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曾说:“存活下来的物种,既非最强壮,亦非最聪明,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
作者耗费20年时间研读各类进化论相关书籍,其投资原则均源自生物竞争的进化论原理,并在书中总结出了几条简洁明了的原则。首先,那烂陀投资的目标是成为高质量企业的永久股东。其投资的三个原则看似简单。
第一个原则是规避重大风险。
巴菲特曾言,投资的首要准则是永不亏损,其次是牢记第一条。乍听之下,这或许像是玩笑话,但实则不然。许多投资者在投资时一心想着盈利,却忽略了避免亏损这一关键要点。(此处的不亏损指的是所投资企业的经营业绩不出现亏损,而非因股价波动产生的浮亏。)
第二个原则是,以合理价格购入高质量股票。
这里的“合理价格”,指的是与公司估算价值相匹配的价格。
第三个原则为,不轻易买卖股票。
这便是那烂陀投资的三大基本原则,均源于进化论。
这本书的有趣之处在于,其一半内容是饶有趣味的生物学知识,并阐述了这些知识与投资之间的关联。
在研究进化论的过程中,达尔文取得了三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发现,每一项都影响深远。
其一,自然选择。
其二,性选择。
其三,共同祖先。
此乃进化论中最为关键的三项革命性发现。达尔文的所有研究皆未基于对未来的臆想,而是完全依托历史线索(即探寻历史证据,研究化石、骨骼以及鸟类的喙等)。
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达尔文提出了趋同进化的观点。趋同进化指的是两种或几种亲缘关系较远、没有较近的共同祖先的物种,由于相近的环境和生活方式,演化出相似的形态或结构特征。简单来讲,就是两种“非亲非故”的生物“越长越像”。
鲨鱼和鲸鱼就是趋同进化的代表。鲨鱼是软骨鱼纲、鲨总目下500多个物种的总称,是妥妥的海洋原住民。而哺乳纲的鲸类的祖先原本是海边的四足走兽,“下海”之后,鲸鱼才逐渐“入乡随俗”:四肢特化为鳍,身体呈流线型,和鱼类越长越像。
商业世界也同样存在趋同现象,公司的成功和失败都有明确的模式。我们充分利用了企业界的这一特性,并通过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即“我们还在哪里看到过这种企业经营案例”,从而筛选区分优秀企业和劣质企业。
在本书中,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被转化为投资策略:市场如生态系统般动态变化,盲目追逐短期热点可能面临“灭绝”,而长期主义者通过深度研究企业护城河(如品牌、成本优势),并等待合理估值,方能实现复利增长。
书中尤为强调“懒惰”的智慧——减少频繁交易、避免过度决策,这与巴菲特“打孔机”的思维不谋而合。
本书的独特价值在于跨学科视角的启发。
如果你是刚刚踏入投资领域、对一切都还充满着好奇与迷茫的“小白”,那本书就是你的“引路人”,为你指引方向,帮你建立起正确的投资观念,让你少走弯路。
投资中存在两种错误:一是投资失误,比如购买某公司股票后该公司退市;二是错失机会,即某公司股票大幅上涨,自己却未能买入。若不了解进化论,可能会认为这两种错误的严重性相当,但实际上二者区别显著。
作者认为,应尽量降低犯第一种错误的概率,而可适当允许自己犯第二种错误。毕竟,不可能选中每一只暴涨的股票。放弃对特斯拉这类股票的追逐,投资风险便会大幅降低。
如果你是在投资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经验丰富的投资者,这本书就是一个难得的思维拓展工具,能够让你从全新的角度审视自己过去的投资策略,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又像是一把钥匙,为你打开了一扇通往新的投资思路和方法的大门,帮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投资水平,在投资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就算你不打算进行投资,读一读这本书也能为你提供一种更接近本质的思考方式。
书中记载了一个案例。
1988年10月的《福布斯》杂志美国前400位富豪排行榜上,山姆·沃尔顿以67亿美元的财富荣登榜首,而排名第197位的谢尔比·库洛姆·戴维斯却鲜为人知。他是如何跻身福布斯排行榜前两百名的呢?
此人颇为有趣,他未曾进行任何基金投资,仅专注于为自己理财。他通过为自有资金理财,且始终只投资一类公司的股票,成功进入了福布斯排行榜前两百名。他的第一笔投资资金源于妻子的嫁妆,从妻子那里借来的5万美元,到1992年(他去世前两年),这笔资金已增值至2.61亿美元。“戴维斯曾购入约100家保险公司的股票”,即他的绝大部分投资都集中于保险公司股票,这一投资策略持续了数十年。
他是否做出过错误决策呢?答案是肯定的。他曾试图投机购买垃圾债券,一次就亏损了2300万美元。然而,尽管这2300万美元全部损失,但凭借对稳健保险公司的投资,对他的总资产并未造成重大影响。
那烂陀也曾出现决策失误,对部分公司的投资遭遇失败,但由于其核心资产为优质资产,因此影响相对较小。唯有在稳健的基础上,你才能够尝试各种新的可能性。这便是作者建议不要随意抛售资产的原因。
最后,作者指出,许多人在听完他的建议后会表示:“这不合理,赚钱怎会如此容易、简单?”但事实是,有些人在股市中机关算尽,最终赚到钱了吗?我们整日四处打探消息,紧张不已,反而未能盈利。然而,买入、持有、不动这一简单策略,却让众多人实现了盈利,你为何不了解并学习一下这种方法呢?
更为荒谬的反对观点是:“若按你所说,简单买入股票后便置之不理,那我整日无所事事该做些什么呢?”作者认为,你完全可以将大把时间用于旅游、享受生活或是阅读。有那么多书籍等待你去探索,为何非要在股票市场频繁买卖呢?实际上,绝大多数人看似在进行“投资”,实则不过是为了满足赌博的欲望,妄图凭借自己的判断力获利。
然而,他们本可以过上更为闲适的生活。
正如芒格所言:“如果你想改善多元思维模型,可能这是最好的一本书。”
工作即修行
主理人:世界500强集团部门总,子公司负责人。工作就是一种修行,工作场所也是修炼精神的最佳场所,只要每天切实努力工作,培养崇高人格,美好人生也将自然而然的到来。