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肝整理:位新财富获奖分析师最新观点传媒行业兴业证券分析师国泰君安宏观经济房地产

12月21日,第20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榜单揭晓。

今天,小通翻阅了上百份最新的研究报告,整理出包括宏观经济、A股策略研究、固收投资、海外市场和A股24 个一级行业,共84组新财富获奖分析师的市场观点,供参考。

文中所列个股仅作列举之用,不代表本公司管理的基金的投资标的。个股历史走势并不代表未来业绩。

宏观经济

第一名

广发证券 (郭磊、钟林楠、吴棋滢、王丹、贺骁束)

核心观点:

2022年是“国内经济承压+全球流动性收敛”,如果2023年国内增长和全球流动性将先后度过压力峰值,则新的组合对中国资产相对有利。

当前经济增速已低于中期目标和财政平衡的要求,随着“小步走、不停步”的防疫策略优化、地产的再度均衡,新一轮扩大内需战略的落地,国内经济有较大概率度过压力峰值。

权益资产角度目前处于胜率线索并不清晰,但赔率已经比较有利、价值相对凸显的位置。债券资产正好相反,胜率仍相对有利,但赔率偏低是主要约束。

宏观面处于逻辑有待于进一步明朗的状态,即关键线索均存在不确定性;同时,宏观面还处于上下行风险不对称的状态,即未来逻辑改善的空间要显著大于逻辑恶化的空间。

《走出谷底:2023年宏观环境展望》20221201

第二名

浙商证券 (李超、孙欧、张迪、张浩等)

核心观点:

预计2023年两会后市场预期将迎来转折,权益市场将在第一季度末进入慢牛通道。核心逻辑是,当前宏观层面仍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对市场形成剧烈扰动。

展望2023年,扰动市场的四大宏观不确定因素疫情、地产、俄乌和联储将逐一淡化,有望峰回路转。

海外联储层面,在经历欧债压力的风险出清后,预计金融稳定的压力和美国通胀的回落将驱动美联储在2023年一季度给出更为明确的政策转向信号,海外流动性紧缩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将转向并趋于宽松。

国内经济方面,预计地产中长期规划将在2023年两会后出台,地产政策及市场预期将进一步明朗、明确。供应和保障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23年宏观投资风险排雷手册——年度策略报告姊妹篇》20221207

第四名

国盛证券 (熊园、刘新宇等)

核心观点:

展望2023年,稳增长仍是财政的首要目标,财政政策会加力提效、“中央加杠杆”,规模上“赤字率抬升、专项债规模仍高、准财政继续发力”。

往后看,2022年部分特征将逐渐消退,如经济逐渐好转税收可能有所改善、防疫等部分刚性支出压力可能缓解、大规模留抵退税可能退出、大规模盘活存量资金可能难以为继等;有些特征仍将持续,如稳增长仍是财政首要目标、地方土地财政可能仍承压等。

这些特征的变与不变,均将深刻影响后续财政收支。

《11月财政有喜有忧,2022年将如何收官? 》20221220

策略研究

第一名

海通证券 (荀玉根、郑子勋、吴信坤、李影、高上等)

核心观点:

(1)经济增速和股市涨跌都有周期性波动特征,目前我国宏微观基本面已见底,A股底部特征或明显,或正孕育新一轮上涨行情。

(2)积极变化:基本面领先指标回升中,稳增长发力产业结构升级,23年企业盈利望两位数增长,股市演变为增量流入的向上趋势。

《旭日初升——2023年中国资本市场展望》20221203

第二名

长江证券 (包承超、邓宇林等)

核心观点:

2023年,国内外格局将近似2022年的镜像:内强外弱,中国再次领先。全球经济将继续处于下行周期,拐点或见于2024年。中国领先海外2-4个季度,2023年上半年将正式步入复苏。

我们认为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最大的宏观超预期,对明年地产销售端的乐观程度或强于市场一致预期。

另外,盈利复苏的拐点一旦确认,流动性对估值弹性的放大将远超正常周期。

复苏前期,大盘价值风格有望占绝对优势,且当前大盘股资产负债表处于2010年以来的最好状态。

行业配置上,核心资产或是市场绝对主线,地产链+出行运输链的弹性或超预期。

《重回核心资产——2023年A股年度策略》20221222

第三名

天风证券 (刘晨明、李如娟、许向真、赵阳等)

核心观点:

2023年,我们的关键词是“穿越隧道”,经济弱复苏下的牛熊转换期,大概率属于过渡和转折之年。再往后,2024年,我们的关键词是“赴机在速”,中美经济共振向上,可能要做好迎接牛市的准备。

目前基本面差是“明牌”,关键是2023年的转折。

2023年年中附近,基本面出现弱修复的概率较高,对于股票而言,可能更多是震荡小幅度上台阶,是穿越隧道的阶段,属于转折过渡年。

三大总量逻辑的板块:以中长期贷款增速刻画的经济总需求,在大部分时候决定了指数的趋势,同时也决定了大金融、大消费、互联网的趋势。

与大势的判断类似,这三类板块在2023年大概率也是震荡小幅度上台阶,是穿越隧道的阶段,属于转折过渡年。

《穿越隧道——2023年A股市场投资策略》20221215

固定收益研究

第一名

华泰证券 (张继强、仇文竹、殷超、张健、肖乐鸣、王菀婷、文晨昕、张大为、吴宇航)

核心观点:

2022年海外通胀+货币政策紧缩是核心矛盾,国内经济弱修复、政策以内为主是主线。

2023年内外周期继续错位,海外衰退阴影+美联储加息拐点,中国弱修复转向小复苏。

配置策略上,美债有配置机会;国内债市波动或加大,利率中枢或微抬,提防城投尾部或估值风险。

《宏观象限轮转,股债强弱星移——年度策略》20221111

第二名

天风证券 (孙彬彬、孟万林等)

核心观点:

我们预测2023年社融同比约11%,修复节奏相对均匀。预计2023年财政加力、社融管够、货币有力,这个组合意味着资产负债表修复的开始、也是流动性陷阱变化的开始,资产荒状态也有可能有所变化,虽然落地过程仍然面临诸多制约,但是我们此前一直强调,至少不要轻易否定其可能性,债市需要合理把握对应压力。

另外,市场交易会逐步从预期转向现实,也就是逐步开始兑现政策预期。在兑现过程中,经济回升斜率和节奏较为关键。

经济总体仍处于库存周期修复或者弱修复的阶段,债市风险之一在于超预期强修复。债市风险之二在于复苏趋势。

当然,如果2023年下半年地产投资回升,债市可能面临新的压力。

《2023年债市展望之社融怎么看?》20221220、《2023年债市展望之经济与节奏》20221219、《2023年债市展望之地产怎么看?》20221214

第三名

广发证券 (刘郁、姜丹、肖金川、田乐蒙、范卓宁、黄晓曦、黄佳苗等)

