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大阳线,千军万马来相见。”9月5日,沪指报收3812.51点,涨1.24%;深成指报收12590.56点,涨3.89%;创业板指报收2958.18点,涨6.55%。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达2.3万亿元,超4800只个股上涨。“牛市回来了”刷屏朋友圈。
与此同时,飘红的喜悦在公募基金中蔓延。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4日,全市场13110(仅包含主代码,下同)只公募基金中,超94%年内获得正收益,397只年内收益率突破50%,超12%基金收益突破30%。
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尤其优秀。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4日,4581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平均收益21.61%。其中,超97%斩获正收益;1077只“牛基”收益超30%,占比23.51%;293只收益在50%以上,占比达到了6.40%。
然而,当市场目光齐聚新高之际,仍有大批主动权益基金净值悄然“躺平”——其重仓的制造等板块尚未收复年初失地,仿佛还停留在寒冬里。
超九成主动权益基金赚钱
8月以来,A股呈现“单边震荡上行”的加速上涨特征,主要股指均创阶段或历史新高,成交持续放量,板块热点向AI算力、硬科技、券商、消费等扩散。
A股“牛头”抬起背景下,公募基金回暖。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4日,全市场13110只公募基金中,12372只年内获得正收益,占比为94.37%;收益超30%的基金达1592只,占比12.14%;397只年内收益率突破50%,占比约为3.03%。
与此同时,主动权益类基金成为“最闪亮的星”。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4日,4581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为21.61%。其中,超97%只斩获正收益;1077只收益超30%,占比23.51%;293只收益在50%以上,占比达到了6.40%。
“翻倍基”画像:医药+科技+北交所
对于医药基金的投资逻辑,诺安精选价值基金经理唐晨认为,“周期思维”才是长久的赛道。唐晨在半年报中明确,从2023年以后,该基金就一直把“创新药”作为组合的核心方向。“在2023年我们就观察到创新药产业正在走出上一轮产业周期的波谷,开始走向下一轮产业周期的高景气阶段。”
唐晨预测,这一轮产业周期的持续时间会比较长,因为大量国产创新药在未来两年会集中进入商业化阶段,同时BD出海、关键临床数据读出持续兑现。“当前创新药产业刚刚开始,未来随着‘政策、资本、产业动能’的共振强化,或许可以期待更加波澜壮阔的行情。”
“躲牛市”基金:仍在3800点“站岗”
与“翻倍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仍有122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亏损,跌幅最深者已亏16.1%,首尾业绩相差177.47个百分点。
今年业绩跌幅前十的主动权益基金年内平均亏损11.16%。其中,大多重仓信息技术、制造业等方向的基金表现低迷,7只产品年内亏损幅度超过10%。
展望后市,主动权益类基金行情能否延续?
鑫元基金持乐观态度。“站在三至五年的时间区间,从去年9月底开始A股趋势性上涨行情,才刚刚开始。”鑫元基金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未来三到五年,中国权益市场在政策支持、流动性改善、产业升级、风险偏好修复和低利率环境下,具备系统性投资机会。政策聚焦资本市场改革和新兴产业,为居民和外资配置转向提供流动性,“十五五”规划驱动科技和消费升级,风险偏好改善增强投资信心,低利率时代推高权益吸引力。
对于万家基金基金经理叶勇来说,投资顺周期风格正当时。“自7月初起,投资方向已从专注全球定价资源品,转向全面看好顺周期投资。目前是配置顺周期风格的左侧。”叶勇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预计下半年PPI将出现大幅拐点,2026年有望转正。PPI拐点出现后,行情至少可持续一年,从现在起算,未来一年半内投资顺周期风格恰是时机。
(原标题:3800点“牛头”昂起!超97%主动权益基金“吃肉”,这122只却还在“站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