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溃败内忧外患,曾经的电车王者为何跌落神坛

2025年11月的车市收官战即将打响,当比亚迪、吉利等中国品牌纷纷晒出同比暴涨的销量成绩单时,特斯拉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销量阴霾。前三季度全球交付量132.4万辆,同比仅微增2.1%,而10月核心市场集体“跳水”——中国市场批发销量同比下滑9.9%,欧洲9国注册量暴跌36.3%,印度市场更是惨淡到仅售40辆。按照这一颓势,2025年特斯拉全球销量铁定难逃负增长命运,曾经被奉为“电车圣经”的品牌神话,正在被现实狠狠击碎。

北京车主李先生盯着手机里的特斯拉股价走势图,眉头紧锁。2023年他花35万入手的Model Y,如今二手车价不足20万,而车机卡顿、车身异响的问题频发,维修一次的费用堪比豪华品牌。“当初以为买的是未来,没想到是‘割韭菜’的开端。”李先生的吐槽,道出了无数消费者的心声,也揭开了特斯拉销量滑坡背后,那些被光环掩盖的残酷真相。

一、全球溃败:核心市场集体“跳水”,中国成唯一救命稻草?

特斯拉的2025年,堪称“冰火两重天”。在欧洲和美国本土市场遭遇滑铁卢的同时,中国市场的微弱增长,成了它最后的遮羞布。但这根“救命稻草”,如今也摇摇欲坠。

欧洲市场的崩塌来得猝不及防。作为曾经的新能源汽车高地,2025年1-2月特斯拉在欧洲31国的销量仅2.66万辆,同比暴跌43%,德国市场更是创下71%的跌幅,仅售出2706辆。这场溃败的直接导火索,是马斯克的政治立场争议。2025年1月,他通过视频连线公开支持德国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称其为德国“最大的希望”,这一言论瞬间点燃了欧洲民众的怒火。60多个城镇爆发反右翼抗议活动,数万人走上街头,呼吁抵制特斯拉,荷兰经销商直言“消费者信心已经降到冰点”。

在瑞典、丹麦等国,特斯拉销量跌幅超80%,挪威、荷兰等传统新能源重镇的跌幅也达47%以上,仅法国凭借当地新能源激励政策勉强实现增长。曾经排队抢购特斯拉的欧洲消费者,如今将对马斯克的厌恶直接转化为对品牌的抵制,有车主甚至公开砸车抗议,称“再也不会为一个支持极端主义的品牌买单”。

美国本土市场同样不容乐观。2025年一季度特斯拉美国销量同比下降超10%,累计交付约14.2万辆,而特朗普政府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关税的政策,更是让特斯拉雪上加霜。尽管特斯拉在美国本土生产的汽车不受关税直接影响,但全球化的供应链布局导致零部件成本大幅上升,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股价两天内暴跌15%,年初至今累计跌幅达37%,较去年12月的历史高点近乎腰斩。更糟糕的是,马斯克亲自主导的政府效率部大规模裁员,引发了美国民众的强烈不满,多个城市出现破坏特斯拉充电桩的极端行为,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相比之下,中国市场一度成为特斯拉的“避风港”。2025年一季度上海超级工厂交付17.2万辆,其中国内销量13.72万辆,同比增长3.6%,占全球总销量的40.75%。为了稳住这一核心市场,特斯拉祭出了大幅优惠政策:焕新Model Y全系可享3年0息或5年超低息,月供低至3809元;Model 3部分版本推出5年0息,月供低至2594元。三季度中国市场销量16.92万辆,环比猛涨31%,9月单月冲至7.1万辆,焕新Model Y降价到23万级后一度稳坐SUV销冠。

但好景不长,10月特斯拉中国批发销量同比下滑9.9%,环比大幅下降32.3%,仅6.15万辆。有业内人士分析,这一数据背后,既有十一黄金周工厂放假导致的产能减少,更有中国本土品牌的激烈挤压。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1-10月,比亚迪、吉利等品牌的纯电车型在华销量同比增长均超50%,而特斯拉的市场份额已从2023年的18%降至如今的11%,曾经的“垄断地位”早已不复存在。