核心观点:

2023年经济回暖,从预期逐渐成为现实,债市可能进入“逆风”期。不过,因融资需求尚未明显恢复,经济疫后修复也需货币政策予以支持。货币宽松至少可能会持续1个季度。

2023年,债市面临的重要不确定因素,在于通胀,风险或在下半年。中性情景下,CPI可能较为温和。但疫后居民超额储蓄向消费转化、房价边际修复等因素,下半年核心通胀不确定性将明显上升。

利率节奏方面,如2023一季度货币宽松延续,长端利率可能进入阶段下行期,下行幅度或在15-20bp。进入年中,货币政策可能回归常态,但不至于转向收紧。重点关注通胀、居民部门融资反弹的幅度。利率或进入区间震荡期。

《也无风雨,也无晴——2023年利率策略》20221211

银行

第一名

浙商证券 (邱冠华、梁凤洁等)

核心观点:

2022年年末,板块基本面真实利润增速回升;交易面持仓反转情绪改善。

2023年,上市银行有望涅槃重生,风险端资产确定性解毒,收入端需求潜在性改善,驱动真实利润增速回升。

把握银行机会三重奏。第一重奏疫情防控优化;第二重奏地产风险出清;第三重奏经济景气复苏。

个股选择:核心把握两条投资主线。

(1)第一条是政策修复弹性大、前期股价调整多的中小银行;

(2)第二条是低估值、高成长性的城农商行。

《涅槃三重奏——2023年银行业投资策略》20221206

第二名

中信建投 (马鲲鹏、杨荣、李晨、陈翔)

核心观点:

此前防疫政策压制企业信贷需求,持续优化有望驱动银行投放价稳量升,利好营收。

当前,防疫政策正在持续优化,尽可能减小对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冲击应是重要目标之一。2023年,银行投放有望迎来价稳量升的良好局面,息差和营收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

丰收之年,各类头部银行均能提估值,区域性银行靠业绩持续释放,股份行靠风险预期改善。

《丰收之年——银行业2023年投资策略报告》20221204

第三名

海通证券 (林加力等)

核心观点:

我们认为2023年行业不良率有望继续下降,使得全行业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三年以上。这将是银行板块被市场重新定价的开始。

2020年超额确认不良、超额计提信贷成本,也为2023年释放利润留下了空间。随着美国信贷增速的下降,中美信贷增速差扩大,人民币汇率的企稳回升有利于银行板块走强。

银行政策环境自2021年以来边际改善,我们认为2023年有望延续较好态势。

《银行业的价值重估——银行业2023年投资策略》

20221124

非银金融

第一名

海通证券 (孙婷、何婷等)

核心观点:

保险:资产端负债端政策端均在底部修复中,看好2023年开门红表现,期待宏观经济环境持续转暖。

券商: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ROE提升空间大。目前估值或处于绝对低位,市场波动加剧,自营拖累券商整体业绩。全面注册制“箭在弦上”,全产业链投行“势在必行”。同时,科创板做市有望增厚券商业绩。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20221204

第二名

广发证券 (陈福、刘淇、陈卉、陈韵杨等)

核心观点:

券商:

2022年是本轮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以来的首次盈利回撤年。展望2023年,资本市场有望底部回暖,证券行业平流缓进,三大业务线值得关注。一是投行资本化业务,二是泛财富管理业务,三是自营业务。

保险:

需求和供给的双重利好,寿险有望迎来底部反转趋势,2023年有望开启新一轮周期上行的大幕。

财险受益刚需属性,2023年延续高景气度趋势。

资产端受益经济企稳向上预期。

《资产负债双轮驱动,行业拐点渐行渐近——保险行业2023年投资策略》20221130、

《证券行业平流缓进,投资方向守正笃行——证券行业2023年度策略》20221202

第三名

国泰君安 (刘欣琦、谢雨晟)

核心观点:

保险:

预计开门红超预期及资产端改善带来保险股投资机会。供需两端可能继续承压,预计2023年负债端仍在调整期。需求侧保险普惠化将进一步深化。

证券:

《投行业务是下一个新共识——2023年券商及财富管理投资策略》20221203、

《资产端定成败——保险行业2023年年度策略报告》20221206

房地产

第一名

广发证券 (乐加栋、邢莘、张春娥等)

核心观点:

大周期底部,政策转向明确。重要会议之后,供给端及需求端政策力度显著提升,引导行业寻找新的发展模式,预计2023年行业政策将会有较好的持续性。

行业估值进入系统性抬升阶段。2022年行业受制政策力度较弱与基本面下行,估值修复持续性弱于历史大周期底部。2022年底开始有效政策持续落地,将会持续修复市场预期。

另外,供给端或孕育十年一遇的良机。

《雨霁碧空明,云销现长鹰——房地产行业2023年投资策略》20221206

第二名

申万宏源 (袁豪、曹曼、陈鹏等)

核心观点:

基本面看,需求有支撑、供给或将拖累,总量不悲观、结构强弹性。

政策面看,政策或全面转向,供给端应出尽出,需求端亟待跟进。

估值面看,供给过度出清,格局优化更剧烈,估值中枢将上移。

选股逻辑方面,市场从此前的内卷式集中度提升转向格局优化集中度提升,行业生态更为持续。

预计随着供给缓慢修复,中期销售将向着需求中枢13.4亿平逐步回归,但考虑到短期供需双弱,短期销售仍将呈现“L”型总量弱复苏、但结构强弹性,格局优化下优质房企成长空间打开,并将同时受益于政策放松和格局优化双重利好,充分享受估值驱动、成长驱动双重红利。

《东风已至,大势必行——房地产行业2023年投资策略》20221212

第三名

海通证券 (涂力磊、谢盐等)

核心观点:

2022年1-11月土地购置面积跌幅扩大,房企竣工增速再次回落。我们认为,2022年1-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继续下行,同期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速下行,受疫情散发影响,目前行业各项数据继续下行。

就投资角度讲,我们认为市场稳增长的大环境没有改变,优质公司相对其它房企的优势和价值将会越加突出。

《房地产:各项数据继续探底,观察岁末翘尾能力》20221217

食品饮料

第一名

华创证券 (董广阳、欧阳予、沈昊、范子盼、程航、彭俊霖等)

核心观点:

政策暖风频吹,极致考验后将迎反转。总体而言,2023年供需两端均将迎来改善,有望终将迎来期盼已久的困境反转。

投资策略:先确定,后成长。投资节奏看:

第一阶段预期回暖选修复,年底政策驱动预期回暖,前期仓位降低、跌幅较大的个股标的修复机会;

