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机遇与医药复苏成为贯穿上半年的核心投资主线。
北交所基金挤进前列
投资港股的基金、医药类基金成为上半年收益上的最大赢家。涨幅冠军花落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收益率为85.64%,其作为国际(QDII)混合型基金,精准把握了港股反弹机遇。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收益率为82.45%,获得上半年收益榜“榜眼”。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以75.18%收益率夺得上半年公募基金A类涨幅榜“探花”。
前十席位中,中信建投、华夏、长城基金旗下北交所或医药基金占据6席,区间回报均超66%。前二十名内,名称含“医药”“生物科技”“创新药”“医疗健康”或明确投资港股(如QDII、港股通)的基金占比超八成,收益在57%以上。
其中,港股通创新药ETF表现亮眼。汇添富、银华、万家、广发旗下的港股通创新药ETF产品集体上榜,收益率在57%—59%区间。
此外,北交所基金崭露头角。例如,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以82.45%高居第二,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72.16%)、万家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60.36%)亦跻身前列。
受益于避险需求与金价上涨,另有黄金产业ETF走强,华夏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ETF收益率为38.66%,永赢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ETF收益率为38.57%。
平安医药精选基金经理周思聪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下半年的投资主线预计还将围绕成长性行业。创新药仍是医药行业的核心主线。2025年是中国创新药行业的三个元年——收入放量元年、盈利跨越元年和估值抬升元年,行业有望迎来系统性投资机会。其中,创新药可关注三条投资主线,一是国内医保市场放量的商业化投资主线,二是对外授权国产创新药出海主线,三是把握行业周期与估值机会。按照此三条主线逻辑,可关注创新药中的双抗、ADC、靶向药、自身免疫性疾病四个细分投资方向。”
医药主题基金“全面开花”
上半年,医药生物板块各细分类型基金均表现优异。主动管理型产品收益率领跑。例如,中银港股通医药A(偏股混合型)收益率为70.08%,平安医药精选A(普通股票型)收益率为58.80%。
指数产品紧随其后。例如,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收益率高达58.77%,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收益率达58.01%等,这些被动指数基金凭借高仓位和低费率优势,密集现身涨幅榜前列。
此外,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华安医药生物A等创新药类基金也录得显著超额收益。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万得医药大类指数年内上涨26.74%,细分赛道中,创新药板块表现尤为突出——万得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曾一度超过医药指数,目前年内上涨24.83%,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更是高达60.87%。
长城基金研报显示,即便经历较长时间上涨,当前创新药板块估值仍整体处于理性区间,阶段性调整或为布局提供了机会。尤其是港股市场,因其对宏观环境敏感,估值修复空间较大,低位布局价值凸显。
从政策面利好看,今年6月,国家医保局与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从研发、准入、入院使用到多元支付的全链条支持政策。并且,医保谈判机制优化,创新药“简易续约”规则降低了价格下调幅度,提升了企业的盈利预期。此外,国家药监局缩短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时限,从60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工作日,加速了创新药的上市进程。
同时,创新药企业的商业化提速。多家港股创新药企业进入商业化阶段,如康方生物、百济神州等,其核心产品开始贡献收入。此外,医药魔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27日,中国创新药BD交易金额达455亿美元,占全球创新药交易总量的30%以上。
港股成“掘金”主战场
港股市场,尤其是创新药领域,成为上半年最耀眼的收益来源。特别是在港股通创新药板块的带动下,港股市场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了众多投资者眼中的“掘金”主战场。
截至6月30日,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超60%。港股创新药板块在政策利好、商业化提速及海外BD交易频发的多重驱动下,延续强势表现,成为上半年医药板块的核心亮点之一。
此外,QDII基金业绩也很吸睛。除冠军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外,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人民币A(收益率为51.69%)、工银新经济人民币(收益率为51.52%)、汇添富恒生生物科技ETF(收益率为51.47%)、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联接A(收益率为51.46%)等QDII产品收益率均在51%以上。
港股通创新药ETF及联接基金“军团”崛起,多只港股通创新药ETF收益率集体跻身前20强,平均收益率超57%,形成显著的板块效应。如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斩获收益58.77%,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收益率为58.01%,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收益率为57.13%,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收益率为57.12%。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产业层面来看,中国创新药企凭借高性价比研发管线实现大规模海外授权,仅1—5月交易额就高达455亿美元,提升了相关上市公司的利润预期;同时由于美国关税风险缓和及FDA推动AI替代试验等政策,降低了出海壁垒与研发成本,利好中国创新药产业链发展。
此外,王铁牛表示,从市场角度来看,港股医药板块经历连续4年下跌后估值处于历史低位(PE约25倍),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超50%的涨幅体现了强烈的技术性反弹需求;另一方面,大量南向资金推升了创新药在内的整体港股的估值水平。同时,全球资金因美国政策变化的原因转向新兴市场,正处于高景气周期的中国创新药板块成为吸引外资关注的重要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