从全球市场来看,特斯拉的溃败已成定局。欧洲市场因政治争议一蹶不振,美国市场受关税和品牌信任危机双重打击,中国市场虽有波动但增长乏力,新兴市场更是毫无起色。2025年想要实现销量正增长,无异于痴人说梦。

二、内忧外患:马斯克“不务正业”,产品力滑坡遭本土品牌围剿

特斯拉销量的崩塌,从来不是单一市场的偶然,而是内忧外患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马斯克的战略失焦、产品力的持续滑坡,再加上中国本土品牌的强势围剿,让这家曾经的行业颠覆者,如今腹背受敌。

马斯克的“政治狂热”是特斯拉最大的隐患。作为特斯拉的灵魂人物,他本应将精力放在产品研发和企业管理上,却深陷政治博弈无法自拔。除了支持德国极右翼政党引发欧洲抵制外,他在美国主导的政府效率部大规模裁员,直接激怒了大批民众,让特斯拉从“科技先锋”变成了“全民公敌”。马斯克本人也不得不承认:“在政府任职让公司付出了代价。”这种战略失焦不仅分散了企业资源,更严重损害了品牌形象,让消费者对特斯拉的好感度直线下降。

产品矩阵单一化的问题,如今也成了特斯拉的致命伤。2025年一季度,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型占总销量的95%以上,而被寄予厚望的Cybertruck等新车型交付量不足1.3万辆,市场表现乏力。消费者对特斯拉的创新能力产生严重质疑,富国银行分析师科林·兰根指出,交付增长放缓和降价策略将进一步损害利润,投资者对其自动驾驶技术和低成本车型的进展也持怀疑态度。

更让消费者失望的是产品力的持续滑坡。美国消费者报告最新数据显示,特斯拉Model Y的维修成本同比上涨28%,车身异响、自动驾驶故障等问题集中爆发,质量投诉量同比激增300%。有维修技师透露:“现在钣喷车间停满了特斯拉,配件价格比BBA还贵。”在中国市场,车主投诉同样居高不下,车机卡顿、续航虚标、售后服务态度差等问题,在汽车投诉平台上比比皆是。北京车主王女士的Model 3开了不到一年,就出现了三次自动驾驶失灵的情况,“每次反映问题,客服都只会说‘正常现象’,根本不解决实际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本土品牌的强势围剿,让特斯拉的市场空间被不断压缩。比亚迪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力压特斯拉,2025年三季度比亚迪纯电车型销量58.25万辆,领先特斯拉8.54万辆,彭博社预测全年比亚迪纯电销量将达217万辆,而特斯拉仅161万辆,差距高达56万辆。在10个全球主要电动车市场,比亚迪的销量是特斯拉的4.5倍,全面实现压制。

除了比亚迪,吉利、蔚来、小鹏等品牌也在不断发力。吉利银河M9凭借先进的技术配置,被美国权威新能源媒体视为特斯拉Model Y的最大威胁;蔚来的换电模式解决了补能焦虑,小鹏的智能驾驶技术口碑持续发酵,这些本土品牌不仅在价格上更具优势,在配置、服务等方面也全面超越特斯拉。消费者发现,花同样的钱,既能买到配置更丰富、服务更好的中国品牌电动车,又不用担心“割韭菜”和质量问题,自然会用脚投票。

特斯拉的降价策略,如今也成了“双刃剑”。2025年以来,Model 3/Y系列在美国市场累计降价超15%,中国市场也多次下调售价,焕新Model Y降价到23万级。这种频繁的价格波动,让刚提车的老车主集体维权,有美国车主晒出购车合同控诉:“提车3周就贬值1万美元,这不是割韭菜是什么?”。降价不仅损害了老车主的利益,也让潜在消费者产生了“持币观望”的心态,担心刚买车就降价,进一步拖累了销量。

