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现在线上支付已经成为绝对主流,大家家里还会放很多现金吗?
家里存放多少现金合适,因人而异。
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满足日常购物需求的小额备用金,万一出现不能使用电子支付的时候,手头留500-1000元应付日常开销,可以去买个菜、应对手机坏掉,等等。
应急情况备用,万一碰上个特殊情况,如突然疾病或者自然灾害,等等。一般也就是几千块吧。
家里有老人家,不熟悉线上支付,应该会多留点。
因为线上支付及其方便,好多人现在都嫌弃现金麻烦了:需要保管和携带,不卫生,不方便,还需要找零。你跟人说起“现金”,应该会有不少人的反应是指家里的“现金流”,就是除了固定资产以外的随时可以支付的钱。
这些钱,要如何存放呢?
市场低迷,又如何让自己的现金流有更高收益呢?
今早听《财经早餐》,第一条就是各地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机构,在中秋节前集体下调人民币个人存款利率,有机构甚至下调幅度高达55个基点。
小机构都要下调基点,大行的各种年限存款利率,早就少得可怜了。
近就今天查到的:
活期存款年利率0.35%
一年定期1.5%
两年定期2.1%
三年定期2.75%
……
为了能多点收益、少点风险,大家也是操碎了心。
coco是这样分配的:
5%放货币型基金
30%放债券型基金
30%存定期
35%放高风险的股票、可转债和股票型基金,以及逆回购
35%放高风险投资,目前看我觉得还是偏高,后续还会慢慢调整降到30%以内。但这个比例已经是比前两年少了很多了。
存定期,在2年多前就开始了,当时收益比现在高(5年期有近3.2%)。当时,怕自己买高风险品种越投越多,就索性存定期管住手,现在回看,也算是提前锁定收益。
5%放货币型基金,是我们家的家庭零花钱、应急储备“小钱包”。
货币型基金随时可以提取,收益高,零风险。它跟国债逆回购一样,也是这么多年来没出现过亏损的品种,非常安全。比逆回购更方便,因为它不需要开股票账户。支付宝、天天基金、各大银行app、京东金融,都能买到。
不同货币基金的收益,也有高低之分。可以通过各个平台搜索,排列出靠前的。可以看到,好的货币型基金,近一年收益可以高达2.3%。一年能上2%,也不少。
下图是天天基金网的筛选界面
我一般把家庭零花钱放货币型基金中,比如准备好要还信用卡的钱、预算好的要给家里交的一系列费用,等等,就是随时可以提取。有时候赎回基金、卖出股票到账的钱,肯定也要放货币基金。
其次,就是家庭的应急储备金钱包,我现在也是放货币基金。
家庭应急储备金一般是家庭每个月支出的3-6倍,作为随时应急使用。因为我们家两口子收入都稳定,所以就存了3个月的金额。
每半年,我都会从应急储备金中把利息提取出来,转买债基,做家庭“梦想账户”。这大半年,发现提出来的收益可比其他投资好多了,甚至也不比债基差!
这个市场环境,债券型基金可真是香!
当然,债基有风险,今年也出现几波熊市,这是大环境所致。
像这个月初,有连续一周持续收跌的。跌幅大小,根据债基配置的债券类型决定,投的时候,要仔细看看债基的持仓。
如果你是风险厌恶型,那么要避开持仓里面有“可转债”的,这种波动太大,今年可转债的表现也较差。
信用债和利率债持有比例越高越稳健,前者更稳。名字上带有“短债”的,因为久期较短,也比中长债更稳健。
选择债基的好处:
第一,可以获得超过定期的收益,持有短债超过一年,收益好的都能轻松超过3%。目前,能搜索到的公募债基,一半以上近一年收益可以实现3% ,个别还能超过10%。
第二,比定期灵活,赎回之后一般3个交易日就能到账和提现。
第三,手续费也较为合理。比起其他基金,债基的收费相对低廉。
不过还是要强调,债基有风险,环境差的时候也会负收益哈,不是保本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