第二阶段放开初期选确定,疫情防控优化落地初期,预计需求和供给短期均将有所扰动,业绩最确定的板块和标的将成优选;

第三阶段经营改善选成长,经营真实修复驱动行情,成长将成主线。

《冬至阳生——食品饮料行业2023年度投资策略》20221208

第二名

兴业证券 (苏铖、孙瑜、金含、郭晓东、张博等)

核心观点:

2022年基本面承压,食品饮料板块估值继续回落。尤其是2022年10月以来的估值回落,使得优质白马/龙头估值进入强吸引力区间,这一轮底部判断将十分重要,我们认为中期击球点临近。

2023年,拥抱价值的机会再度来临,布局疫后消费修复。

2023年需求恢复和成本回落仍然存在不确定性,需求修复待拐点,而疫情拐点就是复苏起点。

《食品饮料:行业2023年年度策略:拥抱价值,布局复苏》20221114

第三名

核心观点:

主要分行业看:

(1)白酒:高端和区域龙头表现优异,次高端恢复和分化并存;

(2)啤酒:三周期共振、有望迎来投资“超级大年”;

(3)大众品:需求端恢复缓慢,成本下降已经逐步体现,基本面进入改善时期。

《成长为矛、价值为盾——食品饮料行业2023年投资策略》20221201

医药生物

第一名

海通证券 (余文心、郑琴、贺文斌、梁广楷、朱赵明)

核心观点:

2023年医药投资主线:

(1)医疗硬科技:短期看专项债贴息贷款增量拉动医疗设备市场,长期看医疗硬科技的出海,看好明年医疗硬科技的业绩估值共振。

(2)中药:政策支持、完善激励,防疫催化叠加2022年业绩低基数,明年业绩较好,估值具有性价比。

(3)消费复苏:医疗服务、药店、消费医疗等消费复苏可期。

(4)创新药创新疫苗:不断有公司国内业务海外业务突破,也有新的产品上市,可以重新审视估值和业绩的持续性。

《医药硬科技、中药、消费复苏、创新引领行业成长——2023年医药行业年度策略》20221206

第二名

核心观点:

此前市场担心创新板块产品降价,国内疫情散发扰动医药消费终端需求,国际环境变化影响高端制造出海预期,医药板块三大投资主线不同程度预期受损,板块估值已调整至十年来较低水平。

2022年前三季度,医药板块呈现磨底行情,板块内部轮动,细分行业间估值差收缩。随着仿制药集采过半,影响逐步出清;高耗集采规则越发清晰,中选规则与降价幅度呈温和化趋势,政策预期逐步向好,而此前部分业绩受损企业“第二增长曲线”企稳,也开始逐步走出业绩低谷,板块有望实现估值+业绩的双重修复。

后续产品型公司景气度恢复,其上下游产业链也有望随之迎来景气度提升行情。

《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度投资策略:创新升级,布局成长》20221115

第三名

东吴证券 (朱国广、周新明等)

核心观点:

四大因素支持2023年医药板块结构化牛市:医药政策边际缓和、盈利预期恢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公募基金医药持仓仍较低等支撑医药板块大级别行情。

“抗疫”、“疫后”是2023年医药投资两大关键词。我们重点看好以下四个主线:

(1)“抗疫”期间,新冠防疫产品和抗感冒药物及其产业链率先受益。

(2)“疫后”迎来需求高增:疫情缓解后人员流动限制解除,其需求将明显恢复。

(3)“疫后”门诊和住院量回补,院内药械、IVD板块刚需放量。

(4)投融资及货币政策回暖确定性增强,创新药板块机会凸显。

《医药生物:2023年医药策略:风雨过后,天晴有彩“红”》20221220

批零和社会服务业

第一名

天风证券 (刘章明、孙海洋、何富丽、吴慧迪、吴文德等)

核心观点:

疫情优化政策出台或将带动婚庆需求反弹,促进黄金珠宝线下消费复苏。前期因疫情因素而延后的偏刚需类消费有望在近期得到回补,其中婚庆类需求的反弹有望带动黄金珠宝线下消费的复苏,建议关注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间的黄金珠宝公司。

第二名

长江证券 (李锦、赵刚、陈亮、罗祎、杨会强等)

核心观点:

参考海外来看,整体终端零售在疫情之后均基本恢复到2019年水平。

(1)替代型,线下渠道受影响较大,且存在被线上分流的可能;

(2)回归型,疫情后期消费场景恢复到正常水平,酒类消费在疫情当期受影响较大后续恢复相对较快,化妆品中彩妆需求受限同时物流配送影响出货,后续或分阶段恢复改善;

(3)回补型,需求场景不会消失,疫后能够快速回补,婚庆需求+保值需求+场景渗透的黄金珠宝消费恢复弹性较大;线下场景为主+个人+择期的医美消费在疫后恢复较快且保持渗透趋势。

《零售:从海外看防疫优化下消费复苏趋势 》20221212

第三名

财通证券 (李跃博、刘洋)

核心观点:

看好跨境电商行业长期机会。跨境电商缩短贸易链条、本质提升跨境零售效率,赛道长坡厚雪。海外线上化渗透持续,推动全球电商零售额不断增长。

(1)强品牌力拥有自主流量;

(2)数字化保障高投入产出比;

(3)赋能产业上下游的平台型全链路服务商。

《商贸零售:跨境年度策略:赛道长坡厚雪,估值修复在望》20221218

家电

第一名

长江证券 (管泉森、孙珊、贺本东、崔甜甜、周振等)

核心观点:

2022年家电板块收益承压,外部经营环境拖累较大,一是疫情扰动,二是地产走势承压,三是海外需求不振。

展望2023年,“三座大山”压力均有望迎来边际缓解,在此背景下,优质标的价值回归将成为后续驱动板块行情的核心要素,进一步结合当下板块历史底部的估值和仓位,行业走势峰回路转值得期待。其中,以白电龙头为代表的家电蓝筹,综合竞争优势突出、稳增长属性凸显,前期超跌背景下,中长期配置价值尤为值得重视。

《峰回路转,价值回归——家电行业2023年度投资策略》20221218

第二名

安信证券 (张立聪、李奕臻、余昆等)

核心观点:

地产政策改善疫后复苏,催生家电投资机会。另外,防疫工作优化,线下家电消费有望复苏。线下客流恢复不仅有助于提升销量,亦有助于推动高端、成套产品的销售。

另一方面,海外需求底部或现,出口利润空间有望进一步释放。

《春江水暖,复苏可期——家电行业2023年投资策略》20221215

第三名

广发证券 (曾婵、袁雨辰、高润鑫等)

核心观点:

2023年展望,盈利修复将延续,静待需求复苏。

需求端,地产、防疫政策边际优化,国内需求有望缓步复苏;海外高基数叠加通胀加息,外销预计仍存下行压力。

盈利端,原材料进入震荡期、汇率急跌后企稳、海运费仍在下跌,成本压力已显著减轻,盈利修复趋势将延续。

长期来看,多元化、全球化、智能化、消费分化为发展趋势。

《否极泰来,底部复苏——家用电器行业2023年投资策略》20221204

农林牧渔

第二名

广发证券 (王乾,钱浩、郑颖欣)

核心观点:

(1)生猪养殖:2022年产能温和复苏,预计2023年均价有望提升。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把握公司成长性机会,猪企业出栏规模提升仍是投资主线。

(3)黄羽鸡:Q2行业价格迎来周期上行,预计23年黄鸡养殖维持盈利。销售形式转变加速行业转型,龙头企业市占率仍有提升空间

(4)饲料:2023 年畜禽饲料“大年”畜禽饲料景气趋势向好;特种水产饲料弹性值得期待,长期受益于消费升级。

(6)宠物食品:疫后宠物消费彰显高韧性,行业需求逐步扩容。

《农林牧渔行业2023年投资策略 | 生猪产能回升偏缓,畜禽饲料迎“大年”》20221122

第三名

国泰君安 (钟凯锋、李晓渊、王艳君,沈嘉妍)

核心观点:

(1)2023年高猪价具备可持续性,Q1猪价季节性回落,2023Q2-Q4猪价高位维持。当前整体板块估值依然较低,从长期视角推荐生猪养殖;

(2)白羽肉鸡周期有望反转;黄鸡高价持续;

(3)动保板块作为2023年盈利将大幅改善,迎来需求拐点;

(4)种业扩容、集中双红利可期重视以转基因玉米种业为核心代表的种业机会。

(5)农产品景气延续,优选赛道,玉米、糖、大豆等;优选龙头,龙头公司将率先、更确定性受益。

《易涨,难跌——2023年农业投资策略》20221108

第四名

天风证券 (吴立等)

核心观点:

当前经济动物养殖依然面临着众多疫病,生猪养殖头号疾病非洲猪瘟目前仍无有效疫苗/药物,造成养殖成本上升约1.0元/公斤,对应头均成本提升110-130元左右。综合单价与免疫频率的中性预计,预测非洲猪瘟市场苗的潜在规模有望达300亿元以上,非瘟亚单位疫苗研发路径目前进展较为领先。

宠物动保是动保板块中快速崛起的新蓝海,我国宠物市场蓬勃发展,且随着宠物主科学养育意识逐步加强,宠物医疗市场份额已经实现稳步提升,从2019年的19.00%上升至2021年的29.20%。我国宠物动保行业目前占比较高的品牌仍为国外品牌,国产品牌有望持续突围,瑞普生物等国内公司也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产品矩阵并取得积极突破。

普莱柯、中牧股份、科前生物、生物股份、回盛生物

《动保:养殖后周期机遇到来,新需求持续扩容市场!》,20221219

轻工和纺织服装

第一名

广发证券 (丁智艳、屠亦婷、庞盈盈)

核心观点:

消费复苏:疫情防控优化,消费有望复苏回补,前期线下零售受损标的迎“底部反转”。近期国内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利好线下消费复苏;

浆价回落+盈利弹性:2023 年浆价有望高位回落,下游盈利弹性有望释放。特种纸:供需和竞争格局更优,2023 年有望受益浆价回落带来的盈利弹性。

消费轻工景气赛道:可选消费:持续研发创新投入,卡位行业高成长的细分龙头,通过产品力、渠道力获得溢价,逆周期实现业绩高增。

第二名

浙商证券 (马莉、史凡可、傅嘉成)

核心观点:

展望2023年,考虑上游原料持续回落、下游需求弱势企稳,叠加地产、防疫政策边际放松,预期行业综合实现边际企稳。其中确定性首选线下疫情复苏的核心资产,弹性聚焦竣工链条家居企业的企稳改善,同时关注成本下跌中盈利能够真实改善的优质个股。

主线一:确定性首选推荐线下消费场景复苏的赛道龙头。如晨光文具、公牛集团、百亚股份;

主线二:预期差首选家居链条的投资机会和拐点布局。如欧派家居、顾家家居、喜临门、志邦家居、江山欧派、皮阿诺;

主线三:上游跌价利好格局相对较好的优质制造。如仙鹤股份、华旺等;持续看好纸包装、塑料包装板块细分龙头。如裕同科技、新巨丰、中荣股份、永新股份等。

第四名

招商证券 (赵中平、王鹏、毕先磊)

核心观点:

欧美局势严峻,地缘政治风险发酵;疫情反复,消费场景缺失与消费意愿下行,营收出现波动消费面临困境;

宏观地产明年竣工增速有望上升至 20%;居民购房信心增强,房地产销售或缓慢复苏;保交楼政策陆续出台,大宗业务有望重回正贡献;

家居品类品牌化加速形成,靠产品力、生产力突围,线上品牌化趋势明显,线下渠道裂变加速;

二轮车消费群体扩大+份额集中,带动龙头量增,产业链延伸布局、核心零部件自产,龙头利润弹性显现;

《于无声处听惊雷,在断层季抓机遇——轻工消费行业2023年策略报告》20221119

电子

第一名

广发证券 (许兴军、王亮、耿正、叶秀贤)

核心观点:

展望 2023 年,“复苏”和“渗透”是电子行业绕不开的两个关键词。

复苏:周期指标边际改善,行业需求有望回暖;看好整个行业的周期性复苏机会

渗透:产品创新渗透,产品创新+国产替代,行业成长动能充足。

持续看好服务器、新能源和设备材料板块。服务器 DDR5 升级拐点将至,市场空间快速增长;在“双碳”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行业需求持续提升;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国产化率的非线性渗透。国产替代驱动的份额提升,将为行业贡献可观的成长速度和空间。

半导体板块:圣邦股份、纳芯微、思瑞浦、韦尔股份、卓胜微、兆易创新、晶晨股份、安路科技、恒玄科技等。

面板板块:京东方、TCL 科技等。

被动板块:法拉电子、江海股份、三环集团、顺络电子等。

消费电子板块:立讯精密、歌尔股份、东山精密、鹏鼎控股等。

《电子行业2023年投资策略 | 复苏与渗透》20221203

第二名

国盛证券 (郑震湘等)

核心观点:

高度重视国内半导体及汽车产业格局将迎来空前重构、变化,以及消费电子细分赛道龙头:

(1)半导体核心设计:光学芯片、存储、模拟、射频、功率、FPGA、处理器及IP等产业机会;

(2)半导体代工、封测及配套服务产业链;

(3)智能汽车核心标的;

(4)VR、Miniled、面板、光学、电池等细分赛道;