内有马斯克战略失焦、产品力滑坡,外有本土品牌围剿、价格战反噬,特斯拉的2025年,注定在挣扎中度过。

三、争议升级:是暂时低谷还是神话终结?网友吵翻了

支持特斯拉的网友认为,销量下滑只是暂时低谷,特斯拉的技术优势依然存在。“三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49.7万辆,同比增长7.4%,刷新历史纪录,这说明品牌根基还在。”有网友拿出数据反驳道。他们认为,欧洲市场的下滑是政治因素导致的短期现象,随着马斯克与极右翼政党划清界限,消费者情绪会逐渐平复;中国市场10月销量下滑,主要是工厂放假和出口调配导致的,并非需求疲软,“特斯拉全系车型都要等4-6周,产量基本等于销量,这足以证明产品的受欢迎程度”。

不少特斯拉车主也现身说法:“我开Model Y两年了,除了车机偶尔卡顿,没遇到过其他问题,自动驾驶功能在高速上特别好用,比同级别国产车靠谱多了。”他们认为,中国品牌的销量增长主要靠价格战和政策补贴,技术实力与特斯拉还有差距,“特斯拉的一体压铸技术、电池管理系统都是行业领先的,这些核心优势不是短期内能被超越的”。还有网友表示,特斯拉给员工涨薪、零件国产率超95%,说明企业有责任感,“对员工好的企业,不可能做出差产品”。

然而,反对特斯拉的网友则认为,销量负增长已成定局,特斯拉的神话已经终结。“全球核心市场集体下滑,只有中国市场靠降价勉强撑着,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网友@硬核车评 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认为,马斯克的政治野心已经严重拖累了企业发展,品牌形象受损是不可逆的,“欧洲消费者对特斯拉的抵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价值观的冲突,这种信任危机很难修复”。

更多网友从产品和市场角度进行反驳:“特斯拉产品更新换代太慢,Model 3/Y都多少年了,还是老样子,而中国品牌每年都有新款车型推出,配置越来越丰富。”“现在买电动车,谁还看特斯拉?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更安全,蔚来的换电更方便,小鹏的智能驾驶更先进,特斯拉已经没有任何优势了。”还有网友吐槽特斯拉的“割韭菜”行为:“频繁降价让老车主寒心,质量问题频发却拒不承认,这样的品牌迟早被市场淘汰。”

除了对销量和产品的争论,网友们还围绕“特斯拉的未来战略”展开了讨论。有网友认为,特斯拉过度依赖Model 3/Y,新车型推进缓慢,面对中国品牌的围剿,已经失去了市场主动权;也有网友认为,特斯拉的低成本车型和自动驾驶技术一旦落地,依然有机会翻盘。这场争论的核心,本质上是对“技术领先”与“市场适配”、“品牌光环”与“用户体验”的不同理解。

四、深度解析:特斯拉销量滑坡的底层逻辑,为何说负增长已成定局?

尽管网友争论不休,但从市场规律和行业趋势来看,特斯拉2025年销量铁定负增长,这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底层逻辑,并非偶然。

首先,品牌形象的不可逆损伤。马斯克的政治立场争议,给特斯拉贴上了“争议性品牌”的标签。在欧洲,消费者将购买特斯拉与支持极右翼政党划上等号,这种价值观层面的抵触,远比产品质量问题更难修复。而在美国本土,大规模裁员引发的民众不满,让特斯拉从“科技宠儿”变成了“资本逐利的工具”,品牌好感度一落千丈。对于汽车这种大宗消费品来说,品牌形象是消费者购车决策的重要因素,一旦信任崩塌,想要重新赢回消费者的心,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和漫长的时间,而2025年显然已经来不及了。

其次,产品竞争力的全面落后。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初期,特斯拉凭借先发优势,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等方面建立了领先地位。但随着中国品牌的快速崛起,这种技术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如今,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上已经超越特斯拉;小鹏、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在本土化场景的适配性上更具优势;而在配置方面,中国品牌车型普遍搭载大屏、座椅按摩、车载冰箱等舒适性配置,反观特斯拉,内饰简陋、配置寒酸的问题一直被消费者诟病。产品力的全面落后,让特斯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了主动权,销量下滑也就成了必然。

