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则名为“80、90后想体面养老,要存多少钱”的话题冲上热搜,随即引发市场热议。
诚然,养老一直是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因为衰老是每一个人都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总有一天,你我都将年华老去,也都将面临着退休养老的问题。那么对于当前的年轻人来说,究竟要存够多少钱,才能在退休之后体面地养老呢?我们不妨做个讨论。
进一步分析,由于《通知》明确了调整人员的范围为“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因此本次调整主要针对职工养老金。据此可以推算得知,2022年我国退休职工人均养老金为3158元/月,换算成年度数据约为3.8万元/年——该数据大体可以认定为是退休职工的收入水平。
这样的收入足够养老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结合退休老人的日常开销来综合判断。考虑到官方统计中没有涉及到退休老人的具体消费支出,我们有必要另辟思路。
基于现有口径,职工养老金的统计范围以城镇为主,不妨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状况作为切入点。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391元,相当于人均每月消费支出2532.6元;另外,参考官方组织的“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以及零壹智库的《中国老年人金融服务发展报告》,我国老年人消费支出要略微高于全国整体水平,故而可以假定这一差额比例为5%,即退休职工消费要比城镇居民整体水平高出5%,约为2660元/月。按照前文提到的“2022年我国退休职工人均养老金为3158元/月”,可以认为我国退休职工凭借养老金的领取,是可以覆盖其日常开销的。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现实情况远不及上述估算结果那般乐观,理由有二:
一来,并非所有的退休老人都可以领取到退休职工的养老金额度。这是因为还有一大部分退休老人领取的是城乡居民养老金。人社部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大约有3亿人在领取养老金,其中约1.3亿人领取的是职工养老金,约1.7亿人领取的是城乡居民养老金——而我国城乡居民养老金平均只有170元/月左右,即便是在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高的上海,每个月的基础养老金也只有1200元左右,同退休职工养老金的3158元/月相去甚远。这就足以说明,城乡居民养老金满足不了大部分人的养老需求。
综上所述,仅靠养老金收入,的确很难让每一个退休老人都能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既然如此,究竟要存够多少钱才能体面地养老呢?我们不妨粗略估算一下。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目前我国的人均寿命是77.3岁,按照60岁退休来算,距离77.3岁还有17年左右退休生活,假设城镇退休家庭每个月花销2500元,一年就是3万元,17年就要花掉51万元,再加上20万元左右的医疗费用,10万元的通胀费,那么一对城镇退休夫妻想要在退休后依靠存款维持较为体面的生活,至少要准备80万元左右的存款。
如果是退休后生活在农村,假设老两口每个月的花销在1800元,一年就是2.16万元,17年就是36.7万元,同样加上20万元左右的医疗费用和10万元的通胀费,那么一对退休后在农村生活的夫妻想要依靠存款维持较为体面的生活,至少要准备66万元左右的存款。
平心而论,存款无论是80万元还是66万元,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是很难达成的数字,毕竟他们年轻时要供房贷车贷,又要抚养小孩和赡养父母,压力着实很大,想要依靠存款来体面地养老,更是难上加难。
总体而言,我国现行社保制度仍是基于正规就业的框架设计,对于缺乏雇主的灵活就业者缺乏规范管理;同时,从缴费水平来看,灵活就业社保缴费全部由个体全额承担,对中低收入群体的确是笔不小的支出。这就可能出现一种情况:有点经济实力的不愿参保,有意愿参保的又无力承担缴费。如何将更多人纳入养老保险体系,已成为当前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一个课题。
基于上述背景,发展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可谓正当其时,这对于我国现象的养老金体系而言意义重大,可以使整个体系更为平衡、更加可持续。因此目前我国第一支柱养老的压力很大,空间也有限,而第二支柱、第三支柱都很小,尤其是第三支柱的体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整个养老保障体系就会更为立体与多元化,架构也会更加平衡,真正形成实质性的“多层次”而非形式上的“多层次”,从而有效抵御养老金不足带来的种种风险。
不可否认,当前仍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认为,个人的养老问题应该靠政府来完成。然而现实的窘迫就摆在那里,作为典型的未富先老人口大国,我国面临的养老挑战很可能比其他国家要严峻得多。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与其眼睁睁地看着,不如换个思路面对现实来寻找解决办法,或许这才是更为理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