尖端集中,拉大贫富差距。

而在金融资本实际掌控国家政权的环境下,不可能对这样的格局做出真正的变革,反而动用各种PUA说词进行美化,鼓吹财富是资本家智慧、冒险与努力的结果。

明面游戏规则的公平,掩盖了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平等。

最后,风险巨大。

因为美元霸权的存在,全世界的美元最终不得不流向美国,去购买各种真假难辨的金融产品。

买到的是什么呢?

背景显赫衣着光鲜的大佬,深奥理论背书政商名流站台,共同编织的可能不过是拆东补西的庞氏骗局;

布局未来的黑科技,飞向太空征服宇宙的宏伟蓝图,可能隐藏着投再多钱也填不平的技术天坑;

百年传承的银行,一言九鼎的认证机构,揭开盖子可能都不过是草台班子。

银行破产、理财暴雷、股市泡沫破裂……直至周期性加息降息,故意制造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数不清的死法,把世界各国辛苦挣到的美元一笔勾销。

美元本来就是无中生有,再在人为操纵下从有变无,一番乾坤大挪移,完成了对全世界的掠夺。

所有的险恶用心,都被一句风险自负给合理化了。

只有清醒地认识金融的本质,明白资本主义恶在哪里,才不会抱有天真的幻想,把外面的世界想得那样的美好。

04

历史的进程走到今天,需要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更深入的理解。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对金融的定位。

坚持金融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让金融真正造福于社会,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也是与资本主义根本性的区别。

当下对金融业进行的调整,包括降薪、返还多余收入等,实际上就是给实体经济减负。

与此同时,还应该充分发挥金融的积极作用,使其成为长期管用的“财富放大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房地产这个发动机已经落后了,必须要换。西方的经验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但绝不能完全照搬,更要坚决避免落到它们那样金融吸血整个社会的地步。

邪路不能走,要闯出新路。

我们要找的“财富放大器”,仍然需要有简便、高效、普惠、风险小的优点,不然提供不了足够的经济动力。

可以逐个考察现有的金融路径。

银行存款。

存在问题是利率低,收益少,跑不过通货膨胀的速度,基本没有放大效果,享受不到国家发展红利。

国债。

风险小,但只有固定收益,大多数人还买不到。

股票。

川普遇刺,竟然成了“川大智胜”涨停的原因,毫无正常逻辑可言。

但是,从西方资本运作的经验来说,股票又是普通民众最方便的投资渠道。美国老百姓只要把余钱投入股市,买点跟随大盘上涨的指数基金,每月定投平时也用操心去盯着大盘,就可以分享国家经济成长的好处。甚至很多人就靠这笔长线投资,退休以后依旧可以全世界潇洒。

要获得这样的结果,需要制造一个前提,那就是股票市场总体比较健康,把那样乌七八糟骗钱的企业清理出去。并且要不要急涨急跌,而是与经济共同成长,也就是从快牛变成慢牛。

只有这样,才能让股市具备最重要的特征:普惠。

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股市获得急需的发展资金;另一方面,广大国民找到放心的投资渠道,比把钱全存进银行要强得多。

既然国家已经决定下场亲自操作资本了,那就说明已经思考清楚了未来中国金融发展的道路,为国民规划更丰富的投资选择:

银行存款。无风险,量大管饱,只是收益低。

国债。无风险,额度有限,收益略高。

股票。指数基金定投提供普惠的投资收益,个股投资继续让冒险家寻找快乐。

这样的结构一旦建立,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金融为人民造富,将不再是梦想。

THE END
0.指数企稳3000点,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共振,共振的意义在以前其实指数和情绪的共振关联性不是那么强,大盘一路跌也可以抱团炒连板小票。 但是今年7~8月,深圳这边暗改了特停规则,异动偏离计算方式从之前的累加,变成了累乘。所以大盘的连阳环境对连板的接力更重要了。 今天1~3月指数一路下跌,但是依然走出来了,浙江建投和中国医药的周期,因为那个时候特停规则还没改。 2天只要深圳A涨幅不是绿的,连板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383:86:17>6;B636a718:<237=70|mvon
1.3000点,给我带来的思考一、先看上证指数是如何计算的:上证指数的计上证指数3000点,给我带来的思考 一、先看上证指数是如何计算的: 上证指数的计算方法为:当日上证指数=当日股票市值总值 / 基数股票市值总值×100 其中,总市值=Σ(股价*发行股数),股数包含流通与不流通的。 计算公式:新基期市值=修正前基期市值*(修正前总市值+总市值变动额)/修正前总市值 jvzquC41zwkrk~3eqo575:<;2669887586<5596
2.多年以后,您千万要记得,我在2700点劝您定投过基金定投新浪财经再做个功课:从历史数据来看,市场回调至3000点附近,市场估值走低,恰恰是开启定投的好时机。不信?看下面一组计算—— 2008年以来,上证综指股跌破3000点后又重回3000点附近,有四个时间区间。 它们分别是: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2010年4月至2010年10月、2011年4月至2014年12月、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ug|y1427:/9=/285eql2kj{zdk}r955<75@3ujvsm
3.历史上大盘跌破3000点时开启定投的人,99%都是赚钱的!4、定投周期按日计算。 我们看看最近10年,3个大盘跌破3000点的区间,到底能赚多少钱? 阶段一: 2008年6月20日-2009年6月19日, 一年赚了27.95%。 阶段二: 2010年4月26日-2010年10月19日,6个月赚了14.50%。 阶段三: 2011年4月26日-2014年12月8日,3年赚了28.81%。 jvzquC41zwkrk~3eqo592A733;7:;862;4<45;7
4.16年了,为什么大盘还是3000点?上证指数新浪财经话说,大盘(也就是上证指数),在2007年2月首次突破3000点,但没想到16年后,仍然在3000点附近。 数据来源:wind,下同 上证指数全称是“上海证券综合指数”,反映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价格的变动,是A股现行指数中的老大哥,也是中国股民最熟悉的指数。 都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咱们这十几年发展得也算不错,为什么上证指数却还在3000点左右呢?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xo872453236621fud/rr|wezyp?59879:0|mvon
5.今日大盘冲上3000点,大牛市就此启动了吗?听听老股民怎么说今日大盘冲上3000点,大牛市就此启动了吗?听听老股民怎么说推荐视频 04:28 打开APP阅读 四激光上车、鸿蒙座舱升级,阿维塔12更豪好了丨队长新车速鉴02:25 打开APP阅读 日本政府外国人政策本部召开首次会议 03:36 打开APP阅读 一场跨越千年的共鸣:宗同昌的心愿很执着,让更多人看见阿里的文明脉络 04:23jvzquC41kunbtn3khgth0lto1e5t1524zGRJ`{DrNL9QY:rPW|l;J|[Qv|ZFTJvJC=wjMZFPhjMtZ7Jq/3Ens\vrC8vezuCfO3.FXppJ5gjR^O2FllTljSCae`a
6.大盘重返3000点为什么感觉只赚了指数却没赚钱?A股先是在2月之初经历了“惊涛骇浪”般的急跌,又在龙年的开端拨云见日、万象更新,关键的3000点失而复得。 这波反弹回暖超出了一众投资者的预期,沉闷了许久的账户终于得以大口喘息,开始逐步收复失地。 但近来也有一些投资者在感慨:“为什么沪指都3000点了,我的钱却没跟着回来?为什么总感觉只赚了指数不赚钱?” jvzquC41hktbplj0gcyuoxsg{0ipo8f142852<6552715@64544ivvq
7.15年了,A股为什么还在3000点徘徊?财富号因为上证指数采用总市值加权方法计算指数点位,所以证券总市值越大,该成份股的权重就越大,这就导致一些自由流通市值并不高的大市值证券权重优势明显,比如截至2022年9月29日,在上证指数中权重占比第一的中证一级金融行业中的部分成份股。 三、上证指数一直徘徊在3000点的原因? jvzquC41ecogwqfq0ggtvvtpg{4dqv4pgyy049742;91395:7::::=63;86
8.半两财经大盘站上3000点市场追问“跨年妖股”截至11月18日,大盘已经有14个交易日站上3000点了。面对企稳的大盘,A股日趋活跃,以医药、科创为主题的热门板块正在吸引更多投资者的注意力。 备受投资者期待的热门话题,当属跨年捉妖股。打开各种炒股软件,随着年底临近,以跨年妖股为主题的个股推荐、炒作逻辑、妖股特征以及历史妖股等内容渐呈井喷之势。 jvzq<84pgyy/eww0ep5oc}nxg1me1;544372;8y424823:>a74<18?;;30y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