(5)苹果产业链核心龙头公司。

《电子:芯源微浸没式新品发布,兴森科技收购北京揖斐电》,20221220

第四名

中泰证券 (王芳、杨旭、赵晗泥、李雪峰、游凡、张琼、刘博文)

核心观点:

看好半导体设计及被动板块:

(1)全球半导体周期有望于2023Q1见底,国产化+ 创新提供成长动能,静待反转;

(2)全球层面看,各环节与全球半导体周期基本同步;

(3)大陆层面看,设备材料独立于全球周期,设计环节先于全球反应。

汽车电子长期创新方向,智能化创造持续增长点。据预测,2025 年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将突破 800 亿美元。在目前海外半导体龙头主导的背景下,国内供应链厂商迎来广阔替代空间。

投资建议:

周期:

(1)设计:圣邦股份、兆易创新、纳芯微、韦尔股份、瑞芯微、晶晨股份、中颖电子、北京君正、复旦微电、安路科技、澜起科技、聚辰股份;

(2)被动:顺络电子、三环集团、洁美科技。

国产化:

(1)设备:拓荆科技、精测电子、万业企业、芯源微、盛美上海、华海清科、中微公司、北方华创;

(2)材料:安集科技、鼎龙股份、沪硅产业、立昂微、彤程新材、华懋科技;

(3)零部件:富创精密、新莱应材、江丰电子;

(4)chiplet:兴森科技、通富微电、长川科技、华峰测控。

创新:

(1)SiC :天岳先进、中瓷电子、三安光电;

(2)汽车电子:韦尔股份、舜宇光学、联创电子、永新光学、长光华芯、水晶光电、隆利科技等。

《2023 年度策略 : 周期将见底,国产正当时》2022 年 12 月 21 日

计算机

第一名

国盛证券 (刘高畅、杨然)

核心观点:

《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确立了数据要素相关的基础制度,一方面验证其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抓手,具备相当的战略高度;另一方面也表明,在政策不断推进下,我国数据要素产业化正经历从0到1的开创期,发展空间广阔。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将作为第五大生产要素,深度赋能国民经济,而资产确认或为开端,数据确权、定价、交易流通等具体规划或陆续推出。

中国数据要素市场正蓬勃发展,空间广阔;同时,数据运营方、大数据系统建设方、数据持有方、数据安全厂商等或可充分受益于产业发展浪潮,迎来快速增长。

《计算机:基础制度全面落地,数据要素开启产业化大时代》,20221221

第四名

广发证券 (刘雪峰、李傲远、吴祖鹏、雷棠棣)

核心观点:

全面看好计算机行业机会,环比业绩改善、后续环境回暖、估值底部区域以及风险偏好趋势回暖全面支撑行业配置机会,后疫情复苏与自主可控并举,从年度看需求向好的预期反弹的概率增大,上半年的确定性强过下半年,年初是配置窗口。

后疫情商业化需求与自主可控并不严重矛盾,在当前特定阶段 下, 自主可控的浪潮有利于提高国产软硬件的关注度及增加准入机会。另一方面,相关公司自身的基本面竞争力无论在市场化领域还是狭义信创领域都越来越重要。

赛意信息、石基信息、金蝶国际、中望软件、金山办公、中科创达、德赛西威、四维图新、道通科技、星环科技、寒武纪、商汤、宝信软件、卫宁健康、紫光股份、浪潮信息、朗新科技、亿联网络、恒生电子、顶点软件等。

《计算机行业2023年度策略 | 全面翻身的2023年-后疫情复苏与自主可控并举》20221204

第五名

民生证券 (吕伟等)

核心观点:

计算机板块整体估值,仍处于历史底部区间,有望在 23 年迎来关键拐点。

顺经济周期 IT 在 2023 年有望迎来机遇。

(1)自动驾驶:2023 年将迎来中高等级自动驾驶渗透率提升的关键拐点;

(2)医疗 IT:受疫情影响的医疗 IT 支出有望在 2023 开启底部复苏;

(3)财政 IT:解决财政“节流”问题的政府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已经进入全面推开环节;

(4)教育 IT:贴息贷款与政策改善带来确定性机遇;

(5)酒店零售 IT:线下消费的复苏有望推动 IT 投入底部回升。

投资建议:

机构持仓历史低位、产业资本频频回购、人力成本拐点与业绩低基数等多重因素决定计算机当前处于“黎明”前底部区域,我们全面看好 2023年计算机行业机遇,核心围绕信创、数据要素改革与顺周期 IT 三大主线布局。

重点推荐金山办公、赛意信息、中科创达、科大讯飞、石基信息、深信服、中新赛克、吉大正元、超图软件、创业慧康等核心标的。

传播与文化

第一名

广发证券 (旷实、叶敏婷、徐呈隽、杨琳琳)

核心观点:

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增长持续降本增效释放利润,Q3-Q4 拐点信号确立,关注防疫优化后多板块收入增长复苏。持续看好京东健康等头部平台的规模效应、供应链能力和长期优势;

游戏:估值筑底,版号常态化发放,优质供给刺激游戏市场,“国内精品化+出海”仍是增长点。看好有长线运营能力和获得更多版号可能性的头部公司;

推荐重点关注疫后复苏带来的互联网平台系统性机会以及期待政策边际改善带来的内容型业态修复机会。互联网平台经济,本地生活、线下广告、影视院线、游戏游艺以及博彩等业态经营修复弹性大。内容型业态(游戏、电影、电视剧、综艺)等行业受到政策强监管,叠加疫情进一步影响产能释放和产品兑现率,期待 23 年复苏。

《互联网传媒行业2023年投资策略平台经济有望显著复苏,内容型业态亟待拐点》20221208

第三名

申万宏源(林起贤、袁伟嘉、任梦妮、夏嘉励、赵航)

核心观点:

互联网平台:整体看风险逐渐出清,Q2盈利底基本确认。主要公司收入增速Q3回暖;通过收缩非核心业务+控制成本费用,各互联网公司Q2起利润率环比向上。中期增长来自细分赛道渗透率的提升,国内生活服务仍有空间,游戏、电商、短视频广阔天地在海外。

数字内容:游戏景气度有望回升,长视频盈利改善。选股上重视具备长周期能力的头部公司:如腾讯控股、网易、吉比特、三七互娱等。

《复苏确立,扬帆出海2023年互联网传媒行业投资策略》20221214

第四名

国泰君安 (陈筱、陈俊希、张昱)

核心观点:

(1)VR拐点渐近,体育产业望迎来加速发展期。分别推荐线上和线下两个主线,线上是以 VR为入口的下一代互联网 内容创新 ,线下是以智能健身和户外运动引领的体育浪潮;