再次,价格策略的彻底失灵。降价是特斯拉应对销量下滑的常用手段,但如今这一策略已经彻底失灵。一方面,频繁降价导致老车主集体维权,损害了品牌的公信力,让潜在消费者产生“持币观望”的心态;另一方面,中国品牌的价格优势更加明显,10-20万元级别的纯电市场,已经被比亚迪、吉利等品牌牢牢占据,特斯拉降价后虽然进入了23万级市场,但面对中国品牌的围追堵截,依然没有竞争力。更重要的是,降价严重压缩了特斯拉的利润空间,2025年三季度单车ASP回落至4.18万美元,盈利能力持续下降,这让特斯拉陷入了“不降价卖不动,降价赚不到钱”的两难境地。

最后,市场格局的根本性变化。曾经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是特斯拉一家独大的局面,但如今已经进入了“百家争鸣”的时代。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经超过30%,市场需求从“尝鲜者”向“普通消费者”转变,消费者的购车需求也从“有无”向“好坏”转变。他们不再盲目追求品牌光环,而是更看重产品的性价比、舒适性和售后服务。在这种市场格局下,特斯拉的“极简主义”和“科技标签”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而中国品牌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快速响应,推出了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自然赢得了市场份额。

从这些底层逻辑来看,特斯拉的销量滑坡不是短期现象,而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2025年全球销量负增长,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五、未来迷茫:特斯拉的自救之路,能否起死回生?

面对销量滑坡和市场信任危机,特斯拉也在积极展开自救,但从目前的举措来看,效果并不理想,未来依然充满迷茫。

降价是特斯拉最直接的自救手段,但如前所述,这种策略已经失灵。2025年以来,特斯拉在全球多个市场多次下调售价,美国市场Model 3/Y累计降价超15%,中国市场焕新Model Y降价到23万级,但销量并没有出现明显反弹,反而引发了老车主维权和潜在消费者的观望情绪。更糟糕的是,降价导致利润空间持续压缩,2025年三季度汽车业务收入同比仅增长5.9%,盈利能力持续下滑,这让特斯拉陷入了恶性循环。

技术升级和新车型推进缓慢,也让特斯拉的自救之路步履维艰。为了提升产品竞争力,特斯拉推出了“4680电池”和“一体压铸技术”,但这些技术的量产进度远远低于预期,并没有给销量带来实质性的提升。新车型方面,Cybertruck交付量不足1.3万辆,市场表现乏力,低成本车型的推出时间一推再推,投资者对其创新能力的怀疑日益加深。相比之下,中国品牌每年都有数十款新车型推出,技术迭代速度远超特斯拉,这让特斯拉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被动。

修复品牌形象是特斯拉自救的关键,但难度极大。为了挽回欧洲消费者的心,马斯克已经减少了政治活动,试图与极右翼政党划清界限,但消费者的信任一旦失去,就很难重新建立。在中国市场,特斯拉通过推出金融优惠政策、提升售后服务质量等方式,试图赢回消费者,但面对中国品牌的强势围剿,这些举措显得杯水车薪。有业内人士分析,特斯拉想要修复品牌形象,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企业战略,将重心放回产品和用户身上,而不是马斯克的个人政治野心。

拓展新兴市场也成了特斯拉的无奈之举。在欧洲、美国、中国等核心市场增长乏力的情况下,特斯拉将目光投向了印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但这些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较低,充电设施不完善,消费者购买力有限,短期内很难成为特斯拉的增长引擎。2025年10月,特斯拉在印度市场仅售出40辆,较9月的60辆大幅缩水超30%,销量表现惨淡。

更让特斯拉头疼的是,中国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上海超级工厂承担了特斯拉全球40%以上的交付量,是特斯拉最后的增长引擎。如果中国以关税或政策限制作为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回应,特斯拉将失去这一核心阵地,全球销量将进一步下滑。华尔街对特斯拉的前景充满悲观,富国银行将其目标股价下调至130美元,较当前水平仍有50%的下跌空间。

特斯拉的自救之路,布满了荆棘和坎坷。降价失灵、技术迭代缓慢、品牌形象受损、新兴市场拓展不力,这些问题相互交织,让特斯拉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想要起死回生,特斯拉需要彻底改变战略方向,将重心放回产品和用户身上,修复品牌形象,加快技术创新和新车型推进速度,否则,不仅2025年销量负增长无法避免,未来甚至可能被市场淘汰。

六、行业反思:特斯拉的兴衰,给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了怎样的一课?

首先,品牌形象是企业的生命线,不能被个人意志绑架。特斯拉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马斯克的个人政治野心,导致品牌形象受损。这告诉所有企业,品牌形象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创始人的个人行为必须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不能因为个人喜好而损害企业利益。在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必须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价值观,保持中立的政治立场,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其次,产品力是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不能停步。特斯拉的成功,源于早期的技术领先,但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它的技术优势逐渐消失,产品力持续滑坡,最终导致销量下滑。这提醒所有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是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只有不断投入研发,提升产品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论是电池技术、智能驾驶,还是产品设计、舒适性配置,都需要持续迭代升级,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再次,价格战是双刃剑,不能过度依赖。特斯拉频繁降价,虽然短期内能刺激销量,但长期来看,不仅压缩了利润空间,还损害了品牌形象和老车主的利益,最终陷入恶性循环。这告诉企业,价格战只能作为短期的市场策略,不能作为长期的发展战略。企业应该通过提升产品力、优化供应链、降低生产成本等方式,实现良性的价格竞争,而不是通过牺牲利润和品牌形象来换取销量。

最后,市场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企业必须快速响应。新能源汽车市场从早期的“续航焦虑”到如今的“体验为王”,消费者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斯拉没能及时洞察市场变化,依然固守“极简主义”和“科技标签”,最终被中国品牌超越。这提醒企业,必须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倾听消费者的声音,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特斯拉的兴衰,也标志着新能源汽车行业从“野蛮生长”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曾经的市场格局被打破,中国品牌的崛起让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好事,对于企业来说则是更大的挑战。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只有那些尊重消费者、重视产品力、坚持技术创新、保持品牌口碑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2025年,特斯拉的销量负增长已成定局,曾经的神话正在褪色。但这并不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衰落,反而标志着行业的成熟和进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市场的不断规范、消费者的不断理性,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迎来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而特斯拉的兴衰,将作为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注脚,提醒着所有企业:在时代的浪潮中,只有与时俱进、坚守初心,才能不被淘汰。