线上以 VR为入口的下一代互联网生态将创造全新的沟通形式,拥有流量、IP、技术和经验积累的移动互联网时期的佼佼者具备先发优势。线下全民健身、户外运动等政策出台,叠加文娱消费复苏,有望带动相关产业机会。

推荐标的:

芒果超媒、分众传媒、三七互娱、吉比特、恺英网络、华立科技、博纳影业、腾讯控股、快手等。

《技术应用拐点临近 ,行业有望迎来新机遇——传媒行业 2023年年度策略》20221121

通信

第一名

天风证券 (王楠、章林、代小笛、仇新宇)

核心观点:

2020 年以来,通信行业进入“后 5G 时代”,行业成长驱动力从运营商5G投资转换为受益于网络建设完善的应用市场爆发,渗透率低、成长持续性更强的细分板块成为主要投资方向。

展望 2023 年,我们认为通信板块“后 5G 时代”的投资主线有望延续:

(1)通信“车载+ 新能源”仍是高景气确定性方向,建议寻找优质性价比标的;

(2)在内外部经营环境仍存一定不确定性背景下, 运营商、军工通信、国产替代等是重要主线,有望享受确定性溢价;

(3)企业通信、云产业链、网联化& 智能化等具备长期成长性的板块有望在估值底部位置逐步迎来向上拐点。

重点推荐:

中瓷电子、中天科技、亨通光电、意华股份、华测导航、鼎通科技、亿联网络、中国移动、移远通信、创耀科技、中际旭创、天孚通信、新易盛、英维克、科华数据等。

《寻找后 G 5G 时代的确定性景气-- 通信行业 2023年年度策略报告》20221115

第二名

中信证券 (黄亚元)

核心观点:

2022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通信行业有望充分受益。

运营商是国企改革、数字经济两大主线的核心交汇点:一方面作为数字经济建设的主力,业绩增速持续改善;另一方面作为国企改革的标杆,运营商龙头核心竞争力、公司治理及股东回报持续改善。

此外,会议强调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改善预期和提振信心,预期平台和企业的 IT 开支有望复苏,交换机、IDC 及温控、光纤光缆、光器件等板块有望受益。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紫光股份、英维克、奥飞数据、中兴通讯、长飞光纤、亨通光电、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科华数据等。

第四名

长江证券 (于海宁、黄天佑、祖圣腾、李烨、温筱婷)

核心观点:

数字经济:运营商估值体系有望重塑;数字经济浪潮降至,信息化转型加速;光模块行业升级趋势延续,物联网是新型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

投资建议:

重点推荐兼具成长性和确定性三大主线,

(1)数字经济主线:运营商 中国移动和 中国电信 ,建议关注 中国联通;ICT 设备商中兴通讯和 紫光股份;光模块板块 中际旭创、新易盛、光器件平台厂商 天孚通信;物联网模组厂商 移远通信、 广和通、控制器厂商 和而泰、 拓邦股份;企业通信龙头 亿联网络;

(2)能源转型主线:智能汽车方向,高精度定位、激光雷达、5G 模组等环节;新能源方向,海缆龙头厂商中天科技、 亨通光电;储能温控厂商 英维克;

机械

第一名

长江证券 (赵智勇、臧雄、倪蕤、曹小敏)

核心观点:

策略主线:制造业景气修复+自主可控。

制造业资本开支具备周期性,当前制造业景气磨底,资本开支领先指标筑底,年内及明年制造业资本开支有望开启上行通道。

《春江水暖,乘风而行——机械行业2023年度投资策略》20221219

第二名

广发证券 (孙柏阳、朱宇航)

核心观点:

近期的一系列调控中看到,基建实物工作量、“第三支箭”稳定地产、扩大制造业实体需求等多管齐下。机械行业下游需求有望得到企稳改善,我们认为明年是机械行业需求的拐点之年,同时也是机械装备迈向高端化的重要结构观测年。需求改善,进口替代更加有力,出口替代持续加速。

选股思路:

(2)短周期需求改善:主要集中在经历了行业周期短期下行、疫情冲击后的需求复苏领域,包括通用自动化和消费性资产领域;

(3)长周期需求复苏:主要集中于需求改善叠加产能修复的领域,包括船舶制造,海工装备和工程机械领域。

投资建议:

(1) 新工艺和新技术;

(2) 短周期需求改善类资产;

(3) 长周期需求复苏领域。

《机械行业 行业 2023 年 年投资策略 投资策略 | 新技术,新周期》20221-06

第三名

东吴证券 (周尔双、朱贝贝、黄瑞连、罗悦、刘晓旭)

核心观点:

光伏设备:高端装备行业的王者风范,技术迭代拉长设备行业景气周期;

半导体设备:制裁情绪逐步消除,自主可控链条业绩最确定板块;

泛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受益行业景气及零部 件国产化加速, 产能释放迎黄金增长期;

通用自动化:短期景气度企稳回暖,中长期级受益产业升级+进口替代。

《看好技术进步和自主可控背景下机械行业的优秀成长公司——2023年度机械行业投资策略》20221216

汽车和汽车零部件

第二名

东吴证券 (黄细里等)

核心观点:

2023年国内新能源景气度或依然高增长。

以5-10 年维度看,整车将随着【品类渗透率—爆款成功概率(质变拐点)—商业模式变化】 演变估值中枢不断上移。 2023 年虽然 【主角依然是电动化+配角是智能化】,但本轮【品类渗透率】天花板远高于SUV时代且初步培养出的车企具备全球竞争力,整车估值中枢我们认为或2倍PS(SUV时代1倍PS)。

港股整车:优选【理想汽车 +吉利汽车】,其次【长城汽车+蔚来】/【比亚迪】等;

A股整车:优选 【华为(赛力斯 /江淮汽车)+长安汽车 +长城汽车】,其次【比亚迪】等;

《新能源整车2023年度策略》,20221211

第三名

广发证券 (张乐等)

核心观点:

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进入下半场概率较大,类似17年和10年,景气度或温和回升,估值依然慷慨,但会有所收敛,“性价比”是核心线索。

商用车:卡车类似或好于18年底的乘用车,23年或迎未来3年最佳布局期。

乘用车23年处于汽车政策下半场概率较大,推荐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H/A)、上汽集团、长城汽车(H/A);

商用车板块我们推荐有阿尔法的福田汽车、中国重汽以及潍柴动力(A/H)、威孚高科、东风汽车、天润工业。

《汽车行业2023 年投资策略》,20221206

第五名

华西证券 (崔琰)

核心观点:

乘用车:多重改善提振,全面看多整车板块。自今年7月以来,因需求走弱及市场对明年透支效应较为担忧,乘用车板块估值持续下跌。

往后看,

(1)政策有望接力实现平稳过渡;

(2)疫情边际改善释放乘用车消费潜力;