THE END
0.特斯拉今日股价(特斯拉股票行情)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特斯拉股票行情百度推荐第二名:特斯拉(TSLA)股票价格_行情_走势图-手机东方财富 财经门户,提供 特斯拉今日股价jvzq<84yyy4ikktt0eun0ls1tgvjpotfgvgjnh987;7687mvon
1.特斯拉股价暴涨2倍超越苹果只要几个月?马斯克秒删推特特斯拉股价日线走势图 苹果股价日线走势图 马斯克很少会主动删除推文,但是这次却这么快删除,让人不免联想到,此前他因为在Twitter上谈论特斯拉的股价,引发特斯拉股价波动,而被美国证监会起诉的事情。 2018年第三季度,马斯特在Twitter上发文称,他打算以每股420美元的价格使特斯拉私有化,并声称已经找到私有化的资金。特斯拉的jvzquC41o0imu7hp1fkucrq193;45=
2.特斯拉:目标股价从483美元上调至508美元|和讯|算法|知名企业|特斯拉特斯拉:目标股价从483美元上调至508美元,和讯,股价,算法,知名企业,特斯拉(公司),盈利预测准确度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MGLU36_J273?E6^M0jvsm
3.特斯拉大跌18%伯恩斯坦:尽管自2月高点腰斩但该股仍不便宜伴随着美股大盘抛售,特斯拉股价在周一收盘下跌近18.58%,报445.07美元。该股自2月触及968.99美元的高点以来,已经累跌逾50%。 (特斯拉股价15分钟走势图 来源:英为财情)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分析师约瑟夫·斯巴克(Joseph Spak)周一将特斯拉目标股价从530美元下调至380美元。斯巴克预计,特斯拉第二季度需求受限制或迫使该jvzquC41o0imu7hp1fkucrq167?47=
4.马斯克说“感觉经济超级糟糕”,他已经胜利大逃亡财富号我们回头看看特斯拉股价的走势,就明白他卖出的位置有多么精准: 这是特斯拉股价走势图,去年11月第一波套现时,是股价的历史最高点,今年4月则是第二高点。他在这两个最高的位置抛掉了筹码。 从第一波高点算起,到现在已经下跌了42%。这简直是教科书式的逃顶! jvzquC41ecogwqfq0ggtvvtpg{4dqv4pgyy04974286:2@5354778?75926
5.【美股收盘】相比减码QE,美联储在加息问题上所面临的考验更大?三大(特斯拉(TSLA.O)股价走势图,来源:谷歌) 个股方面,特斯拉(TSLA.O)股价收跌0.43%。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师Adam Jonas予特斯拉900美元的目标价,维持增持评级。Jonas相信特斯拉会进入“电动垂直起降车辆”(eVTOL)市场。 该分析师表示,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确实没有真正谈到eVTOL。而且当被问及eVTOL时,他还对jvzq<84iqnj/ewkqn0ipo8mwcpwjwpzujk532;6293<04B527;740|mvon
6.特斯拉(TSLA)股价行情分享文章 美股异动|12月降息前景未明纳指期货大跌1.66%特斯拉(TSLA.US)跌超5% 分享文章 美股异动|12月降息前景未明纳指期货大跌1.66%特斯拉(TSLA.US)盘前跌超5% 分享文章 马斯克重大转变!传特斯拉(TSLA.US)正开发对苹果(AAPL.US)CarPlay支持功能 分享文章 美股异动|特斯拉(TSLA.US)跌幅扩大至5%10月特斯拉中国销量jvzq<84yyy4djriwvgii0lto1ykc1|yqemy0kwigz1ipfn4VUNG0v‚ug1WY
7.突发利空!特斯拉股价大跌北京时间4月2日晚间,特斯拉公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生产及交付数据显示,特斯拉交付38.7万辆汽车,远低于分析师预期的45.85万辆;环比和同比均下滑。 受此消息影响,4月2日特斯拉美股开盘走低,截至北京时间22:05,特斯拉股价下跌超5%。 市场对特斯拉的热情似乎在降温,一季度特斯拉频遭华尔街分析师唱空。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jvzquC41uvudm762lsqb0lto0et0497626631l;787<48>;0ujznn
8.特斯拉汽车股价懂车帝提供特斯拉汽车股价的详细内容,懂车帝是一个汽车资讯平台,懂车更懂你。我们提供最新汽车报价,汽车图片,汽车价格大全,行情、评测、导购等内容,看车选车买车就上懂车帝。jvzquC41yy}/fxsiejkek7hqo1zbi8uie1?6:<533
9.周内股价累计大涨33%,特斯拉“黑夜”消散?特斯拉股价出现回缓,除了或与本周内美股三大股指均录得上涨的大盘走势相吻合之外,更重要的是与特斯拉于1月26日公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及2022年全年财报业绩趋势向好有关。 财报显示,特斯拉第四季度总营收为243亿美元,同比增长37%;归属于特斯拉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7亿美元,同比增长59%;调整后每股收益1.07美元,同比jvzq<84o0ek/ew4se1me1;5452704B4v42842:7;a5>48=6240yivvq
10.​特斯拉业绩爆雷,股价却大涨?经济网在电话会议上,马斯克表示,计划今年年底或2025年初开始生产新车型,其中包括更低价的电动汽车,早于此前计划的2025年下半年。这一消息极大安抚了投资者,推动特斯拉股价盘后大涨。另外,有分析师询问了关于低价车型的详细信息,不过马斯克并未给出回应。 同日,特斯拉发布全新Model 3高性能版,在外观、性能、操控等多个方面jvzquC41yy}/en|ggmrz0ls1eqsqcw~14285199471:54>;90jznn
11.特斯拉两大突发!股价下跌,市值缩水至7234亿美元当地时间周一,全球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将特斯拉提拔为美国汽车行业的首选汽车股。随后,特斯拉股价大涨5.6%,市值一夜增长393亿美元。 在报告中,摩根士丹利维持对特斯拉的“超配”评级和每股310美元的目标价不变。该投行称,“鉴于股价离我们310美元的目标有40%的上行空间、汽车业务方面更可控的预期、驱动价值增长的新因素jvzquC41yy}/ezhd0eun1ptpiuoggwlzkcthdrfq14636659/5707?74:5=`rl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