(3)供给改善;

(4)自主崛起+出口高增,中期成长加速等多重改善催化下,乘用车基本面有望于2023Q1见底,后续有望持续向上。

长安汽车、比亚迪、吉利汽车H、长城汽车

《2023平稳向上,中期成长加速》,20221211

建筑和工程

第一名

国盛证券 (杨涛等)

核心观点:

在“保交楼”政策推动下,明年地产竣工数据有望回暖,促地产链景气上行。此轮地产融资政策以缓解“烂尾风险”为主,考虑到居民对收入增长放缓及房价下跌预期难以在短期发生明显变化,可能难以完全扭转销售下行趋势,预计后续核心一二线城市限购限贷放松、政府回购商品房做保障房、棚改货币化安置等力度更大政策可能继续出台(可重点关注后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相关内容)。如出台相关政策,可进一步提振地产行业需求,加快地产链板块估值修复。

此轮地产调控对中小型企业产生较大冲击,预计未来地产行业将逐步由“量”入“质”,资本实力雄厚,抗风险冲击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有望“剩者为王”,后续有望加速提升市占率,在地产行业平稳发展、风险释放后经营质量也有望明显改善。

地产开发及施工央企龙头中国建筑、装饰龙头金螳螂、建工建材检测龙头建科股份、房建设计龙头华阳国际、第三方评估龙头深圳瑞捷、铝模板龙头志特新材。

《继续推荐地产修复、央企重估、能源投资三主线》,20221211

第二名

天风证券 (鲍荣富等)

核心观点:

整体看前三季度主要建材企业收入、利润均呈现不同压力,基建需求增长较好,但地产需求压力较大,需求侧承受较大压力,板块估值持续压缩,尤其是地产需求占比高的细分领域基本面及股价表现进入至暗时刻。

另一方面,应重视蓄势待发的积极变化,聚焦改善地产资金面、购房需求等的政策频出,效果逐步显现,基建投资或延续较快增长节奏。

传统建材需求或筑底并逐步向上,防水为代表的消费建材板块或蕴含重要投资机会。

新兴建材需求结构相对多元,部分品种产业化加速、需求持续高成长,TCO导电膜玻璃为代表的玻璃新材料、碳纤维、陶纤等投资机会亦应重视。

《建材2023年度策略》,20221205

第三名

兴业证券 (孟杰等)

核心观点:

2022年,建筑板块主要为个股行情,无明显板块性特征。从股价上涨的驱动力来看,总体表现出“以PE驱动力为主,EPS驱动力为辅”的模式。

展望2023年,建筑板块依然有望呈现EPS和PE共同驱动的行情。

从业绩端来看,一方面,积极开展新能源基建业务的建筑企业,业绩弹性空间大;另一方面,拥有融资和技术优势的建筑央企及细分领域的龙头民企有望维持业绩稳定增长。

从估值端来看,一方面,在经历了持续的行业整体估值下行后,建筑行业目前的估值水平依然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另一方面,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开拓“建筑+”新业务,有望提升公司的估值中枢。

永福股份、森特股份;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建筑、粤水电;鸿路钢构。中国电建、中国化学、中国能建;宏润建设、精工钢构、东南网架。

《建筑行业2023年策略》,20221114

新能源与电力设备

第一名

长江证券 (邬博华、马军、叶之楠、司鸿历、杨號等)

核心观点:

(1)风光储:淡季不淡明确,等待数据催化;

光伏方面,维持2022年国内装机85GW以上的判断。

储能方面,中标量保持高位是大储板块的安全边际,向上弹性则源自于盈利改善的预期。欧盟电价机制改革基本落地,户储板块同样迎来估值修复的窗口期。

风电方面,继续看好海风赛道的高增长性和高确定性,底层原因在于随着建设成本快速下降,海风正加速迈入平价阶段。

(2)新能源车:基本面触底,预期改善,绝对收益配置窗口

板块预期正在积极改善,一是在放开趋势下汽车消费有预期边际改善,二是碳酸锂降价对成本改善的预期,三是从交易层面看,机构从2022Q3开始对锂电板块减配,材料环节明显低配,电池环节同样折价明显。。

(3)电力设备:特高压直流有望迎集中落地,重视制造业景气拐点

电网投资的结构性变化更值得重视。继续推荐国电南瑞、云路股份、苏文电能;同时,特高压直流2023年有望迎来集中落地高峰,建议积极重视相关投资机会。工控方面,短期宏观数据受疫情影响,但需要重视年内可能出现的制造业资本开支上行拐点,继续推荐龙头汇川技术、宏发股份和优质黑马麦格米特。

《基本面景气依旧,积极信号逐步释放》,20221219

第二名

东吴证券 (曾朵红、院巧燕、陈瑶等)

核心观点:

储能:储能总体有望 80%以上增长,是最佳黄金赛道,继续强烈看好储能逆变器/PCS和储能电池龙头。

电动车:当前锂电材料 23 年仅15-20倍PE,电池20-25倍PE,叠加储能爆发加持,锂电反转行情开启,首推盈利确定的电池环节及盈利趋势稳健的中游材料龙头,PET铜箔和纳电等新方向。

光伏:预计2022年全球光伏装机 260GW,同增50%,国内45%以上增长,继续全面看好光伏板块成长,尤其看好逆变器、组件、topcon 新技术龙头。

工控:景气度9月开始复苏,进口替代加速,9月开始国内工控龙头订单增长超 30%超预期,看好汇川技术及国内龙头。

风电:陆风22年需求旺盛,海风22年招标放量,23年恢复持续高增长,重点推荐海风&零部件龙头。

THE END
0.17.《从分工到异化:数字劳动分工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审视》温旭前端数字子劳动主要由用户型数字劳动者完成,例如Facebook用户、Amazon用户等;中端数字子劳动主要由零工型数字劳动者完成,例如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后端数字子劳动主要由专业型数字劳动者完成,例如算法工程师、大数据分析师等。由此,众多发生数字交互的数字劳动者在同一个数字空间的连接是数字交互的首要前提,而且这是其jvzquC41gri/u€z0gf{/ew4kphu03:>316:677mvo
1.21穗交04(149697)股吧21穗交04怎么样21穗交04:关于广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取消监事会和监事的临时受托管理事务报告 受托管理事务临时报告 2025-09-17 21 0 21穗交04:广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取消监事会和监事的公告 其它 2025-09-15 28 0 21穗交04:广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债券2025半年度报告 jvzquC41iwhb0nfuvouog‚3eqo5mk|y.u|75;?>9.52g0qyon
2.第九届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高峰论坛我们开展大讨论,做好案例分析,组织记者走进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培训,召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报告座谈会等,总结经验,丰富理论,并形成研究专题报告。在此基础上,在适时出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度指引,在市值管理的概念,厘清市值管理的边界。与其他任何制度一样,市值管理制度,必将经历初始创立、规范完整和成熟完善的三个阶段。 目前市值管理的概念刚刚 jvzquC41yy}/e|3eqo4dp8m{|d5t|pq423;0
3.往日新闻财经纵横分析师看中国4月进出口数据(8日 15:14) 周四欧美市场重大事件及官员讲话(8日 15:12) 耶伦发表鸽派言论 欧洲股市高开 (8日 15:07) 阿里巴巴切入硅谷投资圈 一窥美国科技业奥秘(8日 15:06) 日本首相期望明年与欧盟达成自贸协议(8日 15:04)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pnmsgyu532:9/2731:7mvon
4.往日新闻财经纵横昆明制药延伸产业链 拟收购湖南一家医药销售商 (3日 01:48) 麦当劳确定新供应商 广州福喜被托管 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论对熊市的最后一战(3日 14:28) 死多头国泰君安为牛市摇旗呐喊:党给我智慧东旭光电收购江苏吉星股权 突围蓝宝石产业链(3日 02:04) 原ST甘化重组内幕交易曝光 七人遭重罚(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pnmsgyu532:9/2;3157mvon
5.唯万密封(301161)公司公告唯万密封:2022年年度报告新浪财经公司负责人董静、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陈仲华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赵烨旭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是否存在部分董事未亲自出席审议本次年报的董事会会议的情形?是 □否除下列董事外,其他董事亲自出席了审议本次年报的董事会会议 未亲自出席董事姓名 未亲自出席董事职务 未亲自出席会议jvzq<84xkr4tvxhm0hoocwhg0uooc7hqo0io1lttr1|jg€4xEDeBnuGwnnkukwIgvcom0ymrAuzpetnf?5623?6(kfC:3=53:3
6.【中银化工】化工行业周报20240526:国际油价下跌,工业级磷铵价格上涨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本周(5.20-5.26)均价跟踪的101个化工品种中,共有42个品种价格上涨,26个品种价格下跌,33个品种价格稳定。周均价涨幅居前的品种分别是R22(巨化)、NYMEX天然气、PVC(华东电石法)、苯胺(华东)、尿素(波罗的海小粒装);而周均价跌幅居前的品种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tvxhm1uzpetov1814=227/881mte/ktby|hgr5>26:;90unuou
7.经理高管曾任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分析师,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量化投资部投资经理、多元资产管理部副总监、基金经理。曾任广发积极优势一年封闭运作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LOF)基金经理(自2022年6月9日至2023年6月8日)、广发优选配置两年封闭运作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LOF)基金经理(自2021年11月2日至2023年jvzq<84ygdl227ly0eun0ls1HWTE1K6213;:;>7aD36/j}rn
8.即时新闻财经21:42朱文晖:温总理给足面子 外企态度变温和[政经观察] 21:41商务部数据显示1-8月中国进口总额涨08:24外资行开动收割机 金牌分析师跳潮暗涌[券商新闻] 08:24企业出纳侵占单位500万狂买彩票[彩票] 03:59建信全球机遇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生效公告[滚动新闻] 03:59厦门旭飞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公告jvzquC41hktbplj0khkoi7hqo1xualmcppkm1rsfgze32:5a2;e277xjvor
9.沪市上市公司公告(1月24日)*ST信通(600289)1月23日公告,因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触及规范类强制退市,未在停牌2个月内(2025年1月10日停牌届满日)完成资金占用改正,依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公司2025年1月14日复牌,并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如公司在股票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2个月内仍未能完成改正,公司股票将被上海jvzquC41uvudm762lsqb0lto0et0497723851l;87967;980ujznn
10.“楼疯”众生相:温州炒房团为何缺席本轮“狂欢”?“建仓成本”已经堪比内中环,很快普通投资客将不得不退出这个位于2号线地铁延伸线上的外环外板块,而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坦言,一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均比上月有所扩大。而据记者但据安信证券报告分析,目前论“猛烈涨幅”基本还是集中在有限的几个一二线城市,除此以外的广泛地区房价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qtwug532:;1323238=2496177xjvor
11.北方网2007年05月17日新闻汇总[96][IT浪潮] 携程网第一季业绩超分析师预期 2007-05-17 17:56 [97][IT浪潮] 暴风、快车启动中国电影万里行 普及视频知识 2007-05-17 17:56 [98][IT浪潮] 东芝公布笔记本电池起火原因 2007-05-17 17:56 [99][IT浪潮] 英特尔CPU七月跳水 大幅降低四核门槛 2007-05-17 17:56 [100][jvzquC41yy}/gwttvj4dqv3ep1yzu}jo1461985713=02h7229663@3ujvsm
12.新闻中心——驱动之家:您身边的电脑专家分析师称iPhone 4S不会再出现“死亡之握” 萧萧 17:42:40 据国外媒体报道,知名天线设计师史宾塞-韦布(Spencer Webb)周三表示,苹果iPhone 4S采用双天线设计,这将有效解决影响通话和数据传输的“死亡之握”问题。在iPhone 4S发布会上,苹果主管特别提到了这个问题,称iPhone 4S采用双天线设计,手机可以在内部智能切换两jvzquC41pg}t0v~ftk|ft|3eqo5cnxl14272395;0jzn
13.赵晓光:黄金时代中国电子行业过去十年的发展,波澜壮阔、波荡起伏,从最初的被质疑和边缘化到如今的全球化和王者辈出,未来必定永载产业史册。每一个时代,少不了参与的人,那些企业家、对口分析师、基金经理、工程师、科技巨头。而作为伴随这黄金十年的分析师,有必要以点点滴滴的方式,记录下来,为前者念、为来者鉴。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2>1:87513:12:<:a36559<285;/uqyon
14.综合新闻中心上海浦东12个岗位人才“重度紧缺” 含航运业分析师 (2012年12月12日 15:22) 四川理县举办藏羌民歌雅、浩、旭、琳四胞胎昨天出院 (2012年12月12日 10:14) 三省警方共擒临泉“恶魔” (2012年12月jvzquC41pg}t0|npc0ipo7hp14624664/380
15.2006年04月05日滚动新闻滚动新闻中心[财经] 渣打银行分析师:若人民币/美元汇率10日当周突破8.0大关不会让人感到意外---更正 21:43 [国内] 图文:[新华调查·图文互动](1)一位“农民慈善[科技] [广州]晚报:AMD突然怒降 内存涨价频繁 19:32 [综合] 湖南女大与俄罗斯伊万诺沃纺织大学将互派教师 19:32 [国内] 山西省银行业重点治理商业贿赂jvzquC41pg}t0|npc0ipo7hp1qre39521pkxu:522a812?